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生氣會回奶?只因肝氣鬱結,疏肝理氣的方法全在這裡!

為何生氣會回奶?只因肝氣鬱結,疏肝理氣的方法全在這裡!

乳汁的分泌與大腦密切相關,緊張、憂慮、憤怒、著急、驚恐等不良情緒會使乳汁的分泌減少。情緒對於母乳餵養影響是非常大的,生氣容易導致回奶,媽媽們在哺乳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與樂觀的情緒。

為何生氣會回奶?因為生氣是導致肝氣鬱結的原因,而肝氣鬱結會影響氣血和肝臟功能,從而導致奶水變少。為了詳細說明這個問題,我先來了解一下何為肝氣鬱結。

肝氣鬱結是指由於情緒抑鬱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情緒波動較大造成肝部不適的現象。

若肝氣疏泄不及,則肝氣鬱結,導致氣滯血瘀或氣鬱化火,肝火妄動。若肝氣升泄太過,導致肝陽上亢或肝氣上逆,血隨氣逆,氣血逆亂不暢的病理變化。

人的精神活動由心所主外,也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疏泄及時,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思維靈敏;疏泄不及,則表現為精神抑鬱、多愁善慮、沉悶欲哭、噯氣太息、胸脅脹悶、婦女月經不調等症。

婦女在哺乳期若出現肝氣鬱結,則會影響奶水的分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媽媽明顯感覺生氣後,奶水會變少的原因。

引起肝氣鬱結的原因

多因情志抑鬱,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擾而發病。肝失疏泄,氣機鬱結,則情志抑鬱;久郁不解,失其柔順舒暢之性,故急躁易怒。氣鬱生痰,痰隨氣升,搏結於咽則見梅核氣,積聚於頸項則為癭瘤,氣病及血,氣滯血瘀,沖任不調,故月經不調或經行腹痛。氣聚血結,日久成啯瘕積聚。

肝氣鬱結證是中醫的一種肝病診斷,肝氣鬱結雖不是大病,同樣會引起人體一系列不舒適癥狀出現,影響人體身心健康。

女性更容易出現肝氣鬱結的癥狀表現,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說:「女子以肝為先天」是一句至理明言。女人為陰柔之體,一生以血為重。肝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

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司職全身氣機的暢通,調節人體精、氣、神、血、水的正常運轉。若肝之疏泄失職,就會氣機不調,血行不暢,導致容顏早衰。

女性出現肝氣鬱結癥狀時會有哪些表現?

1、生理:

肝臟掌控著女性一生的激素和免疫調節。肝經的走向,環繞生殖器,到達盆腔,布滿乳房脅下,交會於控制內分泌系統的垂體與下丘腦。肝出了問題,會導致月經不調,乳腺增生、子宮肌瘤、陰道炎症、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

2、眼睛:

肝開竅於目,其華在爪。肝與眼睛的關係更為密切。眼睛只有得到肝血的充分滋養,才能水汪汪,盈盈含露。

3、皮膚:

如果體內有肝火、肝氣鬱結,肝臟的解毒能力就會下降;體內毒素堆積,女性會出現皮膚粗糙、毛孔大、臉色暗沉、長色斑、痘痘;女人的生理活動都以肝血為中心,肝的氣血順暢,女人臉色自然由內而外煥發紅潤,色斑不沉澱,膚質細膩光滑。

4、體態:

肝主筋、藏血,血養筋,故筋是肝的精氣所聚。若肝血充足,則筋脈得以滋養,筋健力強,四肢關節靈活、屈伸自如,就會給人以健美之感。

5、情緒:

抑鬱,很多人忽視了身體的內部原因,最關鍵的就是主管情緒的肝。肝氣鬱結,會出現焦慮、頭痛、煩躁、易怒、胸悶、內分泌紊亂、失眠等。肝氣舒暢,女人自然情緒平和,心情開朗。

中醫強調,女人肝氣鬱結時要經常疏肝氣、清肝毒、降肝火、養肝血。

疏肝氣:

疏肝氣可使全身氣機疏泄通暢,體內不堵,面上無痘。《黃帝內經》用將軍比喻肝臟性情剛烈,一旦遇到傷害就會肝氣鬱結。疏肝氣,使全身氣機疏通暢達,活力煥發,面色光潔,不生疤痘。

清肝毒:

清肝毒可化解消除體內污染,體內無毒,臉無暗色。肝臟是人體內的「化工廠」,攝入的食毒、葯毒、酒精毒、煙毒等都依賴肝臟分解。當這些毒素慢慢積累越來越多時,就會導致化學性肝損傷。化解並清除肝內毒素,才能使肌膚光滑細膩,充滿彈性。

降肝火:

降肝火可使體內陰陽平衡,體內不焦,皮膚不燥。肝病一般都是肝陽上亢,引發肝火過旺。導致口瘡、眼熱、皮膚乾燥、色斑等,所以人們稱黃褐斑為肝斑。降肝火,平陰陽,才能使皮膚潤而不燥,白嫩無暇。

養肝血:

養肝血可以滋養全身臟器,肝血充盈則體表光澤有彈性。修復受損肝臟,使全身氣機疏泄條達,全身氣血順暢運行,以達到疏肝養顏目的。

肝藏血,滋養女人的全身臟器。肝血虛虧則面色無畢,皮膚枯槁。肝血充沛,則目光清亮照人,體態豐均,充滿活力。

肝臟是女人美麗的發動機,只有肝臟健康了,女人的排毒養顏工作才會進行地很順利,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美麗。那麼中醫學中又是如何調理肝氣鬱結呢?

中醫學4招幫你通肝經調肝氣鬱結:

1、均衡飲食以蓄肝氣

吃飯時偏食,或者是「低糖飲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組合,不均衡的飲食增加肝臟負擔。肝臟負責把吃進的食物,轉換成身體能量來源。

對肝臟來說,把非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比把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能量更吃力。均衡的飲食組合應該是60~70%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麵食),20~30%的蛋白質(例如肉類、豆類),10~20%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植物油)。

2、黃花菜做解憂湯

白居易有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杜康是酒大家都知道,但萱草單聽名字您可能很陌生,但說起它的花——黃花菜,可是無人不知。

買乾的黃花菜25克與合歡花10克,加水煮半小時,用藥汁兌蜂蜜,睡前喝一杯。癥狀改善後,一周喝兩次作為鞏固。合歡可以舒解心中鬱悶,安神活絡,令人歡樂無憂。而黃花菜能除煩安神,這兩樣配合到一起就能達到除煩、解郁、安神之效,專門治療虛火上炎導致的煩躁、精神不安,悶悶不樂、失眠健忘。

3、逍遙丸、蓮花逍遙式, 一丸一式共逍遙

當然也有中成藥可以解憂,比如「婦科聖葯」逍遙丸專門理氣化瘀,女性吃上一段時間,肝氣通了,氣血恢復了正常,情緒就會好起來。另外,有個「蓮花逍遙式」也有逍遙丸的功效。

坐下來,把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腳心貼在右大腿的內側。然後身體向彎曲的左腿方向扭轉,右手去抓右腳尖,而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盡量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內。剛開始,很難完全展開,可以靠著牆。持續了1分鐘,收回來時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每天可在固定的時間裡練習,就像吃藥一樣。

4、通肝經推腳、腿、肋

中醫講肝主疏泄,肝氣一通,百脈皆通,然而肝氣最容易受情緒的影響,不開心容易形成肝鬱,肝氣一旦鬱結,就會更不開心。通肝經,重在一個推字。

推腳:先左腳後右腳,從腳背處沿著腳縫向腳趾的方向推,用點力氣,讓它有酸痛的感覺,每隻腳各五十遍。

推腿:坐下,先把左腿彎曲,膝蓋放平,讓雙手掌交疊按在左大腿根部內側,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先左後右,各五十遍。

推肋:讓雙手握拳,屈肘,肘關節用點力把肋部夾緊,然後做手臂伸直彎曲的動作,使大臂反覆地在肋部充分摩擦,直至發熱。

肝氣鬱結對於女性傷害極大,出現肝氣鬱結如果不注意調理,很容易誘發各種情緒病及肝病的發生,對於女性身心均有很大影響。因此,女性出現肝氣鬱結一定不可掉以輕心,及時調理才能煥發美麗。

肝氣鬱結飲食調理

吃一些疏肝理氣、降肝火、健脾益氣的食物。

疏肝理氣的食物有:香蕉、芹菜、茼蒿、柚子、柑橘、西紅柿等(柚子、柑橘哺乳期不宜吃太多);

降肝火的食物有:綠豆、綠豆芽、黃豆芽、白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苦瓜、山楂等(綠豆、苦瓜、山楂哺乳期不宜多吃);

健脾益氣的食物有:胡蘿蔔、包心菜、南瓜、橙子、扁豆、高粱米、薏米、蕎麥、栗子、蓮子、山藥、大棗。

除此之外,玫瑰花茶也是不錯的選擇。玫瑰花五六顆,水沖泡,每日飲用即可。

可適量加入蜂蜜,調整口味。

中醫認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最明顯的功效就是理氣解郁、活血散淤和調經止痛。此外,玫瑰花的藥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鬱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鬱的功效。

玫瑰花茶能降火氣、滋陰美容、調理血氣、促進血液循環、養顏美容,且有消除疲勞,癒合傷口,保護肝臟胃腸功能,長期飲用亦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


1、玫瑰花茶具有收斂的作用,便秘者不適合飲用。

2、玫瑰花活血散淤的作用比較強,月經量過多的人在經期不宜飲用。

3、胃寒、腹瀉、常感覺到疲倦、身體虛弱者不宜服用。

中醫按摩調理

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堅持每天按摩,可有效改善肝經阻塞,疏通肝氣。

按摩方法:每穴按壓5秒再放開,重複30下,一天2次;或者每天睡前按揉兩側太沖穴3分鐘。

其它調理方法

拉肝經(Y字拉筋)

平躺在床上,雙腿和臀部保持緊貼牆壁,雙腿分開至極限即可。

此種拉筋方法可以拉伸肝腎兩經絡,疏通肝經堵塞。

保持心情愉悅

任何身體不良癥狀和疾病,都需要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保證調理的良性循環。

就醫

嚴重的肝氣鬱結,最好找到專業醫師進行藥物調理,防患於未然。


1、保持心情舒暢

由於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儘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髮、順調。

一個好的情緒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肝氣鬱結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經常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所以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

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個好的作息習慣,平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於休養身體。

2、飲食平衡

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勻。

3、少飲酒

少量飲酒有利於通經、活血、化淤和肝臟陽氣之升發。但不能貪杯過量,因為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飲必傷肝。

4、適量運動

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又可怡情養肝,達到護肝保健的目的。

保持每天運動,可以讓身體形成良性循環。如:散步、踏青、慢跑、太極拳、瑜伽等柔和運動。

溫馨提醒:上文中提到了一些治療肝氣鬱結的中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擅自用藥,關於疏肝理氣的穴位按摩,一定要找准穴位,對照穴點陣圖或者有專人指導,按錯穴位不僅影響效果,可能還會對身體不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嬰幼兒育兒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嬰幼兒育兒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