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切盡在酒中?喝酒竟然還有這些講究

一切盡在酒中?喝酒竟然還有這些講究

中國人喜歡喝酒,喝酒可以助興,喝酒可以解憂。喝酒是一種禮儀、是一種文化,酒喝得好,是一種品位和修養。

酒能忘憂解愁,讓人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讓人游乎四海之外,能給我們帶來自由的歡樂。

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李白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酒讓生活愜意,率真,生活中的很多快樂因為有酒,而更加暖意濃濃。喝了酒,讓人更加率真活潑,拉近了與他人的距離。

李白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白居易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酒很風情,喝酒還是一件讓人心胸曠達的事情。酒能給人快樂,增添氛圍;讓人忘卻浮雲。

李群玉說: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熏。

杜審言說: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

有些不喝酒的人總覺得喝酒會壞事,認為喝酒是一件特別不好的事情。

其實不然,正所謂壺裡有乾坤,杯中容日月。把酒喝好了,喝來的是友誼,是感情,是豁達。

會喝酒的人,一般要具有以下優點:

能說會聊,會製造氛圍,會看人,會溝通,會社交,交友廣;

懂政治,懂經濟,懂娛樂,有情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內涵;

身體好,精神棒,能熬夜,能早起,有資本。

所以說,會喝酒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酒喝的好的人,做人一般也不會差。但中國酒桌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全部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就算不喜歡喝酒,也可以學一下,對你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與領導喝酒,領導相互喝完自己才能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可以多人敬一人,但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或是當天的主角。

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的狀態,但是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先敬人。

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說一句,我幹了,你隨意,方顯大度。

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確定他們確實想找人代。幫別人代酒,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

端酒杯的姿勢,應該是右手拿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但如果你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叫底下人怎麼做人。

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別人為啥要喝你的酒?

桌面上盡量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都有數,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

遇到酒不夠的情況,把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別人自己添,不要傻傻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到後面的人沒酒了怎麼辦。

在酒場上,東北人還流行這樣一句話: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膽量,四陪靠色相。

意思是說主陪必須是一群人中比較有地位的人,身份要麼和主賓相當,要麼高於主賓,要鎮住主場,主陪的主要任務不是喝酒,而是說話和帶動氣氛。

副陪的地位或年齡一般要低於主陪,他的主要任務是喝酒或結賬,但是帶酒的次數要少於主陪。

三陪,必須得特別能喝,輪到三陪帶酒的時候,要麼一口悶,要麼兩口乾完。

四陪更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潤果飲品 的精彩文章:

TAG:潤果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