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時候覺得教育孩子太頭疼,其實是自己出了問題

有時候覺得教育孩子太頭疼,其實是自己出了問題

一個專註於教育子女的公眾號

毋庸置疑,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富有愛心的父母,善於審視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他們也可能在面臨痛苦抉擇時,與孩子一道經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當然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甘心陪著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們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卻可以領悟到痛苦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媽媽願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 ——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有這麼一位父親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女兒放學後從來不輔導女兒的功課,每天回來跟女兒聊上幾分鐘,就問他的女兒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學校有什麼好的事情發生了?

第二個問題:你今天有什麼好的表現?

第三個問題:你今天有什麼收穫嗎?

第四個問題: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

第一個問題的實質是在了解女兒的價值觀,從很小的時候就了解一個人的價值觀有助於這個人豎立健康積極的價值取向。

第二個問題的實質是在鼓勵自己的女兒,再平淡無奇的生活中也要發掘自己的閃光點,有助於增強子女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的實質是讓女兒反省回顧自己的一天,收穫什麼,遺忘了什麼,這樣第二天早上起來會更高的要求自己去學習,生活。

第四個問題的實質是表達我其實很在意我的寶貝你,另一個意思是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賴別人。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重要的就是把親子關係處理好。

在家庭總,父母扮演者要建立起絕對的責任,孩子相信父母是全心全意的愛自己。那麼孩子就會接受父母的批評指責,一旦這種良性關係形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將會很少產生矛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相擁有的常態。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伴隨孩子成長」。

經常性的提起「別人家的孩子」會讓子女對父母產生厭惡感,子女會認為父母並不愛自己,愛的只是聽話,成績好的孩子。很多父母不知道怎麼去跟自己的孩子溝通,只是因為愛錯了方式。當看到子女三天大雨二天曬網,做事經常半途而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時候沒有給孩子以正確的教育方式。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獎勵,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樣能夠培養孩子的成功慾望。久而久之會讓孩子養成堅毅的優秀品質。

關注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比考試分數更重要。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被父母逼著學習,考砸了不敢面對父母,沉重的學習壓力讓孩子喘不過氣來。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學後會發現自己喪失了很多東西,而且再也彌補不回來。上了大學之後,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與別人交流困難,產生抑鬱傾向,空閑時間發現除了學習自己並不想去做任何事情,很多事情也不了解。整個人生變得單調無聊,缺乏幸福感。

如今最應該改變的不是去改變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父母應當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人生平台,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的真正意義。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孩子們才能健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秀好媽咪 的精彩文章:

TAG:優秀好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