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曾給過明朝不止一次機會,不過都被這些人白白葬送了!

歷史曾給過明朝不止一次機會,不過都被這些人白白葬送了!

歷史從來就不是偶然的,它的發生總是那麼耐人尋味,明朝在崇禎帝的手上毀於一旦,不得不令人思考究竟是什麼讓他葬送的江山。

讓我們一起來回眸滅亡前夕的明朝。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領大隊人馬正全力攻擊山西,只要攻佔山西,兩個月後便會兵臨北京城下。明朝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了。作為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帝,儘管在17年的統治時期一日都未曾放鬆,可是卻因為一次次的戰略失誤,導致大明王朝一步步走向衰弱。

危在旦夕,錯失良機

在這個緊要關頭,崇禎很顯然是坐不住的,於是他找來了大臣李明睿商量對策。李明睿此時也意識到了李自成的鋒芒勢力,所以提出放棄北京,儘快南遷的計謀。這也是崇禎想要的答案。

可是,崇禎帝卻害怕大臣們不同意南遷,所以沒有做出立馬南遷的決心。李明睿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再猶豫不決了,否則連保存實力、遷往南京的機會都會白白錯過,最終面臨的結果就是亡國害己。所以他說「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

儘管李明睿曉之利害,但是崇禎帝卻還堅持著要和大臣們商量,很顯然他是不想因為放棄祖陵而遭致唾罵,所以總想著這樣的決策能由大臣們來提出,自己只做最後的表決。這不就是想把鍋甩給大臣們嗎?

所以,在召集群臣的時候,他就故作頑強地表示:「國家如此危急,我想親自上前線,決一死戰,你們都別拉我。」本以為大臣們會勸他南遷,但是恰恰相反,在聽了崇禎的慷慨陳詞之後,大臣們都紛紛表示要為崇禎帝誓死賣命。當然,這也不是大臣們的真實想法。因為他們惦記的不是國家江山,而是自己的那些財產以及在北京城辛苦經營的權利關係。

他們永遠想不到「國之不存,民何以安」。

本來崇禎帝打算直接讓李明睿草擬報告,研究南遷,倒逼各部大臣的,可是沒想到以陳演內閣官員為代表的大臣們卻紛紛表示反對南遷。再加上崇禎帝又猶豫不決,所以就貽誤了南遷的最好時機。

當然,在這個緊急時刻,眾多大臣之所以都想留在北京,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產業都在北京,另一方面是因為害怕南遷後卻沒能改變國家命運,那麼事後可能就會遭遇崇禎帝的發難。

不過這些大臣的小心思也能理解,因為在崇禎帝剛剛登基的時候整治貪腐的時候過於嚴酷,所以在這個危難時機,為求自保,大臣們都紛紛愛惜起自己的羽毛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可是國家存亡之際,就是即使以後可能會遭致崇禎帝的發難,那麼也應該為大局為重才是。

就這樣,崇禎帝和李明睿為代表的南遷派與留京派(不打算南遷)之間僵持了近一個月,遲遲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當然,這種情況的出現也與崇禎帝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夠果斷有關。

直到二月末,此時李自成已經打到了居庸關和昌平了,這時候崇禎帝才想到要狠下決心堅決要南遷,然而現在已經太晚了。因為李明睿哭著告訴他:「來不及了,沿途我軍已經被打散了,北京現在已經被全面包圍。」

或許是老天還想給大明一次機會,在三月二十七日,兵臨興復門的李自成向崇禎發出了議和協議,而且並沒有趁火打劫。他的要求只是西北一帶的治理權,並且由大明政府撥款100萬兩,作為撫恤金。

此外,李自成還承諾會幫助大明清理反賊,當然還包括關外滿洲軍。稍微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這買賣絕對不虧,而且這可是失去南遷機會之後唯一的存活之路了。

在這個又要做決定的時刻,滿朝文武又開始撂挑子了,遲遲不肯表示意見。而崇禎帝也沒有表示出要和解的想法,當然他們就只能等著成為案上魚肉了。不得不說,崇禎帝當皇帝當到這個份上,確實是夠悲哀的,當然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自私的臣子也是很可恨的。

那麼,在李自成大軍壓境的時刻,那些大臣都幹了些什麼呢?他們都在義憤填膺地說著一些虛偽的話語,並說要與大明共存亡。最後,崇禎帝在這樣慷慨激昂的誓言中選擇了在煤山上自殺。

而當李自成進入金鑾殿之後,那些曾經口口聲聲說要與大明共存亡的大臣們卻紛紛向大順朝廷彎腰,以求得一官半職。這臉打得那叫一個響啊。

當然,後來那些只顧一己私利而罔顧國家命運的大臣也沒能落得好下場。

其實,歷史給過大明不知一次機會,從亡國前兩個月時候的一次南遷機遇到李自成的主動議和,明朝都沒有逃過亡國的宿命。當然,這與崇禎帝原先的治國方式不當有關,但是,跟那些自私自利的臣子們也是脫不了干係。真是悲哀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中有你 的精彩文章:

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什麼會無動於衷?
誰說窮屌絲就沒有愛情,看司馬相如是如何撩妹的!

TAG:史中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