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湖北驕傲!這個神秘機構誕生國產首艘航母

湖北驕傲!這個神秘機構誕生國產首艘航母

原標題:湖北驕傲!央視揭秘!這個神秘機構誕生國產首艘航母!

國產首艘航母又有大動作!

5月5日,一架直-18改進型直升機降落在國產首艘航母的甲板上,隨後直升機起飛離開。這是國產航母首次起降直升機!

國產首艘航母再次刷屏,也讓位於湖北武漢的中船重工701研究所,再次引人關注!

這裡,正是國產首艘航母誕生的地方!

5月6日,央視走進中船重工701研究所……點擊查看探訪視頻:85後鑄「艦」師為國鑄艦不忘初心

揭秘701所:「中國戰艦的搖籃」

中船重工701研究所位於武昌紫陽湖畔,遼寧艦、導彈驅逐艦、護衛艦、常規潛艇等,我國上百型千餘艘的主戰艦艇都是從這裡設計研發,駛向萬裏海疆。這裡被稱為「中國戰艦的搖籃」。

據701研究所官網和《瞭望東方周刊》介紹,701所始建於1958年,主要承擔艦船總體研究、設計、開發的任務,尤以艦船總體系統工程見長,是「唯一同時承擔水面、水下艦船總體研究設計任務的核心科研單位」。

《瞭望東方周刊》還披露,中國在1966年開始設計的第一代國產導彈驅逐艦,即051型,當時就是由701所牽頭總體設計,全國22個省的100多家單位參與。051型曾是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隻。

051型驅逐艦

此外,被譽為「中華神盾」的中國新一代兩型驅逐艦也是在701研究所誕生。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新一代兩型驅逐艦研製,歷經十年努力,到本世紀初研製完成。我國因此成為世界上繼美、俄之後第三個能自主研製國產化的編隊區域防空型驅逐艦的國家。

「中華神盾」驅逐艦

還有大家熟悉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的改建工作也是在這裡完成。2013年,遼寧艦系統主任設計師王治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表示,整個團隊加班加點,用15個月的時間,就幹完了30個月的工程量,不僅把前期的時間「搶」回來了,也為後續更多更重要的試驗工作留下了充分的時間。他回憶,工程啟動以來,同一部門的同事中,十餘位因為工作原因而犧牲。

遼寧艦

湖北省政府網2015年文章介紹,701研究所有專業技術人員700餘人。中國最優秀的艦船設計師雲集於此,可謂人才濟濟。

現任所長吳曉光,1982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在華中科技大學),擔任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作為技術人員,他之前曾擔任軍貿護衛艦、護衛艇的總設計師,並主持過高速導彈攻擊艇、導彈快艇等艦艇等的研製工作。

孫光甦為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中船重工首席技術專家。他是我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從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今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畢業後,他被分配到701研究所。

還有潛艇專家梁中剛,他是研究所的科研主力之一。據《楚天都市報》2018年1月報道,經過27年的歲月磨礪,梁中剛被聘為某型常規潛艇副總設計師,並擔任國內迄今最大軍貿項目——某常規潛艇的總設計師。

……

如今,80、90後年輕人也開始漸漸成為科研的生力軍。

2017年10月,701研究所所長吳曉光曾在十九大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701所的設計師團隊,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37歲。」

吳曉光

此次央視探訪中,也採訪了幾位年輕的「高手」:比如人稱「塗大師」,負責國產航母總體布局設計的塗躍紅、每年隨「遼寧艦」技術保障近300天的保障達人曾晨、從事常規潛艇保障系統設計工作的鄭浩、90後導彈驅逐艦設計師趙寶強等。

此前,在701所工作的最年輕國產航母總體副總設計師王碩威,剛剛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

他曾這樣說過:作為與藍色國土相生相伴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生動實踐中,我們生逢其時,責無旁貸。

談國產航母:設計當初,非常困難

此次探訪中,談到國產首艘航母時,年輕的國產航母設計師塗躍紅對央視記者說,「設計當初,非常困難」。

航母的艙室大概有幾千個,我們要把每個艙室幹什麼、在什麼位置都要規定下來。不僅要考慮艙室功能,還有部隊在使用過程中的使用流程。當時的經驗,對於首艘國產航母來說,是不夠的。國產需要更新的設計理念、更高的設計水平,可以說是任務重、難度大、進度緊、要求高。當時的設計師團隊開拓思路大膽創新,充分學習了國內外的先進經驗。

整個團隊曾連續有五六個月每個月人均加班超過100個小時,加班到凌晨一兩點是很正常的。塗躍紅自己也因連續工作病倒了,住了一個禮拜的醫院,出院後一如繼往地投入工作中。

塗躍紅還說,除了技術能力過硬,很多時候還要克服家裡的問題,像我們團隊的很多人,可能是剛當父母、或家裡父母年邁,而建造現場又遠在異地他鄉,有的人一年有大半年要堅守在現場,但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堅定的信念,我們都堅持了下來,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和奮鬥,我們整個工程的技術質量和指標全部達到了我們的設計要求。

此前,國產航母副總設計師孫光甦也曾向湖北日報記者介紹過國產航母誕生背後的故事。

說起研製之初的困難,孫光甦表示:「一無設計經驗,二無圖紙資料,三無規範標準,國外更是實行技術封鎖。就像一團麻,想理理不清,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當時,除了船體,「五臟六腑」等內部系統必須重新設計。冒著酷暑和嚴寒,設計師團隊一個一個艙室現場勘驗。一艘航母,幾千個艙室,有何用處,裝什麼設備,都是技術人員一個個測繪出來的。

孫光甦

挑燈夜戰,對團隊成員來說是常態……

「從複雜程度上來說,航母工程能順利進展到現在,是奇蹟。」孫光甦說,這項工程是對我國艦船、航空、航天、電子、兵器、機械等現代工業體系及能力的一次大考驗、大檢閱,尤其對總體牽頭單位的技術與協調能力提出了極大挑戰。

「航母上每一塊特種鋼材和大型鑄造件的製造,每一台機電設備、電子設備、特種裝備的研製,以及裝備在上面的飛機、導彈、火炮等,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干出來的。」

轉載自:湖北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地方新聞 的精彩文章:

襄陽兩名九歲熊孩子玩火 竟燒毀四輛大巴車
荊州一鄉鎮靠黃瓜致富 每天外送量高達10萬斤

TAG:武漢地方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