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理想超越了現實是近代中國人的大悲劇

理想超越了現實是近代中國人的大悲劇

繞不開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我覺得中國文化異於西方文化之處,就在於中國文化中處處貫注著中庸之道的思想和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講恕、講禮、講仁政,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都貫注著一個中庸之道的精神。一切都不要「過激」,又不要「不及」;適可而止,和為貴。儒家是講「禮」的,但孔子就說:「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論語·八佾》)禮是好的,禮過了,人就會說是「諂」了。儒家是講「愛」的,但講得寬了,就會是「無父」,是「禽獸」。《孟子·滕文公下》:「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禮、愛,都不能過,過了就出毛病。可知中庸之道是核心。孔子說:「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道之「行」與「明」,都靠中庸,過了,不行;不及,也不行。把中庸之道看作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來觀察中、西文化的差異,是會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和體會的。

中國專制制度的「根」

專制制度在社會中有「根」,這根就是家族。家族有長,君權、專制制度就是從家長、族長、酋長權發展出來的,是家長、族長、酋長權的繼承和擴大。但中國專制制度不是從古就有的,它有個發展過程。我把中國自古以來政治制度的演化,分為五個階段:先秦時代:君權、貴族權、平民權三權鼎立的時代。秦漢時代:君權漸強,貴族權、平民權漸衰仍力圖掙扎的時代。魏晉南北朝時代:平民身份地位衰落,平民權也跟著衰落,君權、貴族權大體保持平衡、君權稍強的時代。隋唐宋時代:君權恢復、貴族權削弱的時代。明清時代:專制制度時代。

這種認識和解釋,不同於認為專制制度是組織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而產生;也不同於認為古代公社的繼續存在是數千年來東方國家專制主義的基礎說。中國沒有數千年不變的專制制度。

中國的文藝復興始於唐朝

歐洲文藝復興,意為歐洲古代文明的恢復和興旺。古代希臘、羅馬有過燦爛的文化,中世衰落,到了14—15世紀,歐洲又開始走出中世紀,恢復古代文明。城市交換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是歐洲文藝復興的基礎。城市產生文明。希臘、羅馬文明是城市文明,文藝復興也是城市文明。14—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主要表現是反對宗教觀的人文主義思潮興起。人的思想,從來世回到現世,從宗教回到人文。

隋、唐初至末,中國城市經濟在逐步恢復和興起,中唐到宋一路發展下去。金屬貨幣,又在市場上驅逐實物布帛成為唯一的交換媒介。城市經濟和城市文化生活繁榮起來。韓愈的《諫迎佛骨表》和「文起八代之衰」可以看作中國文藝復興的號角。宋明理學,市民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都反映著中國的文藝復興。由於中國資本主義遲遲不來,中國的文藝復興便持續了很長一個時期。

近代東西文化的撞擊

明末清初,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發生撞擊,撞擊的結果,中國敗,西方勝。東西方文化撞擊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逐漸覺醒的過程。中國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求索自救的道路。「五四運動」以前,中國人摸索著走了幾條道路,都以失敗告終。

仁人志士為國犧牲,是可歌可泣、可感可敬的。可悲的是:理想超越了現實,道路脫離了基礎,代價大而成功少,這是近代中國人民的大悲劇!

中國文化的未來

中國文化在未來世界是能夠存在而且發揚光大的。信心來自中國文化的精神符合人類未來社會的需要。人類社會總是一步步走向一體化,一步步走向和平,一步步走向世界大同,而這些正是中國文化精髓所在。中國文化和未來世界的文化思想的精神和需要合拍。中國文化會受到重視。中國文化的前途是光輝的。

【摘自:《中國文化六講》作者/何茲全 北京出版社】

註:本公號所推送的文章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進來撩』欄中的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刪除。所推送的文章並不代表本公號觀點,請和諧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黃百韜有三個墓,到底哪個是衣冠冢?
老照片 | 舊時西藏: 僧侶貴族的天堂 廣大農奴的地獄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