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生如何與教授相處?

學生如何與教授相處?

引子

贏豫:「在美國主流商學院攻讀運作管理方向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多數來自中國頂級名校,受過良好的數理訓練。但是,剛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學業教育優勢,四五年之後,到了找工作時,就不突出了。」

張任宇教授:「我所在的系招錄的攻讀博士學位資格候選人,一部分來自中國,還有一部分來自伊朗、韓國等。中國學生在學業方面有較大優勢,但在人際交往方面相對而言有些經驗不夠。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多數都有幾年的工作經歷,做事成熟,能夠與導師維持一種和睦、高效的合作關係,比較容易獲得一些資源和幫助。」

贏豫:「讀書期間,學生需要關注如何獲得完成學業所需的資源,以讓自己、導師及學院都取得最佳業績。」

主動推銷自己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修課過程中有疑問,你或許會出於「不好意思」,沒有向任課老師開口;尋找工作過程中有困惑,你或許會出於「不好意思」,沒有向教授求助……學術研究過程中,大多數時候是需要自己堅定地前行,但也要學會適度地求助他人,這種做法通常能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在開展研究工作的初期,總是一個人默默努力並不是一個明智選擇,要想做出一些東西,就要善於尋求幫助。尤其是當自己被一些問題困住之時,更是需要該領域的專家將自己拉出困境。

與教授志同道合

學生在選教授的時候,先要反問自己能帶給教授什麼?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個問題問反了,從來都是考慮選擇導師能給學生帶來什麼好處,比如讓自己有更好的就業機會,讓自己更容易發論文。其實,如果仔細想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問題了,就好比學生是一個商人,把自己推銷給教授,首先要知道教授的需求是什麼。例如,在教授主頁上可以看到他擅長的領域,同時可以看到他歡迎有哪些專業基礎的學生。如果教授招收到合適的學生,不僅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從而得到快速的發展,教授也能夠在培養學生的同時獲得學生的幫助。

除此之外,在正式確定指導教授之前,需要抓住機會向教授及其身邊的人員詢問:教授所做的研究目前發展到了哪個階段?教授在所在的研究領域有什麼貢獻?所在研究領域有什麼領軍人物?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的經典理論或重要研究成果是什麼?教授日常都在做什麼?

這樣的交流過程可以讓教授了解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同時自己也能夠了解教授的研究方向,如此,不僅能夠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而做事更有動力、更幸福;同時,在研究中遇到困難時,也能夠較容易地獲得教授的幫助。再退一步,若受條件限制無法相互交流,入學後,學生和教授彼此進一步了解後,發現自己不適合教授的研究方向,也可以向教授表達自己的想法,教授也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多數時候,會儘力把學生介紹到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其他導師處。

主動管理與教授的關係

教授只是師生關係中的一半。培養有效的師生合作關係,還要求學生了解自己的需求、優勢和弱點及個人風格。學生不需要改變自己和教授性格中的基本因素,然而,學生需要清晰地認識到可能會妨礙或有助於同教授一起工作的因素。學生需要認識、了解自己的風格與教授的風格,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所思所想,而不是精緻利己地僅考慮自己的得失,也不是一味順從或聽從教授的管理和建議。

多數時候,教授也是人,是不完美的,對一些研究問題未必總是胸有成竹。教授和學生所面臨的研究問題並不是一個有著標準答案的課程作業,而是一個教授自己也不清楚答案或解決方式的問題。

若學生與教授隔著一道溝去交流,交流過程中唯唯諾諾、唯命是從,不能及時說出自己的想法,那麼當面臨一個未解的研究問題時,一方面,學生無法從教授處獲得對症之葯,在研究領域無法取得進展;另一方面,教授也無法從學生身上獲得新鮮的想法,改善自己的不足。

因此,學生要學會真誠做事,在學術方面,虛心請教、認真思考,及時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方面,努力和教授做朋友,讓教授有機會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這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教授才能夠對症下藥,從而使自己獲得高效的幫助。更何況,和諧的師生關係能為學術生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主動尋求幫助

在學習階段,學生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是所有教授共同關注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學生是否具有主動思考並主動尋求幫助的能力。學術研究不再是教授講授內容,學生只要記住考點和要點即可,而是學生主動思考、勇於創新,教授因材施教、挖掘學生的潛力。

筆者訪問過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二年級博士生都需要修一門有關個人獨立學習的課程,基本形式是自己閱讀學術論文,每周找教授彙報一次閱讀中發現的問題和進展情況。這類個人獨立學習的課程,一方面滿足了學生修學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從教授角度來看,教授的工作事務較多,自由時間相對較少,他們會在適當的時間和學生商談選題、研究進度等相關事情;不過,有時也會無意地忘記安排時間,找學生了解研究進展。這個時候,學生若不積極主動地去尋求教授的幫助,教授則不能及時地督促學生進行研究,從而導致學生在研究和學習上產生懈怠。

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對研究選題、研究方法甚至畢業去向的選擇,都離不開教授的指導和幫助。學生應當積極主動地與教授溝通,彙報近期的研究內容和進度,交流研究中遇到的問題,並探討解決辦法。

主動解決問題

做研究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尋求更好解決方案的過程,就算是資深學者也不能保證一次就能得出理想的結論。那麼當研究遇到瓶頸時,該怎麼辦呢?若是就此放棄,那麼之前所做的努力不就都白費了?這個時候,學生需要具備追本溯源的精神,從問題中跳出來,回到問題的起點,把已經完成的每一步重新梳理一遍,弄明白當初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非這樣處理不可嗎?如果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是否是技術路線出現了錯誤,又或者是遺漏了某些細節,再或者是某些條件太過苛刻?簡而言之,要一步步排查問題。如果並不是非這樣處理不可,那麼就嘗試使用其他處理方式,有句俗話說得好,「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一條路走不通,就嘗試走另一條路。

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要及時和教授溝通,教授可以指導學生如何下手,去尋找支撐想法的資料和途徑,幫助學生將空中樓閣的想法落地生花。

石玲同學在最初的研究階段,無法取得預期結果時,開始心灰意冷,以為這項研究進行不下去了,也曾詢問導師:「如果這個研究出不來像樣的結論怎麼辦?」導師微笑著回答:「既然開始了,我們就只能認為它能。」她想想也是,如果導師做每篇文章遇到問題時都像自己這樣覺得研究做不下去,那還怎麼發得了那麼多論文呢?所以,又恢復了些許信心,開始和導師不停地討論如何改進模型,也開始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像起初那樣按照導師給出的模型處理數據。當她真正地開始理解問題,知道問題的起源和初衷時,就能夠加入自己的思考,開始詢問導師起初那樣建立模型的理由是什麼?這一次討論的結果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當看到輸出窗口的擬合效果時,我是真的一個人對著電腦屏幕傻笑,高興地把輸出結果告訴導師,可以說,那是開始研究以來最開心的時刻吧!」石玲同學如此說道。如果沒有導師的參與,石玲的這篇文章發表在好期刊上的概率會降低很多;而如果沒有石玲的參與,這篇文章就不存在了。

遇到問題時,首要的一點是,給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決心,然後再努力解決問題。做研究時遇到問題,可以與導師交流,導師的豐富經驗和在學術圈的資源,對問題的解決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卻不可以過分依賴導師,自己必須主動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不然就不是學生在做研究,而是學生在看導師做研究了,如果這樣自己也不會有什麼收穫。

主動推銷自己

要主動與教授保持經常性的交流。一些學生想當然地認為,教授一定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信息或幫助,並予以提供。而另一些學生會主動尋找完成一項研究工作所需的信息和幫助,而不是等待教授來提供。

很多時候,也許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行性不高,這時如果教授能夠及時指出來,那麼會避免走彎路;或許自己只是有一點想法,對於如何實施並不明確,經過教授的指點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在交流之後,基於原來的想法會產生新的想法。

況且,如果一個人只是埋頭苦幹,不足以讓自己在這個人才眾多、高度競爭的學術領域裡被別人注意到,還需藉助一些外力,即朋友或者該領域裡有影響力的人的幫助和提攜,方有可能讓學術圈中的同行關注自己的研究工作,這樣既可以為自己尋找到潛在的合作者,也能夠體現出自己所做研究工作的價值。關於通過他人的幫助「推銷」自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學會適銷對路。在研究過程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做研究、寫論文,努力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這些基礎工作固然重要,但最後的投稿環節也很重要。每部期刊在一段時間內能刊登的文章數量是有限的,想要在眾多的投稿文章中脫穎而出,獲得審稿人的青睞,不僅需要自己的文章賣點好,還需要贏得審稿人的讚許。

因此,作為學術圈最底層的學生,要想發文章,就需要獲得熟悉該期刊的「圈內人」的幫助和指導。「圈內人」是指那些經常在目標期刊上發表文章的「老手」,也指所研究領域的專家。導師就是距離學生最近的「圈內人」,因為導師有豐富的經驗,深諳該期刊審稿人賞識的寫作風格和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可以指導學生如何修改文章,投其所好,吸引審稿人的眼球。

讀到此處時,唐謳教授點評道:「適銷對路是學術生活中的常態,但是過度宣傳未必真好。對於一名學生而言,首先考慮的問題是為何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其為本。讓自己的文章適銷對路,只是對研究成果推廣的輔助。不可本末倒置。」依筆者的理解,若一名學生在考慮為何要做研究之後,方有必要認真思考如何令他人接受自己的研究觀點。

第二,抓住做報告的機會,獲得他人點評帶來的幫助。雖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話,但面對眾多的酒,只有學會吆喝才能讓別人注意到你,從而獲得更多的機會或者是遇到一些對自己的研究內容感興趣的學者。言浩在讀博士期間,每次輪到自己做研究工作彙報時,都會提前一天到會場,邀請幾位同學作為聽眾,一手拿白板筆,一手拿論文,在白板上演練一遍彙報中涉及的板書,並解說一遍與板書相關的研究啟示。

在筆者曾經訪問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常規性的學術報告有兩類:一類是受邀而來的其他高校的教授彙報其最新的研究工作;另一類是本系師生自己彙報最新的研究工作。本系師生彙報的研究工作,多數是進行過半,尚未完工,對論文的研究貢獻和定位尚未完全確定下來,這時由學者在全系師生面前做一次學術彙報,資深教授會給出一些中肯、重要的建議。

第三,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一種表現形式為尋找研究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不是等著導師來告訴自己該做什麼,而是積極地採取行動;研究選題的負責人是自己,而不是教授;勇於承擔研究工作推進的責任,並積極採取措施扭轉研究受困或進展落後的局面。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在導師的研究過程中,有時候需要數據和實驗的支持,導師可能會把這些任務交給學生去做,在這個工作過程中,學生雖然辛苦,但是越辛苦,對導師的研究理解得越深刻,同時可能會產生新的想法,開闢自己的研究方向,達到彼此成就的效果。

走得最急的時光都是最美的時光。相對於漫長的人生而言,求學時代的時光彌足珍貴,學生要儘可能選擇一位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導師,主動管理與導師的關係,在研究過程中,主動負責管理研究,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尋求幫助,並在恰當的時機主動推銷自己。掌握這些能力,或許就能夠慢慢地享受這段美好的求學生涯。

本文摘編自李娟《學術的階梯:師生相處之道與學術研究入門》一書,標題為編者所加。

來源:科學出版社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誰引進了倒格子?Laue,Bragg,Bragg及Ewald的工作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