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都製造」斬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解決LED行業共性難題

「花都製造」斬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解決LED行業共性難題

在日前揭曉的2017年度廣東科技進步獎獲獎名單中,位於廣州花都區的LED光電企業鴻利智匯進入了大眾視野。該企業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的「半導體發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結構設計與製造關鍵技術」項目榮獲2017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去年7月,國家出台《半導體照明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是我國從半導體照明產業大國轉向強國的關鍵時期。到2020年,我國半導體照明關鍵技術不斷突破,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結構持續優化,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市場環境更加規範。此次獲獎的科研項目解決了行業共性的技術難題,可以讓LED器件更精確出光,減少光傳播過程的損耗。而作為該項目的第三完成單位,鴻利智匯在項目成果中發表核心發明專利2項。

榮譽的背後,是企業十年如一日地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鴻利智匯以照明、背光、汽車工業等領域行業領先水平的LED產品,發展為目前國內最具競爭力的LED封裝企業之一,更擦亮了「花都製造」「廣州製造」的品牌知名度。透視企業十年技改創新的歷程,技術的長足進步源自產業與區域的發展戰略一脈相承。

十年磨一劍,他們造的LED器件更亮更節能

此次獲獎的「半導體發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結構設計與製造關鍵技術」,由廣州花都區鴻利智匯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湯勇教授團隊歷時五年而成。

該成果解決了半導體發光器件兩大技術難題,實現了半導體發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結構光色矢量統一設計,跨尺度結構協同控制生成整體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鴻利智匯相關負責人解釋,過去LED器件的需求是要發光,現在的需求是光的顏色要純正。於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研發團隊從強化出光結構、光譜精度調控、光譜能量調控三個方面入手,分別解決提高光效、改善光色質量的問題。此次獲獎的項目可以出色地解決LED器件精確出光問題,減少光傳播過程的損耗。

這不僅邁出了從照明向顯示等高附加值領域轉型的關鍵一步,還進一步確立廣東的LED產業技術優勢地位,奠定了我省LED產業進入國家戰略安全的光通信領域的基礎。

經過升級換代的LED器件,研發之路並不簡單。

早在2008年,著眼於行業前沿的白光LED器件的技術研發,根據LED器件產品向小型化和超高功率化這兩個極端方向發展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小而精」。鴻利智匯技術項目團隊開始了攻堅克難的過程。

「相同條件下,產品尺寸越來越小,比如以前的1W要10個平方毫米,現在3W的產品不到7個平方毫米。」面對同行競爭,鴻利智匯在新產品開發時率先運用跨尺度光功能結構光色矢量設計新理論。

「以前單個器件只能做100W以下的,現在要做200W以上的,甚至以後要做到1000W。」相關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道,超高功率化要求在相同單位面積的條件下,功率密度越來越大。「通過大量的實踐應用驗證新理論,然後提出修補建議。」

鴻利智匯還在LED器件的生產工藝上做了優化創新,採用新開發的演算法語言設計出新型熒光塗層,由脈衝噴塗工藝生產塗層製備,使新一代LED白光器件呈現高光色品質。

此外,通過該項測試的數據顯示,鴻利智匯團隊研發的白光LED產品和大功率陶瓷白光產品使用壽命達3.6萬小時以上。

創新「產學研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

技術革新的關鍵靠團隊,靠一群紮根一線、能打硬仗的科研人員。

鴻利智匯的成功不是偶然,企業近五年的研發投入年均3000萬以上。組成了一支由廣東高校專家學者為核心的技術團隊達200多人,其中專職從事研發工作的超過100人,學科領域覆蓋材料物理、有機化學、半導體光電器件、電路控制、納米科技、光學、散熱研究等,與數十位海歸碩士及台灣光電行業的資深專家共同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這家依靠技術創新突圍的企業在花都落地生根。

瞄準產學研進行技術改造的發展路徑,十年來,校企雙方在大功率LED封裝、大功率LED系統熱控制技術等問題開展合作,華工的項目團隊進駐花都的LED企業生產基地,與研發人員同吃同住,共同研究課題,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尤其在新演算法理論的設計實踐中,產學研模式讓高校的研究團隊及時接收到一線生產的問題反饋,設計的精確度不斷被刷新,實現LED封裝器件在顯指、光效、穩定性等方面的指標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不吃大鍋飯」的管理模式激發技術團隊的創造力。據技術中心負責人介紹,企業留出一部分技術人員服務優化現有產品;同時按研究課題分成技術小組,把執行的時間表拓展到3至5年內,分步策劃研發新產品,項目完成產品上市後的銷售收入,企業拿出部分利潤作為提成獎勵給技術研發小組。

花都著力打造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這是行業龍頭企業深刻認識到的創新發展關鍵點。半導體照明產業作為花都區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與汽車製造、珠寶加工、皮革皮具、物流產業並駕齊驅,通過打造花都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聚集了一批LED產業上下游的企業組成產業聯盟抱團發展,在區域範圍內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

打通產業鏈內共性技術問題,還得依靠區域產業政策。半導體照明類的技術攻關在花都區被列入科技研發重點專項,下撥區級研發專項資金,扶持並引進廣東半導體照明標杆體系研究中心,完善技術研發配套服務。

在鴻利智匯工作了13年的王躍飛如今是企業的技術部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像他這樣從外地來廣州,受惠於人才引進政策,安家落戶「紮根花都」的技術型人才並不在少數。

「政府和公司對人才的關心不單是表現在工作上,對創新成果的肯定和創新人才的獎勵;也表現在生活上,開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幫助解決高技能人才入戶、子女入學等問題。」

王躍飛所感受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指的是花都區近年來積極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產業高技能人才視為花都創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高度重視高端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出台一系列政策,從獎勵扶持等方面留住人才。

據了解,花都區計劃在5年內在汽車、臨空、生物製藥、智能裝備、電子商務、軌道交通、金融、文化產業等八大重點產業領域招賢攬才,支持8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同時按每年各支持100至200名產業高端人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的計劃,吸引500名以上各類產業人才到花都。

產業強則區域強。宜居宜業的環境、適合「雙創」的土壤、人才引進政策已成為高技能人才聚集的「強磁極」。在廣州北部,在花都區,將有越來越多像鴻利智匯這樣的企業,以技術創新凝聚「核心競爭力」,書寫出更具有區域科創「實力擔當」的創新故事。

【記者】劉丹穎

【校對】馮志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恆大再戰申花!吳金貴自信不再輸,榮昊因迴避條款無法出戰
104分鐘超長常規比賽時間,視頻助理裁判兩度挽救富力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