做完腸鏡沒事,但你也不要掉以輕心!
在上個月腫瘤防治宣傳周時,
我們說了一下發病率最高的幾種癌症,
其中,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三......
大家都知道,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診斷和早期發現癌前病灶是目前重要的防控策略。在很多場合,胃腸專科的醫生們都會建議大家,普通人群來說,50歲以上就應當要做人生的第一次腸鏡,而對於那些有癌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來說,40歲就應當完成腸鏡檢查。
大數據告訴我們,結直腸癌的發生髮展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從息肉到腫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如果你本次腸鏡檢查無異常,那麼你往往可以在5-10年後再做第二次腸鏡。
但是,有那麼一些人,篩查或監測檢查未發現,而在推薦的下一次檢查日期之前卻無奈的發現了結直腸癌。這類患者統稱為間期結直腸癌,間期結直腸癌占所有結直腸癌患者的3%-8%。換句話說,即使常規結直腸篩查,也無法避免一部分人間期結直腸癌的發生。
怎樣去預防這一類結直腸癌的發生便成了一道難題。
我院結直腸外科蘭平教授於2017年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結直腸腫瘤篩查和干預技術研究」)的資助,逐步開展結直腸腫瘤篩查工作,於去年委派何曉生副主任醫師前往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與臨床轉化流行病學中心,與Andrew T. Chan教授和宋明洋助理教授進行深度合作,專攻結直腸腫瘤預防干預研究。
對於如何預防間期結直腸癌,何曉生把目光投向了鋸齒狀息肉。
什麼是鋸齒狀息肉?
這是病理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因隱窩處上皮摺疊、顯微鏡下呈現鋸齒狀而得名,是一類與腺瘤區分的息肉。長期以來,大家認為腺瘤是絕大多數結直腸癌發病的癌前病變。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由鋸齒狀息肉發展而來的結直腸癌佔據所有結直腸癌的20%-30%。
以往很多鋸齒狀息肉都被納入為增生性息肉,並沒有意識到它潛在的惡變能力。更重要的是,相比於腺瘤,鋸齒狀息肉與間期結直腸癌的關係更為密切。
由於其組織病理學的改變不顯著,鋸齒狀息肉在常規結直腸鏡篩查中很容易被漏診,因而如何更好的預防間期結直腸癌就成了胃腸科醫生的一大難題。
鋸齒形息肉與結直腸癌
既然飲食和生活方式和結直腸癌的發病密切相關,那麼改變生活習慣(特別是吸煙、飲酒及飲食)能否可以預防此類結直腸癌的發生?或者說改變生活習慣能否降低此類結直腸癌癌前病變(即鋸齒狀息肉)的發生?
研究選擇了基於人群的3大前瞻性隊列(NHS, NHS2,HPFS)。這3個隊列最早始於1976年,每兩年問卷調查入組者的生活習慣、患病及用藥情況,每4年詢問飲食情況,一直隨訪至今。隨訪率達90%以上。
本次研究共納入141143位曾接受1次或多次結直腸內鏡檢查者,進行18-20年的隨訪,期間共發現7945例鋸齒狀息肉和9212例腺瘤。研究發現,結直腸癌高危因素中吸煙、飲酒和體重指數與鋸齒狀息肉明確相關,特別是近端結腸和≥10mm大息肉,而飲食因素(包括食用纖維、葉酸、鈣以及維生素D)能降低腺瘤的發生,特別是具有侵襲性的腺瘤。也就是說,通過控制吸煙、飲酒和體重能降低鋸齒狀息肉的發生,從而降低間歇性結直腸癌的發生。
何曉生表示,即使結直腸鏡篩查未發現息肉或腫瘤的人,依然需要通過控制吸煙、飲酒和體重來預防潛在可能發生的間期結直腸癌。
在他的研究中,還發現常規服用阿司匹林者(每周兩次,每次標準計量325mg)可以預防上述近端結腸和≥10mm鋸齒狀息肉,和具有侵襲性的腺瘤的發生。
阿司匹林作為心內科一個常用藥物,被認為具有預防腫瘤的功效。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藥物都具備有一定的副作用,而長期大劑量使用阿司匹林者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的風險,使用它進行腫瘤預防時必須在有資質的醫師指導下進行。
新聞加點料
何曉生參與的研究計劃獲得了國家留學基金和我院人才培育經費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在學校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我院積極落實「五個五」工程和「三大」建設,對標世界一流醫科院所和科研機構,著力加強青年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力度,資助青年醫教研骨幹赴海外高水平機構學習。已選派30餘人到梅奧診所、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高水平大學和研究機構學習。
何曉生所在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
本文指導專家
結直腸外科四區 何曉生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附屬胃腸肛門醫院)結直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博士後。200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臨床醫學,以優異成績推薦保送繼續攻讀外科學碩士,並於2008年畢業留校至今。2009年曾至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訪問。2014年獲外科學博士學位。
圖、文/中山六院
部分圖片來源於攝圖網、搜狗圖庫
※情緒波動大,易燃易爆炸,也許就是「女神」變身「女漢子」前兆
TAG:中山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