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起底炒房團 9個月收益2億稱賺錢從未如此輕鬆

起底炒房團 9個月收益2億稱賺錢從未如此輕鬆

眾所周知,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業內一直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炒房團,以國內知名房地產投資者歐成效為例,後者已在數十年的炒房過程中發家致富,被業界尊稱為「歐神」,而據歐本人透露,其個人身價已達十億級別。

然而,相對於歐這樣的職業炒家,房地產市場也不缺乏業餘炒房團,令人揪心的是,這些業餘炒房者大多是實體出身,由於近些年「實體難做」,加之房地產暴富的案例比比皆是,這些人聚在一起後,也一度淪為炒房大軍中夯實的一份子。

炒房團

本文主體來源於華商報,略經修改後以供讀者參閱。


幾人湊了2億資金殺入樓市 9個月後又凈賺了2億

魏原先是一家鞋廠老闆,因近些年「實體難做」,他的幾個業餘炒房的兄弟都收穫頗豐,在經過縝密考察後,魏決定加入這支隊伍。於是,每人拿出2000萬資金,湊了接近2億元,殺到廈門島的後花園——僑鄉漳州。

或許你會感到眼熟,畢竟「聯手坐莊」這種在股市裡操縱市場的方法,也如今已經被很多炒房者運用到了房地產市場。2016年6月,魏和他的朋友們踏上漳州的土地準備「大幹一場」時,市區房價均價每平方米約為6000—8000元,短短9個月過去,新樓盤開盤價鮮有低於每平米1.5萬元的,個別湖景、江景、學區房,甚至在2.5—2.8萬元之間。

回想起這9個月的光景,魏廣華自稱「如入無人之境」。「2016年中,廈門島內的均價已經突破4萬元,與其比鄰的漳州才六千多塊錢,當時我已聽聞漳州市區有兩片舊城拆遷,以及6個自然村要征遷。這些拆遷戶大約1.5萬戶,平均每戶至少握著百來萬拆遷補償款,此刻拉升房價,不愁沒有接盤俠。滿地是剛需。均價低、流通盤小、有舊城改造的剛需,配合一點學區房和廈漳同城化的概念,是個很適合講故事的地方。」

到漳州安營紮寨後,魏等人早已事先踩好點了,首先相中當地名校漳州實驗小學的學區房——冠城國際,彼時該小區均價約為1萬元。這是個典型的「學區房」二手盤,小區內「流通盤」不到50套,介於60—80平方米之間,只需不到1000萬的資金,便可一把吃下「流通盤」,這就相當於控制住了該盤近乎全部的流通市場。

這一「套路」屢試不爽,並且魏等9人也運用在了其他樓盤上,陸陸續續在市區掃掉接近500套小兩居,總共花出去不到1億元。這在當時,幾乎掃掉了漳州二手房交易市場的三分之一存量。此刻距離6月他們進駐時,剛過去三個月,而漳州的房價已在他們的刺激下,每平方米漲了近2000元。

吃下市區三分之一的流通盤,僅是魏的第一步驟。接下來,他們找到在當地有一定規模和壟斷地位的房產中介機構合作,開始一天一天地刷新手中房產的掛牌價格。

「只要我們手上的房源一起抬價,再散布房價即將大漲的消息,在售的房東也會跟風抬價,甚至撤單觀望,這樣市面上的流通盤就不會擴大。我們可以通過對倒交易的方式抬高房價,也可以直接刷新掛牌價。」魏表示。

聯合中介機構後,就開始通過媒體、論壇、公眾號等途徑,為「廈漳同城化」、學區房、江景房等概念造勢。

2016年底至2017年初,「廈門地鐵將修到漳州市區」的消息已傳遍漳州的大街小巷,「同城化」的概念也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市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成為房價瘋漲的催化劑。

加之舊城改造和自然村拆遷形成的剛需,以及泉州、廈門等省內土豪紛紛趕赴漳州掃樓,這個偏居福建東南一隅的四線農業城市,在市區人均收入約3000元的情況下,市區房價卻以近乎「一天一價」的態勢,從六七千元起步,向1.5萬元、2萬元、2.5萬元、2.8萬元進發。

2017年4月初,魏在漳州賓館見到記者時,滿面春風得意。在裊裊騰起的雪茄煙氣中,他說這輩子從未想過有如此輕鬆的賺錢方式,他們手上近500套房已基本都轉手,當時投出去的1.2億元,凈賺約2億元,已經開始尋找下一個城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袋財經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有30萬,讀書還是買房?
哈哈哈哈哈哈哈,今年的笑點,就靠這些圖片了

TAG:口袋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