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處決日本戰犯,美國說可以留一個不死,日本馬上說出一個名字

處決日本戰犯,美國說可以留一個不死,日本馬上說出一個名字

七十年前,日本的野心讓中國百姓遭到了屠戮,國家差點滅亡,日本在中國犯下的罪行人神共憤,雖然戰爭過去了,然而烙下的傷疤卻是永恆的。

而恐懼和仇恨的基因也會代代傳承,中國是愛好和平的,戰後對日本也略顯寬容,有的國家並不,他們是睚眥必報的,日本給他們一,他們就要還十,比如澳大利亞。

這些國家是令人尊敬的,其實一個國家不在於多富強,而在於多自尊。一個有尊嚴的國家,必然不是一個輕易忘記仇恨的國家。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都能輕易忘記,那麼生而為人,又與禽獸何異?

日本戰敗後,不是所有戰犯都受到懲罰,有幾個重要戰犯逍遙法外,而且生活得很好,他們不僅逃脫法律的懲罰,還繼續當百姓的「神」,最大的戰犯就是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到死也沒認為自己應該對中國表示歉意,他並不認為發動戰爭是非正義的,也沒有真正的懺悔。

作為一個日本的「神」,他連最起碼的人性都沒有,沒有生而為人的敬畏心。

在戰後天皇發布的宣言里,時刻強調「日本對世界文明擔負責任」,在他長達四分鐘的詔書里,沒有「投降」這兩個字,只說「如果我們繼續戰爭下去,我們的子民會滅亡,世界文明也會受到傷害」,日本何其自戀!

當時有些日本作家都站出來為中國發聲,民間也有一些進步人士,承認了對中國作戰是日本的罪行,然而高層卻堅持認為日本沒做錯,也從不認為有道歉的必要。

在外面作戰的將領和士兵,有人聽完詔書就剖腹自殺了,眼睛裡飽含著對「大日本帝國」深深的眷戀,而國民卻一頭霧水。

裕仁天皇也叫昭和天皇,他是明治天皇的大孫子,他的名字是天皇取的,來自中國的《易經》。

《易經》中有「益德之裕」,意思是品德必須豐盈,真是個莫大的諷刺啊!昭和天皇最缺的恐怕就是德了。

日本的宮斗也很激烈,很多宮妃為了孩子斗得很慘烈,所以裕仁剛一出生就被抱走了,交給海軍中將撫養,三歲後回到父母身邊。

裕仁是註定要繼承大統的孩子,所以對他的培訓很嚴格,十一歲就有自己的步兵小分隊,擔任陸軍、海軍少尉,每天要勤學操練,爭取早當大統。

裕仁本來是想當植物學家,喜歡收藏植物,那時的裕仁很純粹也善良,後來慾望的膨脹讓他喪失了最初的人性,善良的品性蕩然無存。

十七歲他就準備大婚了,太子妃是家族挑選的,與愛情無關。

二十歲裕仁去歐洲旅行,這是他一生最悠閑的時光,當時他在巴黎地鐵站,由於第一次坐地鐵不懂,他死死攥著票不撒手,檢票員沒法給票打孔,生了很大的氣,裕仁更加不知所措,這張地鐵票他一直保留著。

二十三歲日本爆發關東大地震,裕仁親自查看災情,那時他知道擁有權力的美妙,他坐在馬上接受臣民的匍匐和歡呼。

二十五歲,裕仁與太子妃正式結婚。

裕仁親政後就展現出他的野心,他想做一件跟其他天皇都不一樣的事,能夠讓他名垂青史,結果他做到了,就是發動了侵略戰爭,讓中國生靈塗炭,他的名字也載入世界史冊。

在日本戰敗後,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赦免了裕仁的死罪,還將天皇制度保留下來,裕仁對美國充滿感激。

當麥克阿瑟踏入日本,裕仁竭力諂媚討好,像一條搖尾乞憐的狗,美國認為扶持日本天皇來統治日本事半功倍,這種想法跟日本扶持溥儀統治東北是一樣的。

戰敗後日本戰犯都處於絞刑,對於他們之前前途光明的人生而言,這種死法已經極具侮辱性,有的戰犯死得更慘,然而有一個人卻逃脫了死亡——裕仁天皇。

美國之給予日本戰俘一個生還的名額,那就是天皇,與其說是日本百姓把生的機會給了天皇,並繼續供奉天皇,不如說美國為了自身利益,保住了天皇,也給美國的「公平公正」的標榜上,烙下了永遠無法消除的陰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三國名將古墓被衝垮,日本激動來鑒定文物,結果狠打日本專家的臉
晚清「京城四少」,個個都有真功夫,有一個說:就怕被女人沾上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