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篇Science和5篇Nature共同解碼小麥基因組

3篇Science和5篇Nature共同解碼小麥基因組

普通小麥是由祖先野生的一粒小麥(烏拉爾圖小麥,含AA基因組)與擬斯卑爾托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含BB基因組)雜交形成四倍體野生二粒小麥(Triticum turgidum,含有AABB基因組)。大約8000以前,亞洲西部肥沃新月地帶,野生粗山羊草雙二倍體(2n = 14; DD)和栽培四倍體小麥 (2n = 4x = 28; AABB)自發雜交產生了六倍體小麥(T. aestivum; 2n = 6x = 42; AABBDD)。

2013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等處,首次測序完成了普通小麥A基因組序列草圖。相關研究於2013年3月24日發表在Nature雜誌。

2013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華大基因等處對Ae. tauschii基因組進行測序,獲得了小麥D基因組供體種——粗山羊草基因組草圖的繪製,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2014年,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協會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對一種叫做「中國春」的小麥品種的每個染色體臂進行了分離、測序及組裝,繪製完成了普通小麥(AABBDD)的基因組草圖。

2014年《科學》雜誌還公布了小麥最大的染色體——3B染色體的第一條參考序列,這為小麥其餘染色體的測序提供了概念驗證與模板。

2017年7月7日,Science在線發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題為「Wild emmer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diversity elucidate wheat evolution and domestication」研究論文,該論文公布了野生二粒小麥基因組(AABB)數據。

2017年11月Nature在線發表了小麥D基因組供體——粗山羊草的基因組研究論文,第一作者是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羅明成教授,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組織顧永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Daniela Puiu, 喬治亞大學Wang Hao和亥姆霍茲慕尼黑研究中心的Sven O.Twardziok,通訊作者是Steven L. Salzberg, Katrien M. Devos和Jan Dvo?ák。

2017年1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繼增主導的研究團隊在小麥D基因組供體測序研究中又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揭示了轉座子(TE)在小麥基因組中的重要功能,研究成果將極大加速小麥重要基因克隆和分子育種研究。相關研究論文於2017年11月2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植物》上。

2018年5月中科院遺傳所梁承志在Nature發布小麥供體A全新基因組。

歡迎關注生信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信人 的精彩文章:

老師,我想學多組學整合
3011份水稻基因組發布,重新命名粳稻和秈稻拉丁文

TAG:生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