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6歲開始學畫畫,被譽為民國畫壇叱吒風雲的「後起之秀」!
他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但他的名聲卻遠不及
第一任社長吳昌碩這麼響亮
也許大家對這位前輩的藝術成就很陌生
但事實上
他是民國時期印壇、書壇、畫壇叱吒風雲的人物
也是印、書、畫、詩四絕的大家
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藝術家
領略他的藝術風采
丁輔之(1879 — 1949年)
又名仁,原名仁友,字子修,號鶴廬等。浙江杭州人,後居上海。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出生書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樓主人丁松生之孫。自幼受家庭熏陶,博學多能。治印宗浙派,蕭淡簡靜,秀雅純正,用刀勁健,布局安詳。書法以甲骨文著稱,並集成聯語刊行。繪畫偶作蔬果,亦艷雅動人。家藏西泠八家印章甚多,嗜之成癖,摹賞無虛日。輯有《西泠八家印選》、《硯林印存》、合輯《丁丑劫餘印存》等數十種印譜刊行,皆彌足珍貴。作品集有《鶴廬印存》、《鶴廬詩詞稿》、《商卜文集聯》等多種。
「西泠印社」創始人
1904年丁輔之與葉品三、王福庵、吳石潛四人聯名組織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廣邀海內外篆刻愛好者入社,切磋印藝。由於社址設於丁氏幼年讀書處,比鄰西泠,因而定名「西泠印社」。
更讓人敬佩的是,丁輔之與葉品三、王福庵、吳石潛作為「西泠印社」創始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按理,他們四人作為印社創始人,完全有資格、有實力坐社長的位子,但他們卻推舉了吳昌碩出任社長。當時印社影響巨大,李叔同、黃賓虹、馬一浮、豐子愷、吳湖帆等都是首批社員,楊宗敬、盛宣懷、康有為為贊助社員。
該社對篆刻、書畫藝術的創作、研究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可在歷任西泠印社社長的名單上,從沒出現過丁輔之、葉品三、王福庵、吳石潛四位創始人的名字,他們高風亮節、虛懷若谷,其建社功績、藝術成就、人品藝德必將為後人敬仰、永載史冊。
才華橫溢無所不精
丁輔之才華橫溢,詩、書、畫、印無所不涉、無所不精,並在民國時期享有很高的聲譽。
他是詩人,常常在畫上題詩,曾在羅振玉等人基礎上,集自撰聯語、詩作,1928年刊印有《商卜文集聯(附集詩)》、1938年刊有《商卜文分韻》《唐宋三百首集聯》《全韻畫梅詩》及以卜文書寫成《觀水游山集卷》。
書法擅長楷書、行書、篆書,尤精於甲骨篆文,結字停勻,雖瘦而有勁力,變恣意天然的古樸卜文書風為整齊工麗且帶有裝飾效果,頗具整體感。尤需指出的是,他的繪畫作品常常配上甲骨文題跋,別具一格,並成為丁氏特有的標誌和符號。
在篆刻領域,丁輔之的貢獻也是不可替代、不可磨滅,他一生嗜印成癖。有專家認為其篆刻用刀勁健,布局安詳,宗法秦漢,兼取眾長,深得浙派妙諦。在印作中仿玉印、戰國官璽、私璽,各具神態,其刀法精細,印風蒼鬱朴茂。
畫壇「後起之秀」
丁輔之學畫很晚,約46歲開始學畫,無師自通,悟性極高,自學成才,儘管從學畫到70歲去世只有26年的時間,但繪畫成就很高,讓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學畫2年後即頒布潤例,可見丁輔之對自己畫作的自信。
他擅長松樹、梅花、果品,旁及花卉、人物。他的松樹、梅花相當精湛,作品筆意工緻,韻味清雅,有書卷氣息,吳昌碩、張大千等都曾在丁輔之畫上題跋讚譽過。
果品題材古往今來罕有人與之匹敵,其作品有四大特點:一是題材廣泛,如櫻桃、梨子、香蕉、楊梅、枇杷、荔枝、西瓜、葡萄、水菱、生梨、石榴、柿桔、南瓜、白瓜、黃金瓜、甘蔗、藕、橘子等數十種,其種類之多,令人驚奇;二是注重寫生,丁輔之的果品創作來源於生活,平時十分注意觀察四季果品的結構、形狀、色彩,有的果品甚至畫得很透明,因而他筆下的蔬果能夠如此生動鮮活;三是技法嫻熟,創作多重技法並用,常以沒骨法繪就,以渲染為主,輔以點、勾、寫;四是用色優美,作品畫面色彩濃麗、明亮,視覺效果相當好。
瓜果時蔬在生活中極其易見,如此樸實無華的平淡,在丁輔之筆下確是雅緻高遠。他以傳統沒骨技法,運用紅、黃、綠紫,赭等色彩,濃淡交錯,描繪了不同果品的鮮潤姿容,達到了「其香欲泛,其汁欲流」的藝術效果。也正是這市井日常,卻寄敘著人間煙火,道盡了人生。
在丁輔之筆下的夏季時令鮮果,既無煙火氣,亦無脂粉氣,從中可窺見藝術家高潔之品性。所以,丁輔之的果類作品顯示出匠心獨具和超凡功力,並往往讓海內外藏家難以抗拒,圈內行家則謂「極璀燦芳菲之妙」,入畫壇雖晚卻儼然一股清流。
雅俗共賞市場青睞
在海內外藝術市場上,丁輔之的作品很受人們的喜愛,儘管他的作品尺幅很小,價位也沒有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齊白石等名家那麼耀眼,但是,海內外各大拍賣行都樂意推出丁輔之的畫作、印章、書法及信札,每每推出後都會受到海內外藏家甚至大藏家的青睞。
從上可以看出,丁輔之的作品之所以能被海內外藏家甚至是大藏家看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是他的作品個性鮮明、雅俗共賞、人見人愛,即便1平尺作品也能拍出三四十萬元的高價。丁輔之將這瓜果時蔬留存筆墨,留下冷暖人情和人間百態,平淡中解讀著自己的形色人生。
丁輔之作品欣賞
編輯 | 漁公子
圖| 源於網路
※放下一粒種子,收穫一棵大樹;放下一處煩惱,收穫一個驚喜
※首屆華人收藏大咖互動論壇,一次文化探索之旅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