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用掉廢紙無數還原古建築 如今他用廢紙再造一個龍居寺
巍峨壯觀的古代宮殿、紛繁複雜的各地民居、早已拆除的亭台樓榭……在古建築研究專家季國忠的手下紛紛再現。目前,一座1.42米長寬的廣漢佛教聖地龍居寺模型,即將於六月初呈現在成都市民眼前。和其他作品一樣,這些都是季國忠用廢紙製作的模型,無需成本且環保,過程中僅產生了膠水、顏料的費用。
利用廢紙作材料,季國忠的初衷是為自己的學生節省一筆材料費,沒想到試驗成功,他在這條道路上悄然走了20多年。
廢紙製成 1.42米長寬廣漢龍居寺模型
廣漢第一大佛教聖地龍居寺,始建於唐中葉,主要建築中殿建於明正統年間,正方形設計,內有彩繪壁畫、金身菩薩神態生動,筆法靈巧,具有巨大的歷史研究價值。而這處原本佔地面積40餘畝的聖地,主要建築中殿卻以長寬1.42米、按1:50比例縮小製作的模型,在成都龍馬藝雕廠一處工作室內再現框架,即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成都市民眼前。和一般建築模型不同的是,這間龍馬寺中殿模型使用的材料不是木頭也非金屬,而是各類廢棄紙張,使用工具除了膠水、顏料,也只有一桶水、一把刀。
季國忠退休四年,之前是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古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工作20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用廢紙恢復古建築原貌,其製作模型上百件,消耗廢紙不計其數。
宮殿的飛檐在地面映射出陰影,大殿前的石獅怒目圓睜,南方的紅照壁在紅光下附著耀眼的光彩……古代皇親國戚的生活場景,在藝雕廠里一處不大的展廳里呈現,這是一個結構精妙、外形逼真的建築模型。除了明朝蜀王昔日氣派的大殿,這裡還有古典秀麗的望江樓、張大千與徐志摩曾歇過腳的菊花天亭、已被整修重建的青城山門,以及長征紅軍晝夜奔襲的連綿瀘定橋……都是季國忠20多年來的古建築模型作品,無一例外,其製作材料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的廢紙。
反覆揉搓 成功解決紙張強度問題
一般建築模型製作所選用的木材、金屬,強度高,成品不易變形。紙張卻不一樣,雖然韌度有餘,但強度不夠。因此,用廢紙製作模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材料強度。「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簡單來說原理類似於『人多力量大』。」季國忠向記者打了個比方。
隨後,他拿起一張過期報紙,先摺疊後捲起,雙手按壓在桌面反覆揉搓1分鐘後,一根極細的紙棍完成;他又轉身拿起一疊報紙,通過同樣的方式得到一根粗大的紙棍。記者嘗試這段使這兩根紙棍彎曲,發現,即便是細紙棍,其觸感也類似於塑料或金屬棍,全無紙張柔弱之感,粗紙棍更是堅固難摧。「反覆揉後,紙與紙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小,中間沒有空氣,強度自然就高了。」季國忠道出了其中的原理。
當然,這類用紙張製作的模型不宜放在室外展出,萬一淋了雨或遭遇霜雪,外形還是會受到不同程度損毀的。
成品僅一百多斤 成本一百多元
受廣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委託,季國忠製作的龍居寺中殿模型,將於六月初於成都博物館展出。為此,他加班工作一個月,吃住都在工作室,目前已完成了60%的工作量,只剩下最後的細節處理:屋頂的大椽子、紛繁複雜的內部結構、惟妙惟肖的菩薩、開關自如的閣樓窗戶、念經敲鐘的僧人等,都等著他親手用紙製作。
「所有建築模型,首先要講結構,其次是實用,最次才是外形。」季國忠告訴記者,他退休前為大學在校生講授古代建築的設計與製作課程,每次自己都會向學生強調,只有掌握了古代建築的內在結構,才能真正懂得古人在這方面無與倫比的智慧,「為什麼一些古代建築保存了幾百年仍然存在,為什麼一些鋼筋水泥的現代樓房不堪一擊,就是因為沒有真正吸收古建築的精華。」因此,當很多人稱讚自己的模型惟妙惟肖時,季老更高興的是聽到年輕人與他探討這一模型的內在結構。
關於龍居寺中殿成品,季國忠估摸重約100斤左右,「如果採用木頭製作,成品大約四五百斤,多幾倍。」而成本耗費,他指著桌角的膠水盆笑道:「廢紙不要錢,膠水算100元吧,顏料算10元。」
為給學生節約成本 選擇用廢紙為材料
為什麼會想到用廢紙作為材料製作模型呢?季國忠回憶,1975年的青城山古建修復完成後,自己漸漸開始研究古建築及古建築修復,後來應邀成了四川幾所大學的教師,領著學生搭建沙盤。「一平米一個沙盤,花掉了460元,當時來說這個費用有點承擔不起。」季國忠一邊思考著這個問題,一邊看著手裡的報紙,突然靈機一動,心想不如試試用成本低的廢紙來為學生降低支出呢?就這樣,他又走上了研究用廢紙搭建建築模型的道路,並獲得了成功,縱覽國內,無出其右。
「您的廢紙都是哪兒來的呢?」面對疑問,季老開了個玩笑:「我們今天認識了,順便問一下你那裡有沒有廢棄的報紙,能不能送給我。」季老今年67歲,在利用廢紙製作古建築模型上,還沒有像他一樣的人,現在他希望能找幾個徒弟,把這門技術傳承下去,把古蜀國乃至更多地方已經消失、只見於古書中的建築,再現人們眼前。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戴佳佳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編輯 楊渝彤
※別拿粉絲當韭菜 孟非的小面又又又關門了
※從3天到5小時,川大團隊研發項目破解戶外搜救時間難題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