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大致命的錯誤服藥方法

十大致命的錯誤服藥方法

在我國,每年都有500萬人因服藥方法錯誤而住進醫院,其中20萬人還因此喪命,每年500萬聾兒中也有50萬是此原因所致。藥品的服用方法是一個和藥品副作用同樣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以下就是上鏡率最高的十大常見錯誤服藥方法。

錯誤一:盲目按一日三餐服藥

「一日三次」是藥物學家根據實驗測定出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後規定的,意思是將一天24小時平均分為3段,每8小時服藥一次。只有按時服藥才能保證體內穩定的血葯濃度(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達到治療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藥時間都安排在白天會造成白天血葯濃度過高,給人體帶來危;而夜晚又達不到治療濃度。另外,「飯前服用」則是指此葯需要空腹(餐前1小時或餐後2小時)服用以利吸收。而「飯後服用」則是指飽腹(餐後半小時)時服藥,利用食物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或促進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錯誤二:躺著服藥

躺著服藥,藥物容易黏附於食道壁。不僅影響療效還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嚴重的甚至損傷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隱憂。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藥。

錯誤三:干吞葯

有些人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將藥物干吞下去,這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方面可能與躺著服藥一樣損傷食道,甚至程度更嚴重;另一方面沒有足夠的水來幫助溶解,有些藥物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例如復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

錯誤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後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藥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張地把葯掰碎或用水溶解後再服用,這樣不僅影響療效還會加大藥物的不良反應。以阿司匹林腸溶片為例,掰碎後沒有腸溶衣的保護藥物無法安全抵達腸道,在胃裡就被溶解,不僅無法發揮療效,還刺激了胃黏膜。將藥物用水溶解後再服用也有同樣的不良影響。所以,除非醫生特別吩咐或藥物說明書上寫到,否則不要這麼做。但服用中成藥時有所不同。例如對於常見的大粒丸劑,就應該用清潔的小刀或手將藥丸分成小粒後用溫開水送服。

錯誤五:用飲料送葯

正確的方法是用溫度適中的白水送葯。因為牛奶、果汁、茶水、可樂等各種飲料都會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可能影響療效,甚至導致危險。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飲料送服復方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葯和黃連素、乙醯螺旋黴素等糖衣抗生素,會加速藥物溶解,損傷胃黏膜,重者可導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氫氧化鋁等鹼性治胃痛葯,會酸鹼中和使藥物完全失效;送服復方新諾明等磺胺類藥物,則降低藥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結石。用茶送服治療貧血的鐵劑,茶中的單寧酸還會與鐵結合,減弱療效。

錯誤六:對著瓶口喝葯

這種情況尤其多見於喝糖漿或合劑。一方面容易污染藥液,加速其變質;另一方面不能準確控制攝入的藥量,要麼達不到藥效,要麼服用過量增大副作用。

錯誤七:多葯同服

多葯同服,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很難避免,甚至還會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煩。意外懷孕的原因也許不是漏服避孕藥,而是在服用避孕藥的同時服用了抗結核藥物或防止腦溢血的藥物,導致避孕藥失效。抑鬱症的癥狀得不到控制也不一定是藥物療效不好或個體差異,而是在服用治療抑鬱症藥物的同時又服用了抗過敏葯。導致治療心臟病藥物失效的原因可能是那些用來治療咳嗽的甘草片。在補充甲狀腺素治療甲低的同時如果又補鎂,那甲狀腺素就白費了。

錯誤八:喝水過多

一般來說送服固體藥物1小杯溫水就足夠了。對於糖漿這種特殊的製劑來說,特別是止咳糖漿,需要藥物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護性的薄膜,以減輕黏膜炎症反應、阻斷刺激、緩解咳嗽,所以,建議喝完糖漿5分鐘內不要喝水。

錯誤九:服藥後馬上運動

和吃飯後一樣,服藥後也不能馬上運動。因為藥物服用後一般需要30~60分鐘才能被胃腸溶解吸收、發揮作用,期間需要足夠的血液參與循環。而馬上運動會導致胃腸等臟器血液供應不足,藥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錯誤十:服藥期間不注意飲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藥才講究飲食禁忌,西藥也是一樣。服藥期間不合理的飲食會降低藥效,嚴重的還可能危及生命。例如,服用期間忌喝西柚汁、忌吃含鹽高的食品。服用治療頭疼的藥物期間應忌飲酒。服用鈣補充劑忌食含草酸豐富的菠菜、茶、杏仁等。服用鐵補充劑忌食過多動、植物油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戴笠死因疑案:被部下施「美人計」奪命?
遠征軍老兵憶騰衝之戰:血水順城牆流成溝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