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晶華:用戶研究在產品定義上的新影響力

張晶華:用戶研究在產品定義上的新影響力

2018 阿里巴巴 UCAN 設計大會於 4月21日至22 日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辦,這次大會邀請到諸多國內外設計領域的大咖,與在場數千設計師朋友們分享了他們各自在設計領域的經驗和心得。

在 22 日上午場分享環節,來自 Google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VR&AR)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張晶華帶來了她的專業分享「用戶研究在產品定義上的新影響力」,探討了用戶研究如何為產品設計提供依據、引導方向和賦予價值。

她的分享整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一種「不變、漸變、常變」的產品設計模型;第二部分探討在這三個不同的層次上,用戶研究如何可以做到「洞察不變,引導漸變,巧於常變」;最後一部分,張晶華分享了個人經歷中,對於用戶研究和設計行業的熱情,以及好奇心、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的重要性。

一、不變、漸變、常變

首先,張晶華分享了幾個簡單的用戶體驗變遷的例子,這幾個例子也都跟她所研究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VR&AR)應用有一定關係。

例如,我們要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去旅遊,在紙質媒體的時代,大家會買這個城市的旅遊手冊或圖書來了解當地的信息;後來大家可以通過網路流量城市的照片和介紹視頻;現在通過 Google 的街景 VR 體驗,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一個城市的環境、街道、建築,甚至可以像飛行鳥瞰一樣到達以前沒法想像的地方,甚至到太空中去俯瞰整個地球大地。新的產品和技術就這樣不斷擴張人的能力,為人們帶來新的體驗。

如果細心留意,這種例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非常普遍。張晶華分享另一個貫穿整場分享的案例,即人們「保留和記錄美好時光」的需求。在很多人小的時候,或者爺爺奶奶家裡會掛一個玻璃相框,裡面放了很多家人的老照片,很多都還是黑白照片。在那個時代,拍照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大家會認真的梳洗打扮後到照相館拍照,可能還會選擇某些風景幕布作為拍照的背景,照相館還會提供各種男士的帽子或者女士的飾品可以選擇來裝扮(提示:想一想現在很多拍照 app 裡面的貼紙功能,或者背景 PS 美化效果)。 可能要等待一周後再來取照片,最後把拍好照片放在相框里展示出來,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如何「保留和記錄美好時光」。

後來的故事很多人都見證過:傻瓜膠捲相機出現了,人們可以自己拍照了;數碼卡片相機出現,人們可以更輕鬆的拍很多照片,也不擔心浪費膠捲了;手機相機拍照質量越來越好,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拍照、自拍,並且輕鬆低分享到社交網路給朋友看;不久前 Google VR 推出了一款全景視頻相機,當你拍照後用頭戴顯示器去觀看的時候,彷彿重新回到了拍照的那個時刻,它改變的是記錄和重溫舊時光的整個體驗。

介紹完這個例子,張晶華將這個例子抽象為一個實用的「不變、漸變、常變」模型:

本質需求,在這個例子中就是人們「保留和記錄美好時光」的需求,雖然經歷很長的時間跨度但這個需求本身是「很少變化」的;

產品和技術,在這個例子中就是不同時段的拍照技術和產品,從膠片機、數碼卡片相機、手機 app 到 VR 相機,這些產品和科技是隨著技術和產品的慢慢發展而「漸進變化」的;

體驗和交互,在這個例子中可能是不同款型的數碼相機,或者不同的手機上各有特色的拍照 app ,他們的交互和體驗是「經常變化」的。

這裡的「不變、漸變、常變」,也可以對應到產品設計中的 Why (為什麼)、What (是什麼)、How(如何),這幾個層次都是用戶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本質需求里,用戶研究需要洞察和清楚不變或少變是的根本需求是什麼。像孔子說過食色性也,還有馬斯洛需求層次,都說明 「人們發自內心的需求,本質上是很少改變的。改變的是實現需求的科技手段,我們的環境,以及人的價值觀念。」

二、洞察不變,引導漸變,巧於常

從用戶研究角度,張晶華提出僅僅洞察用戶的本質需求是什麼還遠遠不夠,還要更清楚的理解用戶價值能否成立,這時候就需要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第一個公式是:

產品的用戶價值 = 產品本質需求的滿足 - 要付出的成本

例如,如果做一個新的社交網路產品,必須要考慮用戶的付出成本,用戶加入第二、第三個社交網路的付出成本和第一個是非常不一樣的,因為用戶的朋友關係在第一個網路上面,用戶轉移成本很高,同樣是社交網路產品,用戶付出的成本其實差別很大。如果是做新的產品,還要考慮到新出現的問題,就需要第二個公式:

(新)產品的用戶價值 = 產品本質需求的滿足 - 要付出的成本 - (新出現的問題)

很多問題是最初沒有考慮到的,例如做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產品,它帶來了完全新的體驗,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新的問題,例如頭戴顯示器的重量,還要眼睛的舒適度,這是做手機產品時想像不到的問題。

在這種創新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具體問題需要去判斷和權衡。產品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得出一些想法和點子,但需要有人來探究、置疑、驗證這些想法對於用戶的真正價值。張晶華還介紹了一個有趣的概念,叫做:

胡扯的不對稱性的原理(The bullshit Asymmetry Principle)

The amount of energy needed to refute bullshit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bigger than to produce it.

它可以理解為,對抗胡扯所需要能量級遠遠大於順而為之的能量。這就意味著,如果有人拍腦袋想了一個糟糕的點子,很多人不願意去對抗這個點子,因為去挑戰這個想法(對抗胡扯)所需的能量遠遠大於順而為之的能量。但要做出好的產品,必須要有這種探究置疑、探求用戶價值的能力,這正是用戶研究非常寶貴的能力和價值。

接下來,張晶華以 Google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VR&AR)研究中遇到的許多具體問題為例,介紹的用戶研究如何給引導產品設計的方向。

例如,VR 視頻的捕捉錄製工具如何設計,生成的180度全景視頻和 360 度全景視頻用戶在體驗的會有哪些行為和理解上的差異,視頻配合 180度或360度的聲音編輯會有怎樣不同的感受,用戶喜歡看的視頻都具有什麼樣的共性,不同的技術方案所需的技術、人力和成本上的差異如何,這些都需要用戶研究去探求並引導產品設計的方向。

類似的問題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研究中還有非常多,例如,如何在固定視距的虛擬現實顯示屏上實現立體的景深效果,而不造成視覺疲勞。有的事情無法只通過設計來解決,最終他們找到了重新定義平面圖形和字體大小的方法,不是用字型大小來定義,而是用視覺角度來定義大小。

張晶華還介紹了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要「巧於常變」,多用不同的洞察視角。除了向內看問題,也需要向外觀察相關的技術和環境因素。 這是由於技術發展本身的特點,一方面是以不確定性的方式發展,例如我們並不知道 AR&VR 的時代什麼時候會到來,或者 AR&VR 之後下一代科技媒介會是什麼樣子。另一方面,技術的發展往往是多軌道並行相互影響的,例如前面提到的記錄美好時光這個穩定的需求,伴隨著的光學技術軌道的發展,但伴隨著可能與之交叉的雲計算、AI 技術或者語音技術的發展。比如,如果把 AI 技術軌道帶到記錄美好時光這件事情上,會帶來怎樣的新的體驗? 例如 Google 照片 app 就引入 AI 技術幫助人們更好的整理照片、回顧照片。

由於這種技術和環境的不確定性,用戶研究應該本著 「problem-solving」的精神,為體驗設計提供有理有趣的創造維度。用戶研究能夠做的事情,就是探究和指導科技如何以人為本,如何為人服務,為產品技術設計團隊去提供發展方向的引導。

三、好奇心、批判思維、創造力

在演講的開始和結尾部分,張晶華也表達了她作為一名用戶研究和設計從業者的感悟:「用戶研究不是一個工具,也不是一個流程,也不是一種方法論。它需要對科技發展的好奇心,也需要具有評判性思維和創造力,以及對於真正願意去做設計,願意去把事情做好,對產品和用戶有一種強烈的敬畏心和熱愛。

感謝閱讀!

交互設計學堂已經開設了新的欄目-行知書院,旨在幫助小夥伴們來高效的學習現在市面上優秀的用戶體驗書籍比如《交互設計精髓》等等,同時結合老D的工作經驗來幫助你們從不同的高度和角度來解讀書中的內容。每天一課,積少成多。已有222位小夥伴加入。詳細了解行知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互設計學堂 的精彩文章:

用講故事的方式設計管理後台
設計師作品集網站中,常見的5個誤區和解決方案

TAG:交互設計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