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不要好話一籮筐,別人卻把它扔一旁
有時候我們真心想幫助別人,也把自己認為無比正確的建議告訴對方,可是話是倒過來翻過去地說,對方就是聽不入耳,或者只當耳旁風,這時候我們就要多看看鬼谷子的揣摩之術。
鬼谷子說: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大意:如果不能周密切實地審時度勢,權衡利害,就不會知道強弱情況;如果不能周密地揣度形勢,便不知道其中隱蔽情況的發展變化。
以上的關鍵詞是「強弱輕重」、「隱匿變化」,而知道這些的前提是「審」。如何審,自然就是揣摩,而揣摩的要點是什麼,也是本文重點要講述的問題。為了理解這一點,先看案例。
案例一:
戰國時,趙國的公子平原君對謀臣馮忌說,「我想要向北進攻上黨,再出兵攻打燕國,怎麼樣?」
馮忌回答說:「不可以。那秦將武安君白起趁七次戰勝趙兵的威勢,和馬服君之子趙括在長平之下大戰,把趙國的軍隊打得大敗,趁機用他的剩餘兵力包圍了邯鄲城。趙國用七敗的余兵,收合了破散的敗兵守衛邯鄲城,然而秦國的攻城部隊卻在邯鄲城下弄得疲倦不堪,趙國堅守不可攻破的緣故,是因為攻城困難防守容易。
(馮忌知道平原君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估計是秦國沒有攻破邯鄲,而他也在守城時與百姓共患難,有些功勞,所以又有點飄飄然。於是他就先講清楚事情的真相,讓平原君知道秦趙的強弱形勢,以及優劣對比。)
如今趙國沒有七勝的烕武,燕國也沒有長平之戰的禍患。趙國的禍患還沒有報復,卻想要用疲倦之師去攻打強大的燕國,這是使弱趙做強秦那種攻打邯鄲一樣的事情,而使強燕做弱趙那種守衛邯鄲一樣的事情。如果秦國用休整的士兵趁著趙國疲倦突然打過來,這就是強大的吳國之所以滅亡,而弱小的越國之所以稱霸的原因。所以臣下沒有看見燕國有什麼可以進攻的理由。」平原君說:「太好了!」
(第二段分析得更精彩,馮忌把秦趙與趙燕進行類比,道理立刻一目了然。然後馮忌知道平原君喜歡看書,對前面的歷史和戰爭都很了解,於是他又舉了吳越的戰例,向平原君指出禍患的可能,平原君彷彿就看到災難就在眼前,非常具體和生動,更有說服力)
案例二:
劉備得了荊州和西蜀,大家都勸劉備自稱帝號,劉備不答應,諸葛亮勸說:「從前吳漢等人開始勸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稱帝登基,世祖推辭不允,先後推讓四次,耿純於是進言說:『天下英雄對您十分景仰,希望追隨您得到各人想得到的東西。如果您不採納眾人的建議,大家就會各擇新主,無人再跟隨您了。』世祖感到耿純的話很在理,於是答應了眾人的請求。
(劉備是漢室後裔,諸葛亮拿劉秀的例子勸說劉備,讓他覺得有親切感,而且使他感覺祖輩有先例在先,自己可以仿效,打消了內心的負罪感)
現在曹丕篡漢,天下無主,大王乃劉氏皇族後裔,承漢室世系即位登基,此乃合情合理之事。士大夫們長期追隨大王,歷經艱辛困苦,也是希望像耿純所說的那樣能建下尺寸之功啊!」劉備於是即位稱帝,冊命諸葛亮為丞相。
(諸葛亮知道劉備一向對外號稱仁義,如今曹丕先稱帝,部下跟隨他出生入死,也該得到封賞。然後諸葛亮再拿出殺手鐧,如果還是假意推脫,就會讓人寒心,隊伍就不好帶了,人心一散,再想聚攏就很難了。這一席話說得劉備心服口服,不得不言聽計從。)
故事講完了,我們再回頭看看揣摩的要點。無論是馮忌,還是孔明,都準確地把握了當前的形勢,摸清強弱、多寡、優劣等因素。同時他們也都充分地了解對方的心理,幫他們把思想疙瘩解除掉,放下包袱,才能不站在對立面,從而認真思考自己說得道理。最後,把對手的意見否決了,還要為他提供更好的對策,使他感到自己確實是為他著想,於是就心悅誠服了。
所以鬼谷子告訴我們,即使有賢明君王的大德,有上智之人的聰慧,若無忖度時勢,探人心理的揣情之術,面對著隱藏了真相的事情,也依然不能識破它。由此可知,揣情之術是策劃事物的基本條件,遊說人主的基本法則。
※鬼谷子智謀:與人合作要不卑不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陸遊的兩首鵲橋仙,說出了人生的真諦,沒讀過還不算太遲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