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關於設計師,迷茫的我們存在哪些問題?

關於設計師,迷茫的我們存在哪些問題?

小象:婷姐對設計師迷茫的問題分析的很透徹,我非常同意她的觀點。特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迷茫的人又多起來了。

然後我前幾天隨手搜索了一下看有多少人在微信里向我傾訴過自己的迷茫,這不搜索還好,一搜索嚇我一大跳,大概可能貌似有幾百條關於迷茫的提問了吧,而且我還只是搜索了一部手機而已。。。。

雖然我在2年前就寫了一篇關於迷茫話題的文章《【關於設計師】迷茫的我們存在哪些問題?》,但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的在迷茫中度過的,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迷茫,這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這很正常。

所以今天我想繼續跟大家探討一下迷茫這個話題,興許大家看完文章後我們還可以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

而且自從前幾天我決定寫迷茫這個話題後,我這些天腦海里都是大家各種各樣的迷茫話題和感受,最後我發現自己這麼淡定的一個人居然也被帶溝里了,周六那天晚上大半夜的還突然真就迷茫了起來,真的是有毒哦(不過第二天我很快調整好了)。

至於為什麼有那麼一霎那我也會感到迷茫,我稍後會說的,並且也會在後面順便做一個自我反省。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感到迷茫的人大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性格優柔寡斷,做事猶猶豫豫/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喜歡速成,急功近利/大多感情生活也不太順利/過度焦慮/思想未開竅/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信念。

而以設計師舉例的話,感到迷茫的設計師也大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設計基礎差/作品少或質量不高/眼高手低或眼低手也低/但凡需要改稿就覺得甲方真sb/思想狹隘,過分清高/跳槽頻繁/性格優柔寡斷,做事猶猶豫豫/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喜歡速成,急功近利/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信念/窮(劃重點)。

還有太多共性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迷茫感的確會讓人陷入自我懷疑和痛苦當中,但其實,迷茫根本就不是事兒,如果我上面提到的這些點能對症下藥一個個去攻克的話,迷茫感真的會減輕很多,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當然,改變的初期是很痛苦的,之後的過程也很痛苦,但是帶來的結果卻是慢慢變好和步入正軌。並且需要堅持很長時間才會有效果。

以設計師為例,我們的改變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1、接納自我,學會換位思考

2、對自己狠一點,適當獎勵自己

3、培養興趣愛好,學會與焦慮相處

4、打好基礎,做出好作品

1、接納自我,學會換位思考

在職場待了近7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事前先學會做人,而學會做人的前提就是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人其實一開始都是來問我關於求職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多聊了幾句後就發現,他們求職遇到問題只是其中一個表象和結果而已,往往伴隨ta們的還有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情感不順等方面的問題,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或刻意隱藏這部分問題罷了。

比如前段時間有人問我說,感到自己很迷茫,靜不下心來學習,然後我就問是不是感情也不太順利,最後還真的是。

我幫大家解決有問題有2個習慣,一個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另一個是授人漁而不是授人魚。

想要速成,找我是沒有用的。

不管你是求職不順利還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亦或是感情方面不如意,歸根結底還是自我不夠完善,所以你要麼接納不了這樣不完善的自己,要麼就習慣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他人,企圖通過自己不改變而讓別人改變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要求,而當別人給不了你想要的期待的時候,你便會陷入各種自我懷疑和自卑情緒當中,憋久了傷的是自己,爆發出來吧又容易中傷他人,是不是這樣?

所以,先找到自我接納自我再說其他的事情吧,這樣你才可以前行,同時在前行的旅途中繼續發現自我,開發自我的潛能。

只有當你接納了自我愛上自我之後,你才會去愛他人並理解他人,如此便有了同理心,學會了換位思考。

你懂得換位思考,你才不會把那些粗製濫造的作品和發給求職公司看,因為換做你自己是老闆的話,你願意花錢請這樣一個人來上班嗎?不願意吧,那麼請自覺去把作品打磨好再發給別人看,因為別人也是這樣想的。

你懂的換位思考,你才不會說話不經大腦多思考幾秒,因為換做是別人對你惡語相向或故意揭你的短,你自己肯定也會不爽,你願意跟這樣一個人做朋友做同事或跟他合作嗎?不願意吧,那麼請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別人也是這樣想的。

你懂的換位思考,你才不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自己的愛人,因為換做是別人動不動對你發脾氣、別人不愛做的事情就拋給你來做、別人買不起的東西非要找各種理由讓你送給ta、別人自己明明就很懶又丑卻對你要求一級高等等,你願意跟這樣一個人生活在一起嗎?不願意吧,那麼請自覺嚴於律己。

對ta人高要求之前,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反思下自己願不願意跟自己這樣的人在一起。

當你學會了換位思考,其實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不信你試試。

2、對自己狠一點,適當獎勵自己

前面我提到了換位思考,這個是解決了部分應對自我以及處理他人關係的問題,你的生活會變得更開心一些,但是人光開心是不夠的,你還得學會去面對痛苦,也就是去面對外界的殘酷,而這個就需要你能夠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其他的一些缺點。

也就是我提到過很多次的,對自己狠一點

我很喜歡看自傳,我看自傳不是看人家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而是看ta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是如何去面對的和解決的,我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你所羨慕的那些厲害的人,沒有一個是不捨得對自己下狠手的。

這裡的狠是指:走出舒適區,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在遭受種種惡意之後,仍不放棄對他人的美好期待和對生活的希望/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不抱怨不自棄,從最苦最髒的活兒干起/在別人都吃喝玩樂貪圖享樂的時候,你可以忍住內心的躁動,去學習去苦中作樂/在所有人都懷疑你拋棄你的時候,你依然心懷信念,頂住壓力堅持下來,等等。。。

總之,你戰勝了自己的懶惰和種種人性的弱點,並堅持了下來。

但你也不能一直對自己狠,適當的給自己一點甜頭,你才有能量走得更遠,比如達成一個小目標就獎勵自己一頓好吃的,或買點自己平時不捨得買的東西,再比如突破了自己就再獎勵自己一次旅行或其他特別想體驗的東西。

這一套不止是對馴獸師訓練野獸有用,在很多教學方法里、商業模式里也都有類似的用處,更別說是用在訓練自己身上了,都是相通的。

關於這個內容的展開講解以及我自身的舉例,我在《誰還不是一路跌跌撞撞「窮」過來的?》這篇文章里已經講過,所以就不重複述說了。

3、培養興趣愛好,學會與焦慮相處

如果說換位思考是為了融洽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對自己狠是為了讓自己更強大來應對世間的殘酷,那麼培養興趣愛好則是為自己尋找一片溫暖的港灣,累了或受傷了有一塊可以歇息修養的地方。

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想做好的話都是需要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在裡面的,是會很累的很苦的,如果是因為興趣驅動那倒還好,即使所從事的職業實在是太苦,你也可以好好堅持下去,因為興趣所帶來的快樂可以抵消掉大部分的苦味。

很多人從事設計工作一般都是基於興趣驅動的,但光只靠這一個興趣點也是不足以抵消所有的苦和累的,所以你會發現其實很多優秀的設計師一般都還會培養點其他的興趣愛好,比如攝影/畫畫/手工/插花等(其實不單是設計師,大多人的興趣愛好都是與藝術相關的)。

對於設計師來說,這些興趣可以鞏固自己的設計知識,培養敏銳度,對於非設計師來說,則可以陶冶情操,讓人更加平和有內涵。

當然還有一些興趣是與設計間接相關的,比如閱讀/烹飪/玩樂器/玩收藏/玩cosplay等等,因為設計是需要靈感來源的,是需要去感受生活和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需求的;因為任何領域要想做好,都是需要不斷地去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所以不止是優秀的設計師,其實任何領域做到優秀的人都會有至少兩個興趣愛好。

因為我喜歡看名人傳記和名人專訪的緣故,我就發現了另一個現象:那些在某些領域裡取得重大成績的或獲得了巨大財富的人,一般也都有各自的興趣愛好,比如本傑明富蘭克林愛發明和寫作等,馬雲爸爸愛金庸武俠打太極等,李彥宏愛玩植物花卉,喬布斯愛禪學和音樂,巴菲特愛閱讀和玩橋牌等等。

並且所有的這些愛好其實也鍛煉了他們的專註力以及提供了一些商業上的思想啟發。

而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培養興趣愛好也的確為我帶來了巨大的收穫,這種收穫不止是財富上和專業能力提升上,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轉變,讓我的內心更加富足,而不會輕易感到焦慮和迷茫。

其實以前我的生活跟很多人一樣,也非常單調,經常都是三點一線的生活,並且時常感到不快樂,但是後來我慢慢開始愛上攝影,手工剪紙,插花,並且花了很多碎片時間去培養這些興趣愛好,最後我的很多壞情緒居然都沒了,心態變好了,之後整個人當然也就更加積極向上了。

做感興趣的事情是非常快樂的,而且更容易獲得成就感,使自己變得更加自信,於是會更加熱愛生活和工作。

其實,當你真的去專註做一件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之間居然都存在某種相似的規律,而且都能與設計知識相關聯起來,比如節奏/配色/美/造型表達等等,所以反過來這些興趣愛好又能對你的設計思維帶來新的啟發,使你不再輕易給自己設限。

所以,每當感到迷茫和焦慮的時候,與其到處發泄消極情緒,不妨先停下來去做做感興趣的事情先吧,親測有效。

4、打好基礎,做出好作品

好啦,前面的幾個問題都解決了之後,就相當於你有能力搞定別人也有能力搞定自己了,so,接下來你該專心致志地打磨自己的作品咯,畢竟設計師的至少前5年都是以作品為立身之本啊。

我至今已經接觸過不下一千個關於找工作難的設計師,而他們的共同點幾乎都是在前面的幾年渾渾噩噩的過,要麼過分依賴素材,要麼把過多的時間花在了學軟體上,而把最重要的設計基礎給忽略了。

他們也沒有花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設計思維,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工作三四年後發現設計這條路越走越窄,並且很快被其他後來者給超越了拋棄了,找工作、升值、加薪都變得越來越困難。

因為他們的作品看起來要麼粗糙要麼有些過時,要麼就是離參考就不會做設計了。

劃重點:要想徹底擺脫做的設計不耐看以及過分依賴素材的問題,思維提升和軟體技能其實是需要2手抓的,思維提升也就是眼要高,軟體技能就是手要高,眼高不一定手高,但眼低手一定低,他們之間大致就是這麼個關係。)

這裡說點題外話,在我工作的第3個年頭,我有過一個非常幼稚的想法,我當時覺得自己將來的目標是要成為設計總監,而我之所以想成為設計總監,是因為我覺得成為總監我就不需要再作圖了,指揮別人做就行了,所以我覺得沒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做練習去做執行。

不得多我當時的眼界真的很低,從外包公司出來我的作品數量是很多但是卻都不精緻,而且模仿居多,果然出去面試了幾家公司,結果都不理想,我甚至以為自己是懷才不遇才會這樣,後來多虧是我的一位朋友把我拉回了現實,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然後到現在從業近7年了,我依舊還會私下堅持做一些設計練習。

他作為過來人,跟我說了很多話,其中有2句話,我至今受用,現在我重新歸納整理分享給你們吧:

身為一名設計師,你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做出至少一份有影響力的作品出來再去想其他的,如果項目作品實現不了這一點,那最好私下多做些設計練習或參加設計比賽。

身為一名職場人,你得先有了相應的能力,你才會獲得相應的機會,去獲取某個職位或加薪,而不是反之。

而我自己這些年也總結了很多經驗忠告,以後,我會慢慢講給你們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象愛設計 的精彩文章:

設計師編瞎話速成指南
那夜,他搞定了所有設計師…

TAG:小象愛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