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個令你為之動容的當代藝術項目

八個令你為之動容的當代藝術項目

很多人都會覺得當代藝術是不解的,尤其是行為與裝置藝術。它們與架上藝術不同,很難用美去評判,這就說明了藝術已從單純的審美需求走向了思想的突破與共鳴。下面,小藝將為大家帶來十分經典,同時也十分值得思考的八個當代藝術項目,一起來看下吧!

Rhythm 0(《韻律0》)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在《韻律0》中,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經歷了人生中最驚險的一幕。她在房間貼出告示,准許觀眾隨意挑選桌上的72種物件與藝術家進行強迫性身體接觸。在這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等令人愉快的東西,也有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腸器等危險性的器具,其中甚至有一把裝有一顆子彈的手槍。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阿布拉莫維奇把自己麻醉後靜坐,讓觀眾掌握所有權力。

開始的時候人們只是在她身上簡單的畫畫,看到她不能反抗之後,人們開始變的更加大膽。有人用剪刀把她的衣服剪掉,有人用刀子在她身上劃,還有人把玫瑰花的刺刺進她的身體。有一個觀眾甚至把手槍對準了她的嘴巴,好在旁人及時把手槍給奪了下來,此時她充滿了恐懼,但是身體卻不能動。六個小時過後,她的身體終於慢慢的恢復了知覺,她含著眼淚走向觀眾,觀眾一下像做了壞事一樣紛紛逃離。

阿布拉莫維奇在表演之後稱,「這次經歷讓我發現,一旦你把決定權交給人們,他們就會殺了你。」這件作品持續了六個小時,作品結束後,她站起來,走向人群,所有的人擔心遭到報復,都開始四散逃跑,在這個過程中,人性的複雜性暴露無遺。

《切片》

小野洋子

小野洋子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就是《切片》,這個作品與上文我們提及的阿布拉莫維奇的《韻律0》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將女性的身體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上。1964年,小野洋子第一次表演這場行為藝術時32歲,隨機挑選上台的幾位觀眾被要求用剪刀將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全身赤裸;次年她再次表演這場行為藝術時遇見了已婚的列儂並與之相戀;2003年9月,70歲的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切片》,她自稱不再像年輕時心懷不安與憤怒,而是處於對全世界的愛,這時已距離列儂遭遇槍擊、洋子成為寡婦的第23年了。

在《切片》作品中,人們剪走的是什麼呢?不是洋子衣服的碎片,而是觀眾自己內心的一部分。你心裡有什麼,就會拿走什麼。這部作品要表達的另一部分,是作為媒介的洋子,她的外衣上其實全都是社會所給予的標籤,它們在剪刀下被逐個剝離,連最受保護的女性意識也不例外。有幾人有這樣的勇氣?在我們成年之後,還有幾個人敢於剝下那層「保護衣」,把自己赤裸在眾人面前?

但是,這部作品還有更深層面的意義。所有這一切都是被悲憫的。不論是小野洋子還是剪下她衣服的人,還有看客。其實他們都在生命的同一個層面上絕對的存在著,沒有一個更好的他們,沒有另外一個時刻讓他們相遇。這難道不是最深的那一種感動?

《向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

約瑟夫·博伊斯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整個頭上塗滿了蜂蜜,粘上了金箔,懷抱著一隻死兔子。他喃喃低語,抱著死兔子在房間里踱步,從一件作品到另一件。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個小時,所有人都只能通過窗戶觀察他的行為。最後,門被打開了。當觀眾湧入房間里的時候,博伊斯抱著那隻死兔子靜靜地背對著觀眾坐著。這是約瑟夫·博伊斯著名的行為藝術作品《如何對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

這件名為《向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的行為藝術作品,表現了關於語言問題、思想問題、人類意識和動物意識,當然,還有動物的能力的一個複雜的動人場面。這是置於一個極端立場上的,因為這不僅是一頭動物,而且是一頭死的動物。甚至這死的動物也有一種特別的生產的能力。

這件作品曾經一度照亮著大多數懷才不遇的、落落寡歡的藝術家們灰暗的心扉,令他們將自己作品的不被理解歸罪於大眾的淺薄,他們一邊幽默地向死兔子解釋藝術,一邊耐心地等待被頓悟的後人掘墓三尺挖出來立紀念碑。

《手中的鑰匙》

鹽田千春

鹽田千春主要以她製作的浸入式裝置而聞名。2015年,她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由神奈川藝術基金會的Hitoshi Nakano策展,參展作品為《手中的鑰匙》,這件作品指向的記憶來自組成的材料本身,從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們手中收集而來的鑰匙。每一把鑰匙都握著每一個之前他們日常使用時的記憶,就仿如和其他所有記憶的法寶一樣懸掛在遊客的頭上。

鹽田募集了5萬把普通市民日常使用的鑰匙,用絲線將其串聯起來——屬於5萬人的個人生活與記憶也被紅色的絲線在一個全新的空間內得到了聯結。她認為,鑰匙是非常重要而又讓人熟知的,它們激發了我們要去探索另一個未知世界的靈感。

此次作品鹽田千春使用了5萬把鑰匙,紅線的長度也達到400千米,將其相連是想以此去展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鑰匙下的兩艘陳舊的小船,代表兩手。當小船由於陳舊而無法向前,上方的鑰匙又會為我們開啟怎樣的大門?鑰匙是否還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未來和機遇又是否由我們自己而抉擇?

《何處惹塵埃》

徐冰

2001年的「9?11」事件震驚世界,3000多個生命逝去,是人類歷史上迄今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也被認為是冷戰結束後對國際格局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那一年至今,人們一直以各種方式反思原因、紀念逝者。在「9?11」事件十周年之際,徐冰的著名裝置作品《何處惹塵埃》首次在美國公開展出,他同時撰寫專文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回顧和沉思。

這件裝置的計劃,2002年提出來後,由於事件的敏感,沒有展覽要接受它。兩年後,才首次在英國威爾士國家博物館的「Artes Mundi藝術獎」項目上展出。徐冰將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塵埃吹到展廳中,經過24小時落定後,展廳的地面上,由灰白色的粉塵顯示出兩行中國七世紀的禪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展廳被一層象霜一樣均勻且薄的粉塵覆蓋,有寧靜、肅穆之美,但這寧靜給人一種很深的剌痛與緊張之感;哪怕是一陣輕風吹過,「現狀」都會改變。

塵埃本身具有無限的內容, 它是一種最基本,最恆定的物質狀態,不能再改變什麼了。為什麼世貿大廈可以在頃刻之間夷為平地,回到了物質的原型態,其間涉及到政治、意識形態、宗教的不同與衝突。但有時想到,超越其上的另一個原因是;在一個物體上聚集了太多的人為意志的、超常的、物質能量;它被自身能量所摧毀,或者說是這能量被利用、轉化為毀滅自身的力量。事件的起因往往是由於利益或政治關係的失衡,但更本源的失衡是對自然和人文生態的違背。應該說,9.11事件向人類提示著本質性的警覺,徐冰希望通過這件作品讓人們意識到這一點。

《天梯》

蔡國強

蔡國強一直在他的藝術創作中談論,「看不見的力量」,他是用火藥作為藝術材料,選取這種「偶然得知」的秘密材料,充滿速度,力量,未知,不可控的因素,一起都是神秘的。

而他的《天梯》項目,更是一種有點孩子氣,有點過於簡單的,「我要建立一個通向天上的梯子,基督教信徒有他們的天梯通往天國」,而蔡國強的天梯是通向宇宙,通向神靈,通向過去和將來,通向福建人心中那些既抽象又具體的「風水」、「祖先保佑」、「吉祥如意」等等。可以看到這是純粹的中國藝術,中國的材料,中國人的情結。

《天梯》對蔡國強的意義之重大,就像是他的藝術初衷。「藝術,是我去宇宙的時空隧道。我期待對話,一種過程與來往。」 天梯是一種溝通,一種蔡對古老文明,宇宙,未知世界的溝通。

《槍擊電話亭》

肖魯

在1989年2月5日的中國現代藝術展上,肖魯朝自己的鋁合金電話亭裝置作品《對話》連開兩槍,是導致中國美術館閉館、展覽第一次被迫暫停的主要因素。槍響之後,唐宋被誤抓,國內外媒體對此事件爭相報道。《對話》槍擊事件因此也成了89藝術大展的標誌,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在後來參加了像「1950年代到1980年代全球觀念藝術展」(The Point of Origin: Global Conceptualism)這樣重要的國際展覽。不僅如此,2003年開始的有關作品作者權的爭議,也引起了美術界的一番大討論。

槍擊行為是對裝置《對話》的補充和發展,只有槍擊行為完成了,作品《對話》才意味著真正完成。高名潞認為,「這件作品可以稱之為中國當代美術史上最有影響的裝置與行為相結合的作品,也是中國當代美術史上最為重要的標誌性作品之一。由於它的重要性,幾乎每一本中文和外文的中國當代美術史書都介紹了這件作品」。

關於肖魯的打槍衝動,是來源於一種她對現代性的質疑態度, 即用打槍的暴力破壞現代化的科技性和物質感具體而言就是電話亭的光潔表面和鋁合金的完美形式感。另一個原因則是她對個人的悲劇遭遇發出的怒吼。當她還是一個少女的時候, 曾經受到過傷害, 這種傷害決定了肖魯此後個人生活的悲劇性。

《打卡》

謝德慶

謝德慶被美國公眾熟知,應該是從《打卡》開始。1980年4月11日,他開始打卡——每個小時,他都要準點打一次卡,一天24小時,整整持續一年。為了保證自己能被準時叫醒,他買了12個鬧鐘,甚至自己研製了一套鬧鐘系統,把一種電話用的吸盤安裝在手錶上,然後再連接一個擴音器。但謝德慶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很快就練成了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下也能打卡的本事。在濃縮到6分鐘的錄像里,很多時候他都是閉著眼在打卡。從某種程度上,謝德慶變成了一個禪修者——他需要把自我的意識降到最低,絕不去計算打了多少次,而是將打卡當成生活本身那樣自然。

主流的評論說「打卡」除了諷刺了資本主義和現代勞動制度之外,也引入了西西弗斯的概念。作為希臘神話中的反叛者,西西弗斯被懲罰每天周而復始推著石頭上山,隱喻著人類的命運。但謝德慶更贊成存在主義者加繆對這一神話的解讀,即西西弗斯最後自覺地承擔了這一命運,接受上帝對他的懲罰。

謝德慶說:「我們所做的一切可以說都是在消耗有限的生命,而時間據說是無限的,所以我們消耗掉的只能是生命,在打卡時我特別感覺到時間和生命的這種荒謬關係。」

下面發布一條真愛通告

藝術市場通訊現已開通微信群,是為所有熱愛藝術的朋友提供的一個交流平台,現群成員已滿100,請大家掃碼添加客服助手小藝,添加時需註明:所在行業+想了解的方向

*註:廣告黨止步!進群的朋友請自我介紹,大家多多交流討論。

識別下方二維碼,管理員審核入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市場通訊 的精彩文章:

藝博會上的寵兒藝術家

TAG:藝術市場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