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經淺釋》09.這個做官的人將來不會再做牛,這也是妙法

《法華經淺釋》09.這個做官的人將來不會再做牛,這也是妙法

經前懸談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壹.經前懸談 (分三)

C1.釋「妙法」(分四)

D1.釋「心法妙」 D2.釋「眾生法妙」 D3.釋「佛法妙」

D4.以「六即佛」釋「妙法」

今D3.釋「佛法妙」

再講「佛法妙」。什麼是佛法?什麼又不是佛法?你也講一講。一切法都是佛法!所有一切一切的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這個佛法有多少呢?總括起來說,有八萬四千法門。這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是最妙的呢?你選擇一下,看一看、查一查,審查一下,哪一個法門是最妙的?你告訴我!你不能告訴我,那麼我現在告訴你──哪一個法門都是最妙的!

以前曾經有一個人問:「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是第一的、是最高的呢?」我這樣答覆他:「你若認為哪一個法門對你是好的,那一個法門就是最高的;哪一個法門對你沒有用處,那一個法門就是最低的。」這看你的根性。佛設的八萬四千法門,是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種的毛病;你的毛病要是沒有了,哪一個法門也沒有用。你的毛病如果存在,哪一個法門可以治你這個毛病,那一個法門就是第一;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就有八萬四千個第一,也有八萬四千個最上、也有八萬四千個最高!

現在講到「佛法妙」,也就有八萬四千個法門最妙。為什麼這樣說呢?「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法都是藥方、都是葯;你有什麼病,就吃什麼葯。這個葯就治你這個病,把你的病治好了,這就是良藥;你要是用藥用錯了,良藥也會變成毒藥的。

方才這位來賓說:「吃肉可不可以開悟?」我為什麼說:「你要是能一口吞頭豬、一口吞只羊、一口吞頭牛,你有這麼大的口,那就可以的;沒有這麼大的口,那要慢慢來,那就沒有人保險。你要是能一口吞一頭豬、羊、牛,我可以保險這是開悟了!」

談到「吃肉」,六祖大師和打圍(打獵)的人在一起十幾年,他是吃「肉」的;可是他吃什麼肉呢?他吃的是「肉邊菜」。什麼叫「肉邊菜」?因為他和打圍的人在一起,打圍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吃肉的,沒有菜吃。人家吃肉,他若不吃肉,就沒有東西吃;於是他就自己種了一點菜,也不另外放在鍋里單單炒,他就放在肉鍋里煮,他吃這個菜,這叫「肉邊菜」。

雖然六祖大師吃肉邊菜,但是六祖大師是個開悟的人,已經開悟成了祖師了,他就吃肉、吃什麼,都可以的。我們如果沒有六祖大師那個智慧、沒有開悟,那還是不要盡貪口腹;吃的東西再好,到了肚裡頭也變成臭的東西,沒有什麼大的意思。總而言之,這佛法也是妙的。

所謂「心法妙、眾生法妙、佛法妙」。我們人的心,可以造十法界;可是十法界,都是沒有出我們現前的一念心。譬如我們發心,生一個惡念,就會種地獄的因;再生一個惡念,又會種餓鬼的因;再生一個瞋恨的惡念,就種修羅的因;再生一個愚痴的惡念,就種畜生的因。你生一個善念,就會生到人道裡邊來;你生一個守五戒修十善的心,這個「天」的因就造成了,就會生到天上去;你要是發心修行「苦、集、滅、道」四諦的法門,這就是聲聞的因;你發心修十二因緣的法門,這就是緣覺的因;你發修六度萬行的心,這就是菩薩的因;你發心修持一切的佛法,而希望成佛,這就是成佛的因。

那麼「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叫四聖法界;「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六凡法界;合起來是十法界。十法界從什麼造成的?就從我們現前這一念心,所以說這個心法是妙的。心法若不妙,眾生法也不妙;眾生法不妙,佛法也不妙了。就因為心法妙,所以眾生法也妙、佛法也妙。十方諸佛沒有超出我們現前的一念心,十方的菩薩也沒有超出我們現前的一念心,十方的緣覺也沒有超出去我們現前的一念心,十方的聲聞也沒有超出我們現前的一念心,乃至於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六凡法界,都是沒有超出現前這一念心。

講到這個「心」字,古人有這樣的幾句話,怎麼樣說呢?說:

三點如星布,彎鉤似月牙;

披毛從此起,作佛也由它。

啊!作佛也是由這現前的一念心。

在《華嚴經》上說: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設你想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什麼叫「三世一切佛」?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三世諸佛。你應該看一看這個法界性,這種妙法、不可思議的境界,這真是太妙了!所以「一切唯心造」。譬如你到這兒來聽經,也是你心裡想要來:「那兒有一位法師講經,也不知道他講的是什麼?去聽一聽吧!」心裡動這麼一個念,身體跟著這個心就跑來了;如果沒有這麼一念心的話,就不會到這兒來聽經。

這個「心」字,在中國字來講,這三點好像星星在那兒排布似的;底下有一個彎鉤,就好像初三那個月牙似的。「披毛戴角」就是「畜生」,有犄角,有毛的;做畜生就從這兒生出來。雖然做畜生是由這一念心,可是成佛也是由這一念心;並沒有換一個,都是由這一念心而做成的。

所以你就想:不要說太玄妙的,太妙的道理,人不知道;那麼不太妙的,人又忽略了。我就講一講不太妙的,講什麼呢?講人要吃飯,肚子餓了,就想要吃飯,心裡就想:「餓了、餓了,時候到了,要吃飯,今天吃點什麼東西好呢?決定了,就去吃這個東西!」你說,這妙不妙呢?怎麼就會生這種的思想呢?怎麼就會想要吃東西?肚餓了,怎麼就會肚餓呢?這都是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總而言之,你「不分別、不思量」,那就是妙法!我以前講過,你到那個「不思量、不分別」的境界上,「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迥脫根塵」。迥脫根塵,就是六根也沒有了、六塵也都亡了;那時候真是妙啊!你得到那種境界,那就是妙法;沒有得到那種境界呢?也沒有出妙法之外。我們現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沒有不是妙法的;所以這個妙法,你往深了講也是妙法,往淺了講還是妙法。這妙法、妙法,法法皆妙,只看你能不能明白;你若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你若沒明白呢?那也可以說是妙法;但是這是妙中之粗,是一個粗的部分,不是細的。

這妙法講了好幾天,講了多少次,總也沒有講完;因為這個妙法是沒有法子講完的,要是能講完,它就不能成妙法了。我如果要繼續講下去,就是幾年光講這「妙法」二個字,也可以講的。所以我現在再舉出一個例子,來形容一下這個「妙法」;這個形容本來也不太恰當,可是由這個形容,或者能令我們明白一小部分這個妙法。

以前有一個做官的,這個做官的很奇怪,他相信佛,又會背《法華經》。這《妙法蓮華經》有兩冊,這做官的對於上冊就一目了然,深入經藏,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對於下冊呢?他是格格不入,沒有法子懂,也沒有法子成誦。

就好像我們新出家的果寧說:「唉!這〈楞嚴咒〉對我可是一個大障礙,我怎麼樣讀也記不住。」你不要望洋興嘆,不要以為這是大海:「喔!這麼多!怎麼辦呢?」我教你一個方法,你不要全讀,你一句一句地讀,一行一行地讀;記得這一句,再讀那一句。那一句記住了,再往下讀;如果記不清楚,就不往下讀,就單念這一句。譬如「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陀寫。」讀多幾遍,你把眼睛閉上,「哦!記得了!」再讀第二遍,並加上第二句:「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陀寫。南無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這麼樣地把它讀到完,more、more、more (越來越多),就會背了,就能背得出。你不要貪多,你要是貪多了,就嚼不爛了。

我昨天跟那個歡喜吃肉、又想要開悟的老年人說:「如果你一口能吞一頭牛,你就會開悟;如果你一口吞不了一頭牛,永遠都不會開悟的。」他還不懂得我講的,他說:「我沒有辦法!」那沒有辦法,你怎麼想開悟呢?

吃肉開悟,你看哪尊佛是吃肉開的悟?你看哪個祖師是吃肉開的悟?你看哪位菩薩是吃肉開的悟?沒有!怎麼你要這麼特別?又要吃肉,又要開悟,這叫開一個什麼悟?就是「開」懂得吃肉的「悟」,就歡喜吃肉!這是一個貪心。吃人家的肉,這果報將來不得了!你看他歡喜吃人家的肉,將來人家也歡喜吃他的肉,一樣地人家也要吃肉開悟。他不知道這種危險,以為還……,今天晚間沒有來,退席了;這大約是沒有肉吃,因為他要有肉才能開悟,沒有肉就不能開悟,所以今天晚間不來了。這個老年人喝得酒氣醺醺的,喔!我離得他遠遠的,一股酒氣還衝到我這裡來。啊!這樣子是很危險的!

那麼你讀〈楞嚴咒〉,不要貪多,貪多是嚼不爛的;你一口要吞頭牛,那沒法子嚼的,牛骨頭也嚼不碎的。學〈楞嚴咒〉,要慢慢地學,不要望洋興嘆,不要以為:「大海這麼大,這麼多海水,我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它喝盡了?」〈楞嚴咒〉雖然是很長的,但是你若專心,也會背的。

你現在既然在我的門下出家了,我所收的徒弟一定要會背誦〈楞嚴咒〉和〈大悲咒〉;背不出來,我不收他出家的。所以今年暑假的時候,人人都要考試,要考〈楞嚴咒〉,也就是這個道理。你要是把〈楞嚴咒〉學會了,我認為你是有一點誠心;你若沒有一點誠心,這個叫「愣半年」,一「楞」就要「愣」半年,半年才會。現在我限你三天的時間,無論如何要把它讀會了;如果讀不會,你這個和尚做得成、做不成,這還不保險的。所以你現在甚至於不吃飯、不睡覺,都要把〈楞嚴咒〉讀會了它。果尊那時候也是幾天不吃飯,可以背得出〈楞嚴咒〉。為什麼呢?表示你誠心──不吃東西,把肚子裡頭空了,好裝〈楞嚴咒〉。不過這是講笑話,你不必不吃飯;你那麼大的身體,如果不吃飯,把身體餓得小了,那又不能做「高」僧了。

這個「妙法」,是法法皆妙,沒有一法不妙的。我講《妙法蓮華經》講了這麼多天,「妙法」兩個字總也沒有講完;不過比較起智者大師,那相差可太遠了!智者大師在南京講了九十天,就講這一個「妙」字。現在我告訴你們,什麼叫「妙法」?你知道的,也是妙法;你不知道的,那才是妙法。這妙法,就是「不知道」!那說:「我這『不知道』是妙法,我能不能學呢?」現在我們學,就是學「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呢?不知道打妄想、不知道生瞋恨心、不知道生貪心、不知道生痴心;要學這個「不知道」,把貪、瞋、痴丟了、不要它,這就是妙。你要是捨不得你的貪、瞋、痴,那是「妙而不妙」;你要是能舍了貪、瞋、痴,那是「不妙而妙」!

方才的公案,說這一個做官的,他對上半部《法華經》非常的熟悉,既能讀,又能背得出來;那下半部,他就格格不入,讀一次也記不住、讀兩次也記不住,讀幾千次、幾萬次也記不住。你說這是妙不妙?讀一次就可以記住上半部,下半部讀幾千次、幾萬次也記不住,他自己也覺得這事情真是妙:「我怎麼上半部一讀就記住了,下半部怎麼樣讀也記不住?是太『妙』了!」於是就到附近一座寺院,寺院里有一個開悟的和尚,他就到這方丈和尚那兒去請開示。他因為做很大的官,很有勢力,他到廟裡來,方丈和尚就歡迎招待他。

他就請問方丈和尚:「我很信佛法,對《法華經》尤其有興趣。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於《法華經》上半部,一讀就可以背得出,永遠都不會忘;下半部呢?我怎麼樣讀也記不住。這究竟是個什麼道理呢?請方丈和尚開示我!」

這個方丈和尚是開了五眼六通的,有佛眼、有慧眼、有法眼、有天眼、有肉眼;聽他這樣一請開示,就告訴他說:「我告訴你可以,不過你不要生瞋恨心!因為我對你說的是真的,我不是罵你。」這個做官的就說:「當然了,你說我前因後果的事情,我當然不會瞋恨了!」

方丈和尚就說:「你前生是在寺院里種地的一頭牛,幫著廟上做工;因為你在廟上耕田,這其中就有很大的功勞,立了很大的功。廟上每逢六月初六曬經的日子,都要把經典搬到外面去曬一曬,曬過以後的經,就不容易生蟲。在曬經的這一天,你走到曬經的地方,用你那個鼻孔聞這部《法華經》。因為你給廟上種地種田立功,所以你今生做了官。」你不要以為做官的人就都是人,馬牛羊雞犬豕什麼都有的,不過他前生立一點功,所以今生就去管理這個政務。

這個人一聽,說:「那我為什麼對《法華經》前半部那麼熟悉?」老和尚就說:「因為你只用鼻子聞上半部,下半部你就沒有聞到;所以你現在對上半部的《法華經》特別熟悉,下半部就不懂了,就算是念也記不住,就是這種的因果。」這個人一聽,以後更加精進,擁護佛法、擁護道場。

相信這個做官的人,將來不會再做牛了,這也是妙法之一。你看看,這頭牛隻用鼻子聞一聞上半部,等來生再做人的時候,就永遠都記住了。說:「那是什麼道理?」我也不知道,這就叫「妙法」!你若問為什麼?說:「我試驗試驗,它這個原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不像化學,你沒有法子試驗的。你若想知道這個原理,就要專一其心,用功修行;得到五眼六通的時候,你就知道這種原理、知道這個妙法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究竟是人怕鬼?還是鬼怕人?宣化上人金剛棒喝
為什麼好心能感化人?原來人心之間有這種電波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