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穴位妙用:諸陽之會——大椎穴

穴位妙用:諸陽之會——大椎穴

武俠小說中常常寫到,練功之人要打通任、督二脈,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大椎穴就位於這條督脈。督脈又被稱為「陽脈之海」,為什麼呢?這還得從經絡理論說起。

陽脈的入海口

在人體的經絡系統中,有十二條經絡直接與臟腑相連,叫作「十二正經」;還有八條經絡不直接與臟腑相連,叫作「奇經八脈」。督脈就是奇經八脈之一,它在人體的後背正中線上,稱作「陽脈之海」。

原來,人體的十二正經又分成六條陽經、六條陰經。六條陽經都要會聚到督脈,就像六條滿載「陽氣」的河流匯入了大海,而大椎穴正是「入海口」,是六條陽經匯入督脈的地方。

六條陽經中,有三條從手經過上肢、肩背到頭部,稱為「手三陽」;有三條是從頭部下行經過後背到下肢,一直到腳,稱作「足三陽」。因此,大椎穴又被稱為 「三陽、督脈之會」「諸陽之會」,是全身陽脈的交匯點。這麼重要的穴位,它究竟在哪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位於頸背部兩突起之間

這個穴位的名稱就說明了它的位置。《醫經理解》說:「大椎,椎骨之最大者也。」在脊柱的椎骨中,第7頸椎棘突最長,而大椎穴就在後背正中線,第7頸椎棘突下。

取這個穴位的時候,要低下頭,在後正中線上,找到頸部下方隆起最高點,其下方凹陷處便是。如果棘突突起不明顯或看到兩個突起,可活動一下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1胸椎棘突,它上面一個隆起才是第7頸椎棘突。第7頸椎下面就是第1胸椎了,原來這個穴位正好是頸椎與胸椎的分界線,也是頸部與背部的分界線。

可通、可補、亦可泄

剛講到大椎穴是陽脈的「入海口」,全身的陽脈會聚於此,若陽氣被風寒所閉,從此處疏通開泄最「合算」;若體內陽熱過盛,從此處瀉熱最「合算」;若身體虛弱,從此處溫補也是最為「合算」。因為此處可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用一穴就能調動全身陽氣的效果。具體來說,這個穴位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通陽解表

可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等症;也可治療經絡不通所致的頸項強痛。

曾治療一高中女學生,因放學淋雨後出現畏寒、頭痛、肢痛、咽痛伴口渴、無汗,體溫38.9 ℃。患者找到我,急切地想緩解痛苦。看過舌、脈,我診斷為風寒束表,營衛不調。就在大椎穴上扎了一針,留針20 分鐘,起針後又用梅花針在此穴周圍敲打出血後,拔一火罐,留罐10 分鐘,出血約4毫升。治療後患者自覺頭痛、惡寒癥狀明顯減輕,2小時後體溫就下降至37.6℃。

退熱祛邪 可治療各種發熱,實熱、虛熱皆可取之,尤其是風熱感冒所致的高熱可首選大椎穴,治療應越早越好。大椎穴還可用於治療痤瘡、麥粒腫、扁桃體腫大等,屬熱證範疇的。

溫陽補虛 可治療陽虛畏寒、慢性疲勞等病症。現代研究報道,針刺大椎穴、足三里穴等穴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不過,針刺時,手法應採用補法,若用溫針灸或艾條灸,其溫補作用更佳。

常用外治手法均可

按摩 可以簡單地用食指慢慢用力按壓大椎穴,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慢慢放手,逐漸用力深按,按而留之,每次按壓30秒,如此反覆操作10次~15次。再者,也可以沿穴位作旋轉式按揉,力度由輕漸重,方向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30圈,以局部潮紅為度;或用拇指指腹沿正中線在大椎穴上作上下推動,反覆推動10次~15次。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多用於補虛)。還有,可以用拍打的方法,具體做法是用兩手食、中、無名指及小指交叉併攏後,舉起雙手,用大指背面拍打大椎穴,反覆10次~15次。

懸灸 取穴時俯卧位或正坐低頭,艾條點燃後放於穴位上方,距離皮膚約2厘米~3厘米進行熏灸,使局部舒適溫熱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次灸10分鐘~15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多用於補虛)。

我一親戚,年過40歲,身體怕冷,手腳冰涼,即便夏天也要穿很厚的衣服,觀其舌淡胖嫩,脈沉、細、弱,是典型的陽虛寒證。我教他每天灸大椎穴15分鐘試試。兩星期後,他說,「全身都暖和起來了」。。

蒜泥敷 將新鮮大蒜搗爛成蒜泥,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在大椎穴上塗少許萬花油,再將蒜泥均勻敷上,蒜泥面積以直徑1厘米左右為宜,每次大約20分鐘,以局部潮紅微熱為度,每日1次~2次(多用於退熱,尤其適合小兒發熱)。

刺絡拔罐 患者取俯卧位或端坐位,盡量暴露頸背部,在大椎穴和周圍用75%乙醇棉球常規消毒皮膚後,用注射器針頭或三棱針快速點刺5 次,也可購買自動采血筆進行點刺,之後拔罐,將罐子扣在大椎穴上,留罐5分鐘。取罐後,用消毒干棉球擦凈即可(適用於面部痤瘡、急性扁桃體炎及牙齦腫痛等)。放血療法科學、實用,需指出的是,放血需要嚴格消毒,最好在醫院操作。

針刺 大椎穴深刺退熱效佳,但切勿穿過黃韌帶以免造成脊髓損傷,此手法一定要由專業的針灸醫生操作。

配穴效更佳

單穴的治療作用畢竟有限,若是配合其他穴位,可起到增效的作用。

配合谷穴、風池穴——發熱 發熱是臨床常見的癥狀,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風池穴簡易取穴方法:大拇指或是食指、中指併攏自然放到枕骨兩邊,輕輕滑動,到後枕部左右各有明顯的凹陷就是風池穴。

配風池穴——頸椎病 平常坐久了,感覺頸椎不舒服,此時可以按揉這兩穴,用力按時會有酸脹感,按完之後再鬆手,會感覺頭清氣爽,如此一加壓一放鬆,反覆做20次。此外,還可以選用艾灸或刮痧來治療。

配足三里穴——虛證 諸如疲勞、白細胞減低等病症。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一橫指處。通過按摩或艾灸等方法,可起到補虛的作用。

另外,大椎穴與其他一些穴位配伍,對高血壓病、頭暈、失眠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療效。

來源:望聞問切微課堂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長按這個穴位,孩子聰明伶俐智力超群
別有病網原創:穴位的故事131五處:頭痛目眩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