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底層技術變現 人工智慧的第二次浪潮

底層技術變現 人工智慧的第二次浪潮

2018年谷歌I/O開發者大會於美國當地時間5月8日舉辦,谷歌發言人在會上表示將大力發展AI,並將應用在公司日後的大部分研發中。同時也表示谷歌開發平台將需要更多研發者利用AI進行開發,這是今年穀歌下的最大決定。作為一家領先的科技企業,在手機視覺傳達也公布了最新研發成果——Google Lens.並更新了GooglePHotos.利用攝像頭進行照片識別,及AR導航等。大方向已經指明,視覺是AI最直接的反映。

所以計算機視覺成為最先被廣大消費者認可且認定為AI早期可看到的形態。你能通過手機攝像頭進行面部識別解鎖,通過攝像頭進行購物。利用AI底層技術實現對面部的細節捕捉,通過數據的深度學習技術,準確的識別面部特徵,保證安全性。

AI視覺項目再成熟

商湯、曠視、雲從等廠商分別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AI技術,而對時下AI定義他們的企業時,他們對單一定位並不完全認同。商湯科技CEO徐立在其舉辦的人工智慧峰會上提到,商湯建立三年,理念是讓AI引領人類進步,而最能讓人摸得著的就是視覺傳達方面,所以商湯研發的多種應用視覺應用已經落地,對AI的應用詮釋不再停留在論文的表達。

曠視作為專註視覺人臉識別的企業,在AI人臉識別方面的專註獲得了如今更多的關注。GMIC大會上,曠視副總裁謝憶楠說道:「曠視人臉識別已經成熟,目前已經把自身定位為AI+IOT的位置,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已經在不同的硬體設備上得以體現,但什麼能把這些孤立的硬體連接在一起,是物聯網,是大數據運算下的萬物互聯。各類不同的硬體設備都可以是一台具有互聯動能的終端,通過IOT進行連接,從而形成一張網,通過IOT來組建不同的解決方案,為不同的應需客戶提供需要,這對於底層技術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AI的能力雖孤立在不同的場景及環境下,但社會是一張大網,需要更多的連接性才能將AI的全部實力得以展現。為此,不同的企業也在做「連接性」的研究,類似通信行業在5G到來時的全球連接的設想。

人人都覺得人臉識別就是AI最簡單的體現,但是在面部識別的背後隱藏著超過億次的計算,同時為了獲得更加準確的數據,他們會與更多能夠獲取面部特徵的企業進行合作,把亞洲乃至全球的面部特徵儘可能的錄入資料庫,以求對識別準確性再次提高。謝憶楠也說過,對於面部識別這項技術,從一到九可能很容易,但是從九到十確是非常困難的存在,每一次提升都是一次「奇蹟」的出現。

同樣是在攝像領域裡的佼佼者,虹軟,一家從事攝像頭技術的實力派企業。幾乎所有的安卓手機都在採用虹軟提供的拍照技術解決方案。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沒有虹軟在背後的支持,可能你拍出的照片並沒有現在清晰,也無法捕捉到你的面部細節,幫你實現美膚等功能。

據了解,在攝像頭技術,虹軟已經有20多年經驗,而視覺圖像機器學習也可以根據不同圖像場景進行相應的處理。而最近虹軟將旗下AI演算法平台免費做開源處理,將平台技術貢獻出來。虹軟全球總裁鄧暉就曾說過,人臉識別是「白米飯」,大家都需要,當大家都圍在餐桌享用大餐的時候,「白米飯」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硬菜」,是圍繞在「白米飯」周圍的配套解決方案,而AI演算法平台就是技術輸出的敲門磚。

總體來說,在計算機視覺體現上,AI的能力已趨於成熟,在越來越多領域可以體驗到AI帶來的便利,日前《互聯網周刊》與eNet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7年度人工智慧企業百強,有超過半數的企業是在底層技術進行深度研發並為合作廠商提供服務。這也證明在AI技術的輸出服務上,中國企業正在改變世界。

AI技術商業化終變現

AI技術的引領為不同行業提供了先進生產力。而AI也在為不同行業輸送著不同的業務形態。作為底層技術,AI呈現的方式可以是五花八門,而最為體現技術的就是演算法和數據處理,通過數據來為前端出謀劃策。這是AI最精髓的地方。技術研發後需要前端的使用方能體現技術實力,而共贏是整個社會追求的方向,AI的商業化著實重要。

羅江春,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互聯網老兵,低調淡出風行,選擇在短視頻賽道上進行開拓。作為風口行業,短視頻的東風早已刮盡,羅江春則在這個時候進入,可見他對於短視頻與AI之間的結合妙用頗有見地。短視頻的利用在於需要它幫助什麼還是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羅江春打造好兔視頻(Howto Video)的初衷則是為不同人群提供知識。

「知識是五花八門的,當你並不知道你需要什麼的時候,我們會通過後台的AI演算法能力去幫你找到相對應的學習環境及知識覆蓋。AI技術最容易體現在視頻里是語音及圖像識別,人工對視頻識別時打標籤在3-5個,而AI機器識別可以再一個視頻里找到300-500個關鍵詞,更加容易被找到。」他介紹道。目前好兔視頻運用基於AI的「挑選引擎」,為用戶智能地聯想、選擇、推薦突破信息繭房的視頻內容。

「得益於AI技術運用於基因測序,越來越多的孕期腫瘤病例被及早發現,並及早進行治療。」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每1萬名孕婦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孕期腫瘤。但因為放射性、侵入性等原因,很多檢測不適合在孕期進行。孕婦特殊的身體情況也常常掩蓋了病情,很多案例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階段。華大基因的大數據與AI技術,通過對百萬樣本及腫瘤基因特徵進行分析,使得識別無創基因檢測數據中的腫瘤信號成為可能。「在華大基因,基於無創數據被早期發現的孕期腫瘤案例已經逾40例,幾十個家庭因為疾病的早期發現而受益。」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除了不斷積累數據,華大基因在計算能力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通過與阿里雲合作,華大基因也將其計算能力擴展了成千上萬倍,其基因雲計算平台BGI Online曾經在24小時內完成了千人基因數據分析,而普通方式需要數周時間。醫療通過AI的代入為人類健康事業獲得長足進步,也為AI在傳統研究領域向商業領域進化正名。

智能音箱的大面積鋪開沾了AI的光也為AI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科大訊飛、搜狗在智能語音的研究正全面搶佔市場。同傳翻譯、語音輸入、速記翻譯等於語音識別的功能在科大訊飛研究院通過一次次的數據積累呈現超過90%的識別度。而隨之演化的智能音箱等硬體產品也為生活帶來便利。通過對使用者的語音記錄並在後台進行數據處理、篩選達到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日後的使用中越來越聰明。這是對AI最直觀的C端產品。

AI為的是通過技術實現商業變現,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有的產品能夠提高生活質量,加快工作效能,這是AI的正向引導,同時隨AI技術而來的種種硬體、軟體產品在不經意間為不同消費群體提供便利,這是AI日後的終極方向。(鄭偉/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旅途中丟錢丟票 幸遇包頭好人
第三類存儲技術寫入速度比目前U盤快1萬倍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