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冰火兩重天:資管新規下的增資和雙降
4月底,資管新規出台。雖然已有去年6月「兩高」規定和去年年底的現金貸監管「墊底」,但仍然讓整個金融行業為之震顫。
其中,資管條例中最具衝擊力的當屬打破剛性兌付部分。《資管新規》內容顯示,金融機構需按照公允價值原則對資管產品進行凈值化管理,如剛性兌付屬於監管套利或違規經營,均需進行規範或糾正;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依法予以處罰;同時承諾或進行剛性兌付的,依法從重處罰。
這無疑會對銀行業和網貸平台都產生衝擊。一方面,銀行不得再出售保本理財產品;另一方面,網貸平台也不能再對用戶的投資標的予以收益擔保。對於投資人來說,基於風險自負的前提下,更為穩健的銀行將成為更佳的投資選擇。
如此一來,網貸平台將需要更具合規性的經營特性來吸納用戶。不過,倚靠資管新規設置的過渡期(至2020年底),將給所有金融機構一些緩衝。其中,大受監管制約的網貸平台在這段時間大多持觀望態度。一位從業者向雷鋒網如此表態:等備案真正明確了,才看得出走向。
然而,從資管新規出台前後,一些網貸平台屢屢爆雷,如善林金融、中融民信先後被查封,另一方面,部分卻P2P平台開始增資計劃,用實際行動表示對未來的信心,這些現象都在表明,在眾多從業者持觀望態度的平靜表面下,實則兩極分化、極其焦灼的內心狀態。
網貸成交量和貸款餘額雙降
日前,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共計1523家,本月無新增平台,新增問題平台42家。4月網貸平台成交量為1342.43億元,環比3月下降12.82%。貸款餘額共計7783.85億元,較3月環比下降12.82%。全國共有838家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上線銀行存管,占正常運營平台的54.63%,較3月增長2.94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資管新規雖在4月底出台,但前期風聲已經對全網貸平台的運營產生了影響,成交量和貸款餘額均下降超10%。這一數據或可從投資者和網貸平台兩方面以作分析。
一方面,受風聲和資管條例影響,網貸平台自覺關閉高風險高收益型理財產品投資渠道;另一方面,在沒有高收益刺激或基於風險規避的考量,投資者轉換理財途徑,退出或縮減在網貸平台的投資金額。
以雷鋒網記者在頭部公司之一的拍拍貸平台理財的體驗為例,其散標投資專區依據風險等級(分為保守型、平衡型和進取型)和魔鏡等級(註:該平台通過魔鏡大數據將散標標的分為AA到F級別,級別越高,說明該用戶的P2P投資經驗越成熟,為追求高收益可以承擔高風險)可對應不同收益率(6-13%、14-17%、18-21%、高於或等於22%)的理財產品。在P2P監管環境相較放鬆時期,在手動投標一定數量AA等級的包賠標「積累經驗」後,用戶可以選擇風險等級從A-F、風險和利率不等的信用標,日前雷鋒網記者再次登錄該平台,在勾選進取型或魔鏡等級超過C級的選項後,發現已「沒有符合條件的標的」。
而就在大約一個月前,就在《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簡稱:29號文)發布前後,在拍拍貸平台上無論是風險等級為A的「平衡性」還是等級為F的「進取型」,幾乎被「一刀切」,難覓蹤影。
當然,在這種監管環境下,網貸平台做出此類改變並不意外。
4月底,雷鋒網曾經報道過網貸備案大概率延期的消息。而就在近日,監管風聲再變為「備案之前合規的業務可以增長」,與2017年底《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簡稱「57號文」) 「應當自整改通知書下發之日起,實現存量違規業務持續下降」相比,可以說相對寬鬆了一些。而拍拍貸上信用標風險等級的變化,也與監管鬆緊的時間線暗合。
正如一位浦發銀行理財經理向雷鋒網表示,資管新規對P2P不可能完全禁止,它只是說要求合規經營,對P2P用戶起到導向作用。
因此,基於資管新規設置的合理過渡期,網貸平台4月份的數據並未出現斷崖式縮減。這位理財經理也告訴雷鋒網,資管新規出台後,浦發銀行並未停售保本理財產品,因為資管新規是一回事,各地的應對也會留有一定的時間來做緩衝。
多家P2P先後增資,為備案蓄力
然而,在政府給定過渡期後,各家網貸平台在下架高風險性產品之外,已然開始為進一步提高平台抗風險能力、留住或吸納用戶做起了準備。
據網貸之家日前報道,近段時間多家網貸平台開啟增資計劃。如互金平台融匯金融(「惠金所」運營公司)擬增加註冊資本15000萬元;同期上海平台誇客金融股東也做出決定,將於今年上半年增資3億元人民幣,幫助平台儘早實現備案申請;更早之前深圳平台e路同心官網公告顯示,其三大股東之一深圳中洲金控投資有限公司決定對其股權進行增持並增足公司實繳資本4000萬元,完成增資後,e路同心實繳資本達到2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網貸平台增加註冊資本,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投資者信任、提高平台抗風險能力,還可能與監管部門未來將提出的主體資質門檻要求有關,比如給P2P平台資本金劃線等。
在資管新規下,網貸平台將面臨更高規則的合規要求,其中,增加註資將是最為直接的一種路徑。據一位深圳P2P從業者向雷鋒網表示,實繳資本門檻或達10億元。他認為:
國家就是要用優勝劣汰的方式管理這個行業,實繳註冊資本會玩死很多大平台。
該名從業者告訴雷鋒網,資管新規下,資管業務被砍死,各P2P平台沒有東西賣,支付成本還增加了幾倍。「本來就不賺錢再成本漲,這行業死了。」該名從業者話語之間滿含看衰之意。
圍追堵截
P2P從2010年起進入中國。在2010-2013年間,受金融危機後的影響,國家一方面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一方面刺激國內消費、鼓勵經濟增長,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在國內資產證券化大發展的背景下,從2013年起,互聯網金融開始在中國爆發。
2013-2015年可謂是互聯網金融的「黃金時代,而P2P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排頭兵,也得到了最迅猛的發展。然而好景不長,隨著2015年證券資產價格達到最高峰,互聯網金融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多層嵌套、過度槓桿、套利頻繁等問題開始出現,大量資金一直表外,並導致了2015年的「股災」和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迅速累積。
這樣的現狀,嚴重違背了互金行業發展之初背負的「盤活資金、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的使命,「規範資產管理業務」成為國家層面的共識,2015年,互聯網金融開始進入下半場,而P2P的好日子也到此結束。
從2016年起,P2P平台此前「野蠻成長」時期積累的問題開始暴露,如在業內引起極大反響的借貸寶「裸條」風波的第一次爆發就是在2016年6月;而在P2P業務量仍然不斷上漲的同時,首個國家級別的金融行業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在2016年成立,「規範經營」開始成為監管主調;隨之新三板掛牌新規明確,互聯網金融暫不進入創新層,P2P掛牌之路被堵死;隨後更嚴厲的措施逐步出台,首付貸、校園貸、現金貸、金交所等口子逐步被堵上,網貸能做的越來越少。
由於P2P行業政策環境變化的原因,在2016年、2017年,隨著風口衝進來的大量中小平台開始退出行業。而雷鋒網發現,在監管逐步升溫、平台叫苦不迭的同時,頭部P2P平台的盈利情況並不能算差。
圖片來源於網貸之家
跟據網貸之家日前整理的26家網貸平台的2017年財務數據來看,相較2016年,2017年P2P平台營收及盈利狀況呈現顯著改善。26家平台中,有23家平台已經實現盈利,其中宜人貸、拍拍貸、微貸網盈利能力居前三,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13.7億元、10.8億元、5.44億元,平均凈利潤約為10億元。還有3家平台出現虧損,分別為信而富、乾方位和寶點網,2017年凈虧損為2.39億元、1225萬元、44.36萬元。
由此來看,雖然網傳10億元實繳資本的門檻,對於頭部公司來說問題並不是太大,畢竟「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此舉更多的是為了擠出此前低門檻時期進入行業、存在諸多不規範運營的中小公司,使得P2P行業回到合理的利潤和發揮「盤活資金」的作用。
必須指出的是,10億元的硬性要求只是門檻,在「合規」的基礎下,風控和場景依託將成為P2P平台的核心競爭力。
小平台轉型謀生存:出海、消費金融or區塊鏈?
在監管部門未來將提出的主體資質門檻要求面前,大的網貸平台或能藉助自身盈利能力或股東支持滿足合規要求,但對於規模較小的平台而言將是一次嚴重狙擊。那麼,這些平台會選擇哪些形式以尋求生存?依據此前現金貸企業遭受整頓之後的經驗,「出海」、發力消費金融和轉型區塊鏈或成為擺在面前的選擇。
一位在某現金貸企業工作的人員向雷鋒網透露,自去年12月發布《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後,其司開始轉向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市場。
目前來看,這些地區對金融領域的監管還處在初級階段,網貸平台還有充分的套利空間。一位成功出海印尼的現金貸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如此表示,「換個市場就是新藍海」,「十家現金貸公司有四家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市場」。言語之間不乏興奮。
還有些平台則通過和第三方機構合作,發力消費金融。這種轉型案例多不勝數。如去年10月在美國上市的趣店集團,前身為專註於校園分期業務的「趣分期」,在受到國家整頓政策的壓力後,該公司自建場景,轉型汽車消費金融領域,並於今年1月上線「大白汽車分期」產品。此外,微眾銀行旗下產品微粒貸自去年年中也開始選擇和消費金融類公司合作,如為消費金融平台提供風控輸出服務,以謀求更廣泛的用戶。
除上述兩項選擇外,時下火熱的區塊鏈似乎讓日漸收緊的P2P迎來了「第二春」。甚而有業內人士打趣道,「很多過去做P2P的都轉來做區塊鏈了」。從某種角度來看,P2P行業因信息不透明、資金流向無法確定、非法集資現象頻發,而區塊鏈技術由於具備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本溯源的特性,可能具有天生解決P2P行業劣性的優勢。但目前來看,區塊鏈應用場景還處於非常初級階段,且全球對其監管立場不一,留給P2P行業轉型的空間依然十分有限。
結語
P2P從誕生到吃監管紅利,走過元年,受監管制約,再到謀求轉型,也不過幾年時間,但其中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因素紛繁複雜。隨著「史上最嚴厲監管」的政策不斷出台,業內叫苦不迭,「再這麼管下去,P2P恐怕就要死了」的聲音也開始在業內流傳。
但從監管表現出的態度和P2P近幾年來的發展來看,「管死P2P」或許並不是監管層想要的:國家沒有將P2P一刀切,也正是看到了P2P的價值。
但如果拿人的成長時期來比喻,目前的P2P行業尚未成年,甚至行業中爆出的裸條、自貸、拆東牆補西牆等現象以及伴生的騙貸欺詐行為,都在暗示著這個未成年孩子的「熊孩子」身份。而監管和合規化的要求不僅是對「熊孩子」的管教,對P2P行業來說更是起到了類似從中學升重點高中的作用,從而選出最終的優勝者;而大環境的變化,也使得對P2P的競爭力要求從以客戶規模為主要目標擴張到客戶價值挖掘及流量的重複變現上,而那些面對監管,還停留在以往做法,只是想著「還有什麼生意沒有堵上」的平台,或許還有更壞的日子等著他們。
※Ether Universe項目評測:第四代跨鏈技術實現「異鏈」Tokens直接交換
※今日頭條會被植入木馬?風險有,但普通黑客做不到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