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洛陽76歲夫婦深山養蜂50載,閑雲野鶴令人羨慕!

洛陽76歲夫婦深山養蜂50載,閑雲野鶴令人羨慕!

程貴娥老人給記者品嘗土蜂蜜

程貴娥老人在查看自己的蜂箱

程貴娥老人在去山中查看蜂箱的途中,採的野生小蒜,這種野菜是老人日常的蔬菜。

劉金懷(右)和程貴娥老人在自己屋後的蜂箱前工作

劉金懷和程貴娥老人養的蜜蜂

劉金懷和程貴娥夫婦在欒川大山中居住的房子

劉金懷老人在自己的屋中休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吉小平 文圖

閱讀提示 劉金懷和程貴娥夫婦居住在欒川縣廟子鎮龍潭村的深山中,他們都已年過7旬,現在只剩下老兩口相守居住在這裡。50多年以來他們二人夫唱婦隨,以山林為伴、與溪水為伍、靠養蜂為生,過著閑雲野鶴般的生活,令人羨慕。

與世隔絕,家園似仙境

5月3日記者在從欒川縣龍潭村村委到兩位老人深山中住處的途中,我們的手機已經沒有信號,陪同記者一起前往這裡的駐村工作隊成員魏新樂說,兩位老人和外界一直沒有通訊聯繫,但工作隊每周都會看望一次老人,了解他們生活情況。前往老人住處的道路只容車輛單向通過,水泥道路旁每過幾百米會修建一個加寬地帶,為對向車輛提供避讓空間。

隨著車輛往山上攀爬,道路邊的麥田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綠意蔥蔥的樹林。魏新樂介紹,由於山上糧食產量很低,現在農民會已經改種經濟樹種,譬如板栗、核桃和山茱萸等。

道路旁蜿蜒的小溪將我們的車輛指引到二位老人的家門口,他們的房子坐落在山坳懷抱的平坦處,共有大房三間。其中一間的旁邊,排列著一隊蜂箱。

前來迎接我們的是老先生劉金懷,雖然已經76歲高齡但黝黑布滿皺紋的臉堂精氣十足,他將我們讓進屋內,熱情的拉著大家坐在床頭。他的屋內陳設簡單但乾淨整齊。劉老先生說他的老婆恰巧到山上查看蜂箱去了,我們提出來讓老先生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山裡的蜂箱。

在上山的路上,他指著一旁的樹林說,現在他和老伴種有一二百棵板栗樹,一百多棵核桃樹還有一百多棵山茱萸。在山坡的平地上,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中隱藏著一座殘垣斷壁。老先生說這個住宅是他們十幾年前的住所,在二十年前他和老伴特意在房子旁邊種植了竹子,為的是抵擋山風。他回憶說,當時在這個居住地還有其他兩戶人家,但現在這個山坳只有他們夫婦二人在住,那幾家的老人都已經過世。

養蜂種樹,生活自給自足

繼續往山上走,老人說他們除了放蜂和種樹外,還會種玉米和穀子。一旁的魏新樂說,每年農曆八月份是老人家最忙的時間,這裡有「好年景不如賴八月」的諺語。每到八月份,老人的女兒會來山裡幫他們收板栗、核桃和山茱萸,當然還有少量種植的農作物,劉金懷老人說。由於他的兒子在山裡也種有樹,所以兒子沒有精力去幫助老兩口秋收。劉金懷老人還說,在收完這些果子和農作物後,他們就要為收穫蜂蜜做準備了!

劉金懷的老伴程貴娥每天查看的蜂箱就在半山腰,我和本報視頻直播記者袁敏走在松滑的山坡,如果沒有老人每日往返照料蜂箱,這裡是不會形成這樣一條淺淺的路。在往上行走時,我們不自覺的用手抓緊旁邊的蒿草,以防從近乎筆直的斜坡上滑落。

山坡上安放著一隻蜂箱,木質的箱子用樹皮蓋著防雨,而箱子前面的木板上鑽有兩個小孔,只見小蜜蜂從這裡進出。程貴娥老人說,由於今年春天天氣較冷,蜜蜂數量比往年少,也沒有蜂王過來,因此這個蜂箱現在基本是空的。

兩位老人養的蜂完全是靠自然界的蜜蜂飛過來築巢居住,因此他們的蜂是俗話說的土蜂,而其他蜂農現在都是養殖的洋蜂。程貴娥老人說,他們還有幾個這樣的蜂箱分布在山裡各處,加上家門口的蜂箱,他們今年共有十多箱蜜蜂,而以往最多時能有二十多箱蜜蜂。

除了來山上照料蜂箱外,老人也會順便在山裡採摘一些野菜,程貴娥手裡拿著一把剛剛採摘的野生小蒜。

堅守自然,釀最原生態蜂蜜

在返回兩位老人住處的路上,劉金懷老先生講到他從十幾歲就開始養蜂,現在已經養了60多年,他和老伴一生都呆在這座大山裡,這裡就是他們一生的家園,勤勤懇懇的老倆把這裡的山路打掃得乾乾淨淨。

程貴娥給我們講起了蜜蜂,她說每箱蜜蜂都會有一個蜂王,他是這箱蜂的首領,有時一箱中蜜蜂太多了會再出現一個蜂王,這時蜂箱里的蜜蜂就要分家,形成兩窩,她會把蜜蜂分到兩個蜂箱里。

程貴娥老人給我們講各種各樣的蜂王,她根據蜜蜂的顏色給這些蜂王取了各種有趣的名字,壽命最長的是紅王子,這是一種紅色蜜蜂;綠王子有綠色身體和紅色的腿,它能生活5年;而黑王子只能生活2-3年。她說,蜂王一旦去世蜜蜂們就會散掉,投奔新的蜂王。

程貴娥老人又說,他們的土蜂非常怕養殖的洋蜂,因此那些洋蜂一旦飛進蜂箱就會咬死土蜂,並且把蜂房中的蜂蜜搶走。

我們來到老人房子旁邊的蜂箱,由於這些箱子里的蜜蜂數量很多,程貴娥老人帶上了防蜂的紗帽,其實這種帽子就是在草帽沿掛了一圈紗布。

劉金懷老人說,他最嚴重的一次是被蜜蜂蟄到脖子,導致頭部不能扭動。他打開蜂箱後,只見裡面倒掛著一隻乳白色蜂巢,上布滿了圓滾滾的小蜜蜂,據說蜂王都在蜂巢最深處,不容易看到。

淳樸天性,與自然融為一體

看完蜂箱,兩位老人拉著我們嘗自產的蜂蜜。老人說,一般他們每年能收到七八十斤蜂蜜,最多時候也只有一百斤左右。劉金懷老人拿出了去年剩餘的蜂蜜,這是一種奶黃色的濃稠膏體,裡面還夾雜著褐色的蜂巢。老人說他的蜂蜜是粗蜜,裡面含有蜂蠟、蜂膠和花粉等營養物質,而正是由於蜂蠟的存在使得這種土蜂蜜有了藥效,他還說這種蜜可以治療小孩的咳嗽和積食。盛情之下,記者挖了一塊蜂蜜品嘗。土蜂蜜在入口時有種巧克力般的絲滑,而咀嚼後有嚼蠟的感覺,但蜂蜜在口中甜而不膩,伴有一種水果的香味。嚼到最後,蜂巢不太容易下咽,會有殘留的渣渣。

劉金懷老人講,街頭賣的蜂蜜非常清澈,而他們的蜂蜜幾乎是不流動的固體。他又說,自己的蜂巢第一年是不會收割蜂蜜的,因此蜜太少蜂兒自己還不太夠吃,有時他們還會熬些白糖餵給蜜蜂吃。到了第二年以後,他們才去蜂箱里收割蜂蜜,而現在的洋蜂養殖者為了提高蜂蜜產量,會大量給蜜蜂餵食熬制的白糖,導致產出的蜜沒有任何藥效。據老人介紹,他們的蜂蜜賣70元一斤,而那些洋蜂蜜價格在60元左右一斤。

在老人家,我們還看到了他們用自產的竹子編的精緻的竹籃和笸籮。雖然兩位老人工作一絲不苟,一年下來也換不到太多收入,但是山裡人依然堅守著淳樸天性,尊重著萬物的自然規律進行生產勞作。現在老人的孩子們早已經搬到山下的鎮子里居住,而這個山坳中僅剩下這對老夫婦。50多年來他們過慣了這種閑雲野鶴般的生活,已經與這裡的山水和生物融為一體,離不開它們!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趙紅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報 的精彩文章:

老太40年前患重病 出院未結清醫藥費 想把拖欠的200多元還上
大連一方要鹹魚翻身?建業不答應!

TAG: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