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發:五月底的香港佳士得,再推洪氏珍藏古典傢具專場

首發:五月底的香港佳士得,再推洪氏珍藏古典傢具專場

1996年絕對是中國古典傢具近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份。

1996年9月19日,紐約佳士得總部大廳舉辦了一場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傢具博物館專場拍賣,107件中國明清古典傢具100%成交,其中,一件十七世紀的黃花梨大理石插屏式落地屏,以110萬美元高價成交,首次衝破中國傢具百萬美元大關,創造了當時國際拍賣市場上少有的奇蹟,這次拍賣被業界稱為「中國古典傢具躋身世界級重要拍賣品行列」的標誌。

前加州文藝復興山莊中國古典傢具博物館三個展覽室的景觀

拍賣歷史上首件衝破百萬美元的中國傢具:黃花梨、鐵力木鑲大理石屏風,1996年的成交價為110.25萬美元。

1996年還有一顆重要的種子:一代「古董之父」安思遠為香港藏家洪建生、王家琪梳理出版了他們的藏品圖錄《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上冊,下冊於2005年出版)。

這套跨越二十年時空的圖錄,收錄了洪氏所藏木器逾百件,完成一代超級古董商與超級藏家的華麗對接,無論是圖錄的攝影還是論文質量,此後都難出其右。

安思遠

《洪氏所藏木器百圖》封面

《洪氏所藏木器百圖》扉頁

繼2017年秋拍佳士得在香港為洪氏舉辦專場,2018年春拍,佳士得再次在紐約推出8件洪氏傢具,並取得不俗的佳績。

5月底的香港春拍,佳士得繼續推出「洪建生珍藏中國古典傢具」小專場。

這次依然是8件拍品,材質卻涵蓋了黃花梨、紫檀與雞翅木,形制上也包括了羅漢床、圈椅、條桌、盆架、官帽椅、交杌、酒桌、案頭櫃,件件不同,頗多看點,稱得上是一場「小而精」的特別專場了。

「退藏」受佳士得委託,獨家首發此次春拍即將亮相的洪氏珍藏,其中包括了《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的封面——紫檀圍子羅漢床。

一起來先睹為快:

清 十八世紀 紫檀圍子羅漢床

80 5/8 in. (204.2 cm.) long

HK$4,000,000-6,0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2冊,香港,2005年,頁102-103,編號46。

羅漢床在傢具中屬於重器,黃花梨、紫檀這類名貴木材所制者,都是市場上較難見到的品種。尤其是紫檀,由於材料的罕有且難有大料,以之製作羅漢床,往往是官宦人家甚至帝王將相才有這能力。

羅漢床三面圍欄採用豎欞格式,家具行習慣將這種樣式稱為「梳背式」。豎欞格上方另設一格,背四側三,設打窪雙環卡子花。卡子花和豎欞格往往是並用的裝飾手法,卡子花可以使得欞格更加空靈、輕巧。

一周的豎欞格,使得坐卧其中的人,恍若身處幽篁里,聞蕭蕭颯風,看光影舞弄。

圍子的設計和園林里的隔斷有相通之處,隔而不斷,只做視覺和心理上的劃分,讓空間更加有層次。當然,也不耽於倚靠。三面圍子高度相同,想是設計者再竭力避免因高低錯落而打破欞格的韻律感。背面圍子和側面圍子交接的地方暗藏有豎棖,滿足力學上的需要,藏而不露,又不影響視覺,保持著空靈的風貌。

清 十八/十九世紀

紫檀摺疊式六足面盆架

26 1/8 in. (66.3 cm.) high

HK$600,000-8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2冊,香港,2005年,頁148-149,編號76。

盆架有高矮兩種,高者背後兩腿升高約一人許,設橫棖上挑為搭腦,中間設牌子,一般有雕刻裝飾,下方設有皂盒。矮者則只設六足,或為固定,或可摺疊。本例屬於後者。

硬木盆架的存世量並不太多,應該是其結構較為纖巧,加上使用頻繁,難於持久,而紫檀所制者無疑是更為珍貴,目前所見公私收藏資料中,寥寥可數。

盆架為可摺疊式。六腿,其中對設的兩腿間為通直的橫棖,棖上開孔,容納一個圓盤式構件,另設四根短橫棖,末端開口卡住圓盤式構件,用金屬鉚釘上下橫穿為軸,這樣四個橫棖可以帶動腿足摺疊於固定的兩腿處。這種結構既節約空間,又方便攜帶,但製作難度要稍高。腿足上端出頭,雕為仰俯蓮式,形如柱頭。下方有斜撐的小角牙,既有裝飾作用,又提供力學上的支撐。

上方橫棖和腿足交接處有銷釘加固,顯示出這是南方江浙地區木工常用手法;下方橫棖作透榫交接於腿足,施蓋帽榫墊片擋住透榫的橫茬,顯示製作之精細。這種上下榫卯的變化,應該是結構方面的考量。腿足轉角起委角線,不覺其方楞。

十七/十八世紀 黃花梨折腿酒桌

37 in. (94 cm.) high

HK$1,500,000-2,5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1冊,香港,1996年,頁120-121,編號40。

摺疊式傢具因便於收存。易於攜帶的雙實用性而盛行於明代。然其結構因過於簡約,在頻繁開關之後又極易損毀,致使現今之存例數量仍為少數。

是件拍品是折桌類中之孤品。長桌腿在收攏後仍能與方形槽口相連。斜棖無論是支撐案面所用,或是作放下後之腿足,整個摺合開收過程甚是流暢。

此桌樣式,又可名「高低桌」。桌上部為插肩榫炕案式,冰盤沿方直,下方收進後往外翻細線。腿足箭腿式,不做雕飾,唯輪廓略挖出花葉狀,下端略似寶瓶,有「平安穩定」的寓意。插肩榫上部裁口處甚寬,顯示酒桌的製作年代較早。牙板較厚,這是因摺疊式結構,需要更加堅實的構件。直牙板,只在靠近腿足處略挖出波折,以期與腿足的交接不至於太突兀。

花葉腿內側作孔,容納四條腿足上的軸頭,這樣腿足可以往裡摺疊。圓腿足,之間設雙棖,下棖亦作軸頭納入腿足,可以轉動,其上再設斜棖,斜棖末端的橫棖頂在桌面下穿帶處,則四條腿足撐起,不用時放下斜棖,腿足以此摺疊在桌面下,牙板剛好掩蓋住腿足,變為矮桌,亦方便運輸攜帶。

摺疊式桌多以楠木、槐木、榆木、鐵梨木等較廉價的木材製作,以珍貴的黃花梨製作者絕少,應該是皇親貴胄用具,非一般百姓所能有。

十七/十八世紀

黃花梨嵌大理石四齣頭官帽椅一對

Each: 38 3/4 in. (98.4 cm.) high

HK$2,800,000-3,5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1冊,紐約,1996年,頁62-63,編號11。

在椅具中,四齣頭官帽椅是收藏家重點追逐的對象,因為這類椅具造型為中國椅子中最為經典者,如同用餐時的正餐,是必不可少者,當然,成對的椅子更受青睞。

相比而言,此對四齣頭官帽椅是同類中較為小巧玲瓏者,望之即感覺是來自園林亭台之中,與江南園林的秀巧和精緻如出一轍。

直搭腦,圓截面,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中段截面留有弧嘴兒,可以和靠背板自然順暢的交圈。靠背板為三攢四抹式,上下橫設抹頭,再分別與搭腦和座面相接。橫豎棖起混面,兩邊有壓邊線。上部如意形開光,令人驚喜的是開光內露出鑲在背後的大理石,白質黑章的大理石和黃花梨木色對比映襯,清新跳脫。中段鑲嵌大理石板一塊,成對的椅子上大理石紋路各不相同,一如雪山皚皚,一片蒼茫,另一如春江碧水,遠山含翠,氣象空靈而變化萬千。下段刀牙板亮腳,弧度優美,亮出背後的一段大理石。

中國藝術有以虛當實、計白當黑的手法,具體表現在椅子的靠背板上,就是上下兩段往往採取鏤空的裝飾,如同留白,此椅的設計是在本來留白的地方襯以變化萬千、以自然為象的大理石,恍若移千里大山大河於方寸之間,卻是另一番的妙處。

直扶手,末端微微外撇。所見此類結體的四齣頭官帽椅都是這種做法,應該是避免直線條帶來的僵硬感,但是,微微撇出的一段,意味著在製作時需要更大的材料才能挖出。扶手和鵝脖交接的地方設有小角牙,筆者淺見此處的設計並非是力學上的考量,而是為了打破出挑扶手的呆直,橫豎兩個方向自然銜接。鵝脖退後安裝,不再設聯幫棍。

素混面座面,下四面設刀牙板,曲線流暢而優雅。圓腿足,腿足間連以步步高趕棖,足端又銅套足,起加固保護的作用。

十七/十八世紀 紫檀霸王棖條桌

69 1/2 in. (176.5) long

HK$4,000,000-6,0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1冊,香港,1996年,頁160-161,編號59。

黃花梨的條桌屬於較為經典的樣式,有一定的存量,然而紫檀所制者,委實少見。

紫檀條桌的造型甚簡,素冰盤沿,直矮束腰,直牙條,邊緣起柔韌的陽線,與腿足柔和交圈。矩形直腿足,一落直底,內翻馬蹄腿挺拔穩重。四腿間另裝霸王棖,力學上更加科學,條桌方可耐久。

清 十八世紀 紫檀圈椅一對

Each: 35 5/8 in. (89.8 cm.) high

HK$3,800,000-5,0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2冊,香港,2005年,頁38-39,編號14。

圈椅是經典的明式傢具品類,其流線型處理的椅圈如同馬蹄倒扣,自上而下,柔和而自然的律動,配合以下盤的長方形,天圓地方的造型法則形成了穩定、自然的持續感和美感。不出頭圈椅是圈椅中比較少見者,其椅圈曲線至扶手處並不斷開,而是與扶手柔婉地聯為一體,一直延伸開來。

座面冰盤沿渾圓飽滿,下面的羅鍋棖和矮老結構,簡潔空靈。靠背板寬厚安舒,整體造型不妍巧,不瑣碎。紫檀的質感恍若黑玉,稍有光線的變化,如玉般的光澤就隨著圈椅扶手曲線的輪廓流動變化,為凝重如雕塑般的椅子賦予活力。

十七/十八世紀 黃花梨帶踏床交杌

23 15/16 in. (60.8 cm.) high

HK$1,200,000-1,8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2冊,香港,2005年,頁48-49,編號19。

晚明至清初期間所制之交杌現存例中,於杌腿下方帶踏床之設計實為罕見。安思遠估計這件交杌極可能特別充作轎椅之用。其雙側均帶腳踏的做法,可使乘轎者或負轎之人於登轎上下來往的過程中,便於調轉方向,使乘客能永遠面向前方。

交杌是坐具中歷史最為悠久者,伴隨著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進入中國,發展至今,達近千年之久,諸如敦煌北魏時期壁畫中即已有交杌的使用,至宋元時,交杌甚為流行,由於其可以摺疊,是出門非常便攜的工具。東鄰日本已經保留著席地而坐的方式,坐具的應用並不甚廣,但是交杌依然是重要的坐具。

交杌的樣式,自出現起至今,無多大變化,唯一的變化在於約宋元之際,開始出現帶腳踏的交杌。此件交杌之奇特,在於兩面設腳踏,這意味著交杌只分正側,不分前後,是比較複雜的樣式。黃花梨交杌的其他構件,都保持了古樸簡潔的風格,座面大邊採用素混面壓邊線做法,腳踏牙板則做成優美的壼門曲線。

交杌上另附有厚實的銅飾件,既有加固結構的作用,又美觀大方,起裝飾作用。

清 十八/十九世紀

雞翅木五屜案頭櫃

15 5/8 in. (39 cm.) high

HK$200,000-400,000

著錄:安思遠,《洪氏所藏木器百圖》,第2冊,香港,2005年,頁128-129,編號64。

中國傢具的用材,往往會選擇一些木紋曲折變化、成山巒水石狀者,故而多稱「文木」,常見有黃花梨、楠木、櫸木、雞翅木等,以木紋本身的紋路為裝飾,這是中國文化中提倡天人合一,推測自然的體現,亦是古人在人工與自然之間取捨的結果。雞翅木古稱「鸂鶒木」,鸂鶒為古代一類類似鴛鴦的水鳥,多出現在唐代詩歌中,以鸂鶒為名,自然是形容這種材料紋路璀璨,恍若鳥羽。古代雞翅木多為褐黃色相間,紋路變化豐富而色澤沉穩內斂,變化完全,非常耐看。

此箱最動人處即是兩扇櫃門,以獨板製成,上下段加有抹頭。其木紋若春山相簇,又如水波乍起,氣象萬千,觀之不盡,不得不讚歎造化之神奇。箱門上飾有銅菱花形面葉,菊瓣形墊片,尚有凸字形吊牌,門側面為方合頁,箱的兩側設有柿蒂形墊片,凹字形提手,這都是清代早期傢具常見樣式。箱內設抽屜五具,三層,上面通設一具大抽屜,下兩層各設抽屜兩具。

底座為反冰盤沿式,在下端浮雕出壼門式牙板,至兩端為對翻的卷草葉,亦如腿足。雕刻風格高古,有濃厚的明代山西地區雕刻風格。

這應該是一件古代文人陳設案頭,放置文房器具所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之家 的精彩文章:

今天去看一套皇宮椅,朋友問這是不是海黃,老闆笑了
博古架:中國人骨子裡一份精緻而從容的優雅!

TAG:紅木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