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北川的兩面:十年重生

北川的兩面:十年重生

未來,總是耀眼而美好。

入夜後的新北川巴拿恰廣場,人聲鼎沸。

巴拿恰,在羌語中意為「做買賣的地方」,是城中最熱鬧的地方。廣場中軸線上,一座巨大的金色大禹雕塑俯瞰眾生。晚上十點,篝火晚會剛剛結束,廣場換上了熱鬧的迪斯科音樂,孩子們一股腦地衝上高台尬舞。台下的圓桌飯局陣開始收攤,喝到微醺的人們心滿意足地看著自己的孩子伴著音樂瘋玩,一邊繼續著意猶未盡的聊天。

在這裡,平和的笑容鋪展在每個小城居民的臉上。

「大禹故里」是北川重點打造的文化標籤之一。但時至今日,當人們提及北川時,很難不與十年前的那場天地浩劫聯繫。這個距離重慶5小時車程,距離成都2小時車程的山中小城,一度成為「傷痛」的同義詞。

在5·12大地震十周年前夕,五位來自四川美術學院的青年藝術家,人生第一次踏上北川的土地。他們希望通過切身體驗和手中畫筆,將北川新貌展現給世人——當時間抹平一切,那些銘記心中的痛苦終將變成祈望和重生。

- 1 -

4月28日,採風創作團隊的年輕人們一大早集合。車從位於重慶的四川美院出發,一路駛進北川新縣城。當寬敞的主幹道旁,「中國·北川」的大招牌由遠及近。一下子,關於那場大地震的記憶又清晰起來。

「我老家在四川遂寧,2008年在讀高中。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在家睡午睡,迷糊中聽到咣當震響,以為是遠處卡車撞上牆柱。」川美油畫系畢業的青年藝術家楊賢在隊伍中年紀最大,1989年出生的他當時十九歲。他的地震記憶是:被親戚拖著從二樓跑下,樓道上里塞滿了一起逃生的鄰居,耳畔伴隨著石頭與磚瓦掉落的聲音。「我們家鄉震感沒有北川強烈,但是政府要求大家睡在廣場。我膽子大,悄悄溜回家中睡覺。」

同一時間,家住四川酉陽縣的冉騰飛也在睡午覺,他並沒有感受到震動,14點28分在睡夢中無知無覺地過去。但這位土家族的年輕畫家回憶,之後為了躲避餘震,同學們聚集在操場,從校長口中得知「大地震了」。而彼時正在湖南長沙上初中的青年藝術家蔣哲夫,完全沒有意識到課桌的震動意味著什麼,直到看到電視新聞開始滾動播放地震現場慘烈的畫面。

雖然是第一次來到北川新縣城,五位青年藝術家們卻感覺不陌生。正因為那場特大地震,北川新縣城的選址牽動著全中國人民的心。一座新鎮隨後落在了距離老縣城約40分鐘車程的平原區域,取名永昌鎮,寓意永遠繁榮昌盛。

新縣城依河而建,寬敞的馬路旁邊矗立規整的商品房,植被修剪齊齊整整。夜幕降臨,巴拿恰廣場熱鬧得很,羌族姑娘和來往熙攘的外來遊客一道,跳起了鍋莊舞。

一切景象與其他國內小城無異。

很難想像這是一座不到十年歷史的城市,「北川新縣城像這裡漫山遍野的月季花,頑強地開出新希望。」冉騰飛感嘆道。

《左/右—四季如常》

規格 60×90×2 cm

冉騰飛

月季花給了冉騰飛靈感,他創作的畫作分為遠中近景兩幅拼接,月季花、背景遠山代表四季如常,廢墟代表過去的悲痛。並分左右隱喻為活在當下,不留戀不悲痛過去。

不過,當汽車行駛在連接新老縣城的公路上,兩側新種植被遮蓋住滑坡裸露的山體,與舊植形成明暗反差色。

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強烈的不真實感撲面而來。眼前的景象只有在電影中才能見到,人們下意識地壓低了聲音。因為大家知道,這些「超現實」的所在,曾是同胞手足生活的地方,是真實得無以復加的生活。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內,收藏著大量地震災區收集來的鐘錶時計,時間統一靜止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川老縣城廢墟中的景象一樣靜止在十年前:扭擠在一起的沙發桌子椅、垂吊在半空中的吊燈、逃生遺落的球鞋、破碎的黑板上寫滿粉筆板書、布滿灰塵的小熊玩偶掛在窗框上——大部分的建築都變成了一堆平面的碎片,掩埋一切。

這裡已沒有人存在。

筆名「重慶葦子」的青年藝術家盧葦在地震遺址前望著殘垣斷壁久久不願離去。她想起自己在地震時正上著生物課,老師有序指揮,大家跑到操場避難。她試圖與父母取得聯繫,但是手機始終沒有信號。站在這裡,這個女孩切身感受到掩埋在地下的人們那一刻的慘烈與絕望。

「人在自然面前太過脆弱」,青年藝術家蔣哲夫在廢墟前感嘆。保留下來的遺址廢墟是為了銘記這是一時刻,也是為了涅槃重生,「再回頭看到北川新縣城的建設,人類戰勝困難的意志力更值得佩服。」

《黎明》

規格 60 × 80 cm

蔣哲夫

蔣哲夫準備離開北川老縣城遺址時,看到一個正在吹泡泡的小男孩,他對周圍嚴肅莊重的氣氛沒有感到不適。蔣哲夫把小男孩畫入創作畫中。時間流逝,隨著新一代人的成長,當地人也逐漸從陰影中走出來。

- 2 -

北川震後重建的速度超乎想像,這是藝術家們採風北川羌寨,與當地居民溝通交流後的感嘆。

楊賢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遇見正剝著玉米粒的李德興奶奶,她已經72歲。楊賢當即決定要把這個場景畫出來。李奶奶說,她嫁到這個村已有50多年。十年前地震時,地面如波浪般起伏,把正在睡覺的她狠狠從床上甩到地面,「當時怕的要死,以為這房子要塌了」。幸運的是,羌寨並沒有在地震倒塌,正在縣城讀書的孫子、孫女也相安無事。

震後,為了生活,她的媳婦開設農家樂,接待八方來客。而自己種植近20畝枇杷樹,「每年農曆4月,枇杷成熟時,許多人開車上山收購枇杷,去年賣了近7萬。」但最令李奶奶笑得合不攏嘴的,是自己的後輩讀書出息,孫子在成都開了一家傳媒公司,孫女在成都一所中學教書。

《豐收》

規格 60 ×60 cm

楊賢

楊賢在創作畫中描繪北川人民的辛勤勞作與豐收成果。震區人家並沒有被地震壓垮,反而更努力生活,就像羌寨石縫中開出的鮮花,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吉娜羌寨被稱為「北川第一村」,是地震後最早建成的羌族寨子。地震後重新修建的院落,偉岸的碉樓傲然挺立,碉樓外牆淡雅素潔。房頂上,白石兀立,插著各式旗幟。

《吉娜羌寨的碉樓》

規格 60×80 cm

重慶葦子

重慶葦子的創作畫中描繪了羌族人歷代傳承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碉樓,藍綠冷調,天空戰雲密布,重建後的羌寨蒼涼中透著美,展現了羌族人民堅韌的精神。

藝術家現場作畫引得不少羌寨居民的圍觀,33歲的王成華帶著快2歲的小兒子在一旁靜靜看著。聊起震後生活,她在吉娜羌寨開著一家民宿,老公打算外出打工。12歲的大兒子在擂鼓小學上五年級,地震時大兒子只有2歲,有段時間只要說到地震就嚇得哇哇大哭。「現在他一點兒也不害怕,喜歡玩電腦打遊戲。」

在川美國畫系研究生黃琳珺的畫筆下,吉娜羌寨中開小賣部做生意的一對母子成為了她描畫的模特。

《吉娜晨風》

規格 50×50 cm

黃琳珺

黃琳珺的國畫中描繪吉娜羌寨一個普通的清晨,一位母親正在準備擺攤,她未滿10歲的孩放下手中的玩具跑來幫忙的故事。

「喜歡這種平淡的感覺,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黃琳珺手中的炭筆在畫布上飛舞,「十年了,大家又回歸到平常生活。」

- 3 -

真正讓5位青年藝術家感受到新北川生機蓬勃的時刻,是他們來到北川縣安昌小學,和10位當地小學生一起進行美術創作。

對於這群平均年齡只有十歲的小學生來說,那場災難帶來的苦痛與悲傷並未存入他們的記憶。他們握著畫筆,圍坐在青年藝術家身邊,嘰嘰喳喳地聊著他們眼中的家鄉,他們喜愛的事物,他們的夢想。「我想畫國畫、畫故宮。」「我想畫恐龍,因為從來沒有見過。」

兩小時內,花草、樹木、白雲、山河、房屋被孩子們畫了出來,漂亮又充滿童趣的色彩填滿紙上。

「我的作品叫做《彩色的家鄉》,我畫了北川羌族的碉樓,三位穿著羌族民族服飾的姐姐圍著篝火跳舞,畫中有一條安昌河,河水正慢慢地向下流,河邊還有一群羊在吃草,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北川。」小學四年級學生周暄想通過繪畫讓更多人知道家鄉的美麗和人民的勤勞。

重慶葦子指導的四年級學生張艾嘉,則在畫筆下描繪了自己五口之家幸福安逸的美滿生活。關於那場大地震,張艾嘉都是從爸媽口中聽到,「我希望未來家鄉不再受到大自然的摧殘」。

此次北川採風寫生活動中,5位青年畫家創作的20餘幅作品,與安昌小學學生共同創作的10幅作品,描繪出震後10年來北川呱呱墜地的新生命、拔地而起的新城鎮、逐漸開啟的新生活。這些作品,最終將在520拍賣節期間,於5月12日當天在全球最大、最活躍的在線拍賣平台,阿里拍賣上進行公益拍賣。

此次公益拍賣由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拍賣、四川美院、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姚明愛心基金會一同合作,共同承擔30餘件作品的網上發布拍賣工作。而拍賣所得,將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姚明愛心基金全部捐贈給北川青少年體育教育。

舊事,死去的人不會消失,腦中記憶,生活的痕迹,思念會被傳達。

新生,太陽升起,小樹成長,活著的人們懷揣著記憶努力前行。

「未來,我想考進中央美術學院。」

「我想成為一名漫畫家 。」

「我長大後要做一名軍人,保衛國家,向大地震中參與救援的解放軍叔叔致以敬意。」

孩子們的夢,映照出新北川的未來。

未來,總是耀眼而美好。

打開手機淘寶,搜索「拍賣」或長按識別二維碼參與公益拍賣。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廣告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進入520拍賣節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文摘 的精彩文章:

致女人:千萬別嫁給「心窮」的男人!
被癌症性格毀掉的中國婚姻

TAG:水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