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怎麼學詩才能遠離死記硬背更有效?

怎麼學詩才能遠離死記硬背更有效?

你有很多關於教育的困惑和問題,希望得到權威、靠譜的解答?

百日行動派活動期間

我們邀請了教育行業一線大咖

每天詳細解答一個家長提問

100天,

100個問題,

100次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你準備好了嗎?

最近《中國詩詞大會》熱播,家長有必要讓孩子讀詩背詩嗎?怎麼學詩對孩子才最好?

祝薇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總監

《知心姐姐》雜誌主編

我非常認同孩子們學古詩、背古詩。《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恰好釋放出一個信號:整個社會、整個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孩子的古詩文學習。

中國的古詩文是孩子在文化啟蒙階段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之一。它用簡約凝練、精緻講究的句子,勾勒出中國幾千年的社會變革、思想變遷;它用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的韻律,傳遞著人類共同的情感之美和境界之美。

我想,童年熟讀古詩文的中國孩子,無論身處何方,當他們面對至美的自然萬物、面對情感的悲歡離合、面對人生的跌宕起伏……瞬間浮現於他們腦海的東西,應該就是這些有共鳴的詩句吧。我想,童年享受傳統文化侵潤的中國孩子,長大後,應該有一張中國人自己的人格名片,那就是「敏於感、富於情、正於性、會於意、見於道」。

那麼怎麼學習古詩才好呢?

其實學習任何東西,都要遵循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孩子年齡不同、個性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方法也不盡相同,但是核心點都是激發興趣、因材施教。

0-3歲:

三歲之前,古詩文是孩子們學習語言、表達情感的最美童謠。孩子們手舞足蹈、唱著跳著就記住了,喜歡上了。記得女兒三歲之前,我在牆上貼了很多帶圖的詩歌。每天抱著她讀、牽著她讀。慢慢地,她會自己走到牆邊,搖頭晃腦地指著牆上的詩歌自己讀了。

這個時候的孩子更注重韻律與節奏,可以尋找一些最淺顯的詩歌教給他們。例如《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例如《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邊讀著,一邊配上可愛的表情、溫馨的動作,孩子們會樂此不疲地愛上這種與詩相伴的「親子遊戲」。

3-6歲:

三歲到六歲之間,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社會化進程。他們的生活路徑打開了,視野更開闊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選擇一些貼近現實生活的詩文教孩子讀。

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抬頭、一低頭,古詩就悄悄地鑽進孩子的心中。爸爸媽媽可以在皓月當空的夜晚,和孩子一起誦讀。

比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四月五月正是春暖花開,柳樹成蔭之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撫弄柳枝,借景抒情。

爸爸媽媽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精選一部分詩歌,找到語音標準、吐字清晰、情感飽滿的音頻素材,讓孩子反覆聽、反覆跟讀,慢慢熟記於心。

小學階段:

很多父母會發現,古詩詞在小學階段變得更加重要,已成為小學語文必學、必背、必考的學習內容。

有個新變化,父母應該注意到了: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學語文教材共精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課文總篇目的30%。

不僅如此,很多學校還在語文課本的基礎上,編輯了校本教材,安排有古詩詞晨誦時間,期待孩子們在學習母語的黃金時期積累更多的古詩詞。遇到這樣的學校,對孩子來說當然是獲益良多的。如果無緣這樣的學校,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多擔負起一些責任,為孩子選擇一些好的讀本,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

好的學習從選擇好的讀本開始?關於選擇讀本,我有四點建議:

1、選擇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有分級分冊處理、體現循序漸進特點的讀本。

2、選擇出版規模比較大、比較知名的出版社,這樣的出版社通常能整合更多的優質專家資源,品質有保障。

3、選擇除古詩外,還包含少量古文的讀本。

4、選擇配有名家誦讀示範音頻的讀本。

從事語文研究的學者崔巒先生這樣總結古詩文對青少年的影響:「在情誼上知其『真』,在價值上悟其『善』,在語言上品其『美』。」讓古詩文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打上「真善美」的底色,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母親節快到了

你還記得當年媽媽讓你背的詩么?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無疑就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所以

面對這個母親節

我們做了一個開心的決定

——

原價129元的古詩課程

立減30,不到百元!

讓詩歌聯結你和孩子的親子時光

讓給孩子一個詩意童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當年捨不得讓孩子吃的苦,生活最後全還給了他
兩人三足,一起前行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