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火震跟地震一樣嗎?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將揭曉答案

火震跟地震一樣嗎?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將揭曉答案

原標題:火震跟地震一樣嗎?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將揭曉答案



攝影:LOCKHEED MARTIN, NASA, JPL-CALTECH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探測器已於近日發射升空,並將在11月26日抵達火星。這台新型探測器與以往滾來滾去的火星車不同,它將盡量保持不動,探測來自火星地下的震動。 撰文:NADIA DRAKE   地球上,我們稱之為地震;在月球上,我們稱之為月震。那麼,在火星上呢?當然應該是「火震」,不過,沒人知道紅色行星震動的頻率多高,也不知道火震能有多劇烈。   不過,不久之後,人類就能知道這顆紅色行星的搖滾程度:美國宇航局最新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於5月5日在美國加州范德堡空軍基地升空。該探測器將在太陽系中巡遊6個多月,並在11月26日與火星相會。   與此前探測火星的許多探測器不同,洞察號將不會在火星表面探索。恰如其名,它將深入火星內部,試圖揭示火星內核的動力機制,並幫助我們理解眾多遙遠的行星。   洞察號探測任務的副首席研究員、美國宇航局噴氣動力實驗室的Suzanne Smrekar說:「行星內部發生的事件,會驅動表面的地質活動,甚至是大氣演變。只有理解了全部的地質演化,才能了解行星的宜居性。」 洞察號將降落在哪裡?穿越火星大氣層之後,洞察號將降落在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科學家之所以專門挑選這個地方,是因為它在地質上有點兒不那麼引人注意,而且該地區位於火星赤道附近,日照時間更長,有利於洞察號吸收太陽能。     「洞察號的主要目的是探測火星的內部,因此,著陸地點的地表情況怎麼樣,並不怎麼重要。」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Renee Weber說道。 那麼,它著陸後會去哪呢?哪兒都不去。與之前那些四處跌跌撞撞、爬坡上坎的火星車不同,洞察號只會待在一個地方。它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安靜地待著,這樣才能更好地探測火星本身的運動。 怎樣才能窺探行星內部?


2015年,工程師們在無塵室內組裝、測試洞察號探測器。攝影:LOCKHEED MARTIN, NASA, JPL-CALTECH誠然,即便是最具洞察力的探測器也很難看穿一顆行星,因此,洞察號將依靠幾種設備來探測火星地下。其中一台設備能鑽到地下3米至4.8米,測量行星內部的熱輻射情況。此外,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製造的超靈敏地震儀,能檢測到最輕微的火震。   Weber介紹說:「這台地震儀非常靈敏,即便它的零部件在火星大氣中產生的噪音,都能被它自身探測到。」正因為這台儀器超級靈敏,因此,需要用牢靠的真空罩來消除風與其它地表活動產生的振動,避免對探測數據產生干擾。真空罩的泄漏,曾讓洞察號探測器的發射日期往後延遲了26個月。不過,研究團隊如今卻很自信這台關鍵儀器已經整裝待發。   幾個月後,洞察號將把這台地震儀直接放到火星表面,從而避免70年代海盜號探測器遇到的某些問題。之後,如果一切順利,洞察號探測器及其搭載的眾多設備,將會持續監測火星的律動,時間將持續兩個地球年,或大約一個火星年。 那麼,火震,是如何產生的?這個問題問得好。地球上的地震主要是由板塊活動形成的,其中多數都是地質板塊滑落、移動或沉降導致的,或者是由火山引發的岩漿活動引發的。然而,與地球不同,火星的地殼並沒有碎成幾個板塊(起碼沒有證據顯示有此類現象)。



洞察號探測器的背板正在緩緩降落、安裝到著陸器上,而著陸器已經摺疊起來,等待發射。背板和隔熱罩共同形成了減速傘,將在探測器沖入火星大氣層時提供保護。攝影:LOCKHEED MARTIN, NASA, JPL-CALTECH即便如此,火星上仍有構造活動,意味著在某些斷層地帶,火星地殼會發生褶皺,炎熱物質的噴流會從內部升起,從而形成太陽系中某些最大的火山。例如,塔爾西斯火山(Tharsis)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   Smrekar說:「我們地球上根本沒有持續了幾十億年的火山系統。」   (月球上雖然也沒有構造板塊,但仍然有月震。多數月震都是潮汐力猛拉月亮形成的,但也有一些月震是隕石撞擊形成的。) 火震能有多大?誰也不知道。洞察號探測任務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弄清楚火星的構造有多活躍,比如火星震動的頻率有多高,有多強烈,以及震動的來源。就如同月亮一樣,研究人員也希望能探測到流星撞擊火星產生的震動,以及火星冷卻時產生的震動,甚至探測到遠處熔岩的流動。   Smrekar說:「大約1600多公里之外,有1000萬年前至今的火山活動。在地質學上來看,這就相當於昨天。」   火震也可以測定震級,跟地球上一樣,不過,火星上的5級地震的感覺與地球上可能大不相同,因為兩者的重力和岩石構造不盡相同。


科羅拉多州巴克利空軍基地,洞察號探測器裝上了貨運飛機,準備前往加州范德堡空軍基地。攝影:LOCKHEED MARTIN, NASA, JPL-CALTECHWeber說:「我們認為火星上的地震活動,很可能介於地球與月球的地震活動之間。」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火震?你肯定不想把房子建在火星熔岩管上,然後擔心哪天熔岩管崩裂坍塌吧?肯定不想。但是,未來可能就會出現這種場景。   目前來講,了解火星地震的頻率和震級,不僅能讓我們知曉它的構造活躍度,也能讓我們了解它的演化歷程。不僅如此,火震還能讓研究人員直接繪製出火星內部的圖景。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會經過不同密度、不同構造的物質,有時候會在不同地層的邊緣處反射回來,被地震儀探測到。這些地震波所攜帶的信息,就能讓研究人員解讀出地下的物質是什麼。   Weber解釋說:「當你定位到火震後,就能了解地震波一路上所經過的地質結構。講真,我們著陸之後最需要的就是記錄下幾次火震。」



這張插圖展示的是洞察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後的情景。攝影:LOCKHEED MARTIN, NASA, JPL-CALTECH在搜集並破解足夠多的地震波之後,科學家就能夠知曉火星地殼的厚度、火星地幔的位置、地核的大小,並知曉地核究竟是液體還是固體。在火星上,這些分層並沒有像地球上一樣由於板塊構造而疊加混合,因此,科學家們預計,火星內部仍然保留著它早期的歷史和成分。   Smrekar說:「我們想試圖理解的一個大問題是,一顆行星如何從熾熱熔融狀態演變成所有岩體都具備的分層狀態。」 一個探測器就能幹這麼多?聽起來很瘋狂,對吧?環繞火星運行、探測大氣層中甲烷的某個探測器所搜集的數據,還有可能與洞察號收集的數據進行對照研究。長期以來,科學家都推測火星上的甲烷是地質活動產生的,不過也有可能是生物活動產生的。如果在洞察號探測到最近發生構造活動的地方,繞火星探測器ExoMars Trace Gas Orbiter恰好也檢測到了甲烷,那麼,就可以進一步推測甲烷並非生物活動產生的。   洞察號上還搭載著幾個攝像頭、一台無線電科研設備、一台激光反射器、幾個氣象感測器和其它小配件。此外,還有一對立方體衛星尾隨其後,在洞察號進入火星大氣和著陸過程中轉播信息。   還有一點更令人心動。科學家們可能還會發布一款APP,讓地球人知道相鄰的紅色星球何時發生地震,讓所有在為火星任務受訓的地球人能及時蹲下來躲好。 (譯者:Mikega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巴基斯坦:這裡除了危險,還有狂野而美麗的自然風光
英雄不問出處,擼貓不論品種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