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坦克與美國坦克為何都扛不住中東戰場?其實它們都一樣

俄羅斯坦克與美國坦克為何都扛不住中東戰場?其實它們都一樣

原標題:俄羅斯坦克與美國坦克為何都扛不住中東戰場?其實它們都一樣


對當代主戰坦克,兵器迷大都相當熟悉。甚至達到如數家珍的程度。至於當代主戰坦克的發展有些什麼特點,恐怕就不一定說得清楚。小編認為,可以用四句話來加以概括,那就是兩大流派,各有千秋,群雄並起,殊途同歸。




▲戰後一代坦克的代表——T-54和M-48



▲二代坦克的代表——T-62和M-60





▲三代坦克的代表——T-72、T-80和M-1


一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坦克的發展有兩大流派。一派以原蘇聯的T系列為代表,從T-54/55、T-62、T-72,T-80一直到最新式的T-90坦克。一派是以美國的M系列為代表,從M48、M60,一直到最新式的M1A2坦克。大體上,原華沙條約各國及相當一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軍隊以裝備T系列坦克為主;而北大西洋公約各國軍隊,則以裝備M系列及與之類似的坦克為主。



▲T系列坦克外形十分緊湊

T系列坦克十分重視總體布置,總體結構十分緊湊,外形低矮。為此,甚至嚴格限制坦克乘員的身高在1.65~1.68m以下。生產T系列坦克的國家能充分發揮計劃經濟的優越性,便於組織各部件的專業生產,便於大量製造,因而表現出T系列坦克的價格較低、生產數量大的特點。相對地講,各系統所採用的技術不算最先進,這樣,在和M系列坦克的對抗中當然要吃些虧,但對乘員的素質要求不算高,經過短期培訓即可以當乘員,還可以以數量對質量來取得優勢。



▲M系列坦克外形高大,設備先進,裝甲堅固


而M系列坦克則大都重視部件的先進性,走質量取勝的道路。武器、推進、防護三大系統的各部件的性能,一般都比T系列的相應坦克略勝一籌。但其缺點是形體較大,價格較貴,對乘員的素質要求較高。


有趣的是,原蘇聯的坦克設計師們總想在火力上能壓倒西方的坦克,坦克炮的口徑總要超出西方坦克炮5~10mm。如T-62為115mm,M60為105mm;,T-72和T-80為125mm,.而M1A1為120mm。但是,由於身管製造技術、彈藥技術及火控技術上的綜合差距,原蘇聯的坦克總是打不過相應年代的M系列的坦克。在歷次中東戰爭中是如此,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也是如此。這裡面當然有使用T系列坦克國家的土兵素質問題,但火力技術上的差距也是明顯的。




▲T-72坦克在海灣戰爭慘遭M1暴打


戰爭,是檢驗武器性能最好的試驗場。在T系列坦克和M系列坦克的對抗中,二者的優劣已經分明。大體上可以說,在局部戰爭、預先準備的條件下,M系列坦克優勢明顯。但在全面對抗、坦克大量毀傷、乘員急需補充的情況下,T系列坦克會顯示出它的優越性。所以,我們不能籠統說某種坦克就一定比另一種坦克好,而應該說兩大流派,各有千秋。


戰後坦克的發展,表現出兩強爭霸,群雄並起的特點。兩強是指美國和蘇聯,他們分別是M系列和T系列坦克的代表。這兩個超級大國不僅僅是坦克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軍隊中裝備的坦克數量也數一數二。截至1988年底,原蘇聯裝備54310輛坦克,美國為15012輛,居於第三位的是中國12050輛,第四位聯邦德國4895輛,第五位伊拉克4700輛。由於兩伊戰爭的影響,到了1990年,伊拉克的坦克數量達到5500輛,上升到第四位。居於第3、4、5位及以後的國家,從坦克的數量和質量的綜合評價看,無法和兩個超級大國相比。

目前,世界上能生產坦克的國家近20個,而裝備坦克的國家則超過110個,全世界現裝備的坦克總數達170000輛。其中,裝備坦克數量超過1000輛的國家約30個,而一些小國裝備坦克的數量只有幾十輛,甚至幾輛。





群雄並起,表現在一些國家在近一二十年內相繼研製出一批性能優秀的主戰坦克上。如聯邦德國的豹I(1979年)、美國的M1(1981年)、英國的挑戰者(1983年)、蘇聯的T-80(1984年)、日本的90式(1990年)、法國的勒克萊爾以及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1979年)等,都是性能優秀、各具特色的主戰坦克。可以說,各軍事國都獨立地研製出本國生產的主戰坦克。由於研製周期相對較長,又經過充分的試驗,這些坦克性能穩定、質量可靠,達到了很高的技術水平。兩強爭霸,群雄並起,和國際格局從兩極化到多極化的發展,表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它是「軍事鬥爭是為政治鬥爭服務的」這一基本原理的具體體現。




▲M1坦克與挑戰者2坦克外形非常相似


儘管當代主戰坦克的發展仍然是「兩大流派」,各國研製的新型主戰坦克也各具特色,但是,各國主戰坦克之間的差別正在逐漸縮小,兩大流派的坦克也在取長補短,互相靠攏,表現出強烈的「殊途同歸」的趨向。早期的坦克五花八門,形態各異,反映出坦克技術十分幼稚,處於探索時期。而當代主戰坦克不僅外形越來越接近,性能指標也大體上相差不多,它表現出坦克技術的成熟性,也反映出各國的坦克設計師們在力圖使坦克的三大性能均衡發展,沒有明顯的漏洞,使主戰坦克在戰場上具有較強的生存力。


概括起來說,當代主戰坦克所達到的技術水平是:戰鬥全重50~60t(原蘇聯的主戰坦克為45t),乘員3~4人,火炮口徑為120~125mm,有先進的火控系統,具有夜戰和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能力,發動機功率為800~1500馬力,採用液力機械式傳動裝置或多自由度行星變速箱,行動部分採用高強度扭桿或液氣式懸掛裝置,裝甲防護以複合裝甲為主,並有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等。連一向重視坦克機動性的法國和日本,其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也達到了50t以上。這說明,儘管各國坦克的發展道路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走到起來了。這就是「殊途同歸」的含義。它反映出各國的新型主戰坦克已達到相當高的技術水平。


▲反坦克火力也要求機動化(圖為中國反坦克發射車)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坦克和反坦克武器這一對「冤家對頭」,也在互相接近。不用說,坦克有三大性能。靠火力起家的反坦克武器也在向自行化、裝甲化發展,如自行反坦克炮、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等,也有了三大性能。儘管二者的三大性能有質的區別,但鬥爭的雙方在互相接近卻是事實。坦克-反坦克武器的趨同發展,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矛盾著的雙方互相鬥爭、共同發展的辯證關係,也是矛盾同一性的一種反映。


現代主戰坦克的戰術技術性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是由於在坦克技術中大量引入高新技術的結果。坦克火控系統可以說是高技術在坦克上應用的典型代表。直到戰後第一代坦克,還談不上有什麼火控系統,最多只能算是有簡單觀瞄儀器的初級火控系統,能完成坦克停止間對固定目標標(靜對靜)的射擊。而現代的指揮儀式火控系統是套複雜的自動化裝置,它涉及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紅外技術激光技術等。新式主戰坦克的坦克炮能在2000~3000m的距離上、在夜間完成坦克在行進間對移動目標(動對動)的射擊,命中率高達8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坦克發動機性能的提高,有賴於增壓技術、動態測試技術等的發展。而坦克裝甲的發展,則和新材料技術有密切的關係,象複合裝甲、反應式裝甲、貧鈾裝甲等,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技術水平。




▲現代西方主戰坦克內部設備非常先進


現代主戰坦克大量採用高新技術的結果,使坦克的價格大幅度上升。今天,新型主戰坦克的採購單價已經高達400萬美元以上。高昂的價格,東西方對峙的消失,使坦克發展的速度明顯放慢。但坦克不會停止發展,目前,現役主戰坦克的改裝、提高,將是坦克發展的主旋律。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環太平洋2》火爆中國院線,中國戰鬥機器人已成體系
印度導彈獨一無二:短程導彈用液體燃料,射程還不如空空導彈!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