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說shen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聽說shen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本文由享聽漳州出品,轉載請在開頭保留這行字,文末帶本號二維碼,否則視為侵權。

世界上有個名字

是只叫一聲,也觸動心弦

力大無比的存在

母親節快到了

初為人母的,懂得了媽媽的不易

調皮在外的孩子,還不知歸不歸

平凡母親已經足夠讚頌

但今天,我們要走近的

是一群很特殊的「媽媽」

她們給的愛無法度量

卻和孩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__

___

_____

「我啊,當奶奶的年紀嘍,可還是這群孩子的媽」

____

______

________

陳媽今年已經65歲,在福利院有10年了

是兒童部保育班的副班長

去年底,兒子勸她退休頤養天年

但她最終還是舍不下這裡的孩子

「很多都是因為身體缺陷被父母遺棄,

都是苦命的孩子。」

2008年4月

陳玉蘭從平和來到漳州市福利院

她坦言,剛開始是為了找份工作賺點錢

「做下去後有感情啊,就捨不得走了。」

寒來暑往滿滿十年

她已記不起自己經手帶過多少個孩子

但聊起這些孩子,她卻如數家珍

「有一個孩子,我接手的時候剛出生沒幾天,才兩三斤,太小了,我用瓶子裝熱水給他暖床。發燒了我好著急,趕緊抱到醫院去看病。後來被我養得白白胖胖的,被人領養了……」

陳媽臉上有自豪,眼裡卻泛著淚

談話間

一孩子邁著不太穩健的步子來到她身邊

陳媽抱起她說

「我們這小丫頭也有人家要啦,

過幾天就要被領走了。」

每次有愛心人士來領養孩子

陳媽就像自家孩子有了好的「歸宿」般開心

而把心裡的不舍默默收起

「孩子過得好,有人疼有人愛,我就放心。」

問她照料過的孩子哪個印象最深刻

這位樸實的農家婦人笑了笑

沒有,每個小孩都好,不偏心

她直說,這裡的每個保育員都特別好

不要只講她,大家都有愛心

__

___

_____

「弟弟有家裡爸媽照顧,

這裡的小孩沒有,更需要我。」

____

______

________

孫佳明來自廣西,嫁來漳州幾年

已經能聽懂閩南語,甚至還能說上幾句

雖是90後,卻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大女兒八歲,小女兒一周三

她說女兒喜歡爺爺,便托由公公照顧

她則和婆婆一起

到福利院照顧這些特殊的孩子

「家裡的兩個,加上這裡帶的四個孩子,

我已經是六個孩子的媽了。」

孫佳明來福利院不到一個月

看她給孩子換尿布、喂飯,已是得心應手

但她說,還得常常和年紀大的保育員請教

因為這裡的孩子不同

照顧的方法自然也要多些耐心、技巧

孫佳明正給孩子換尿布///

福利院兒童部的孩子

不少患有先天腦癱或者其它

大多是被遺棄的

有些已到了十五六歲的年紀

看著個頭、外貌還是幼齡的樣子

身體疼痛,他們只能靠哭鬧錶達

夜間值班照顧這些孩子時

一間房間的孩子哭了哄完

另一間的孩子繼續爆發哭聲是常有的事

那這個時候怎麼辦?

孫佳明樸實地笑了,說

「一直哄,有時哭哭鬧鬧累了就睡了」

怕我們覺得她的工作太累人,趕緊補充一句

「哄完,也不會整晚沒法睡,我還是可以睡。」

孫佳明雖然年輕

卻能在瑣碎的照料中懂得這群特別的孩子

她一邊給孩子喂飯,一邊說

「這裡的小孩其實你跟他交流,

他是知道的,只是沒法表達出來。」

或許她是從這些孩子的身上

看到了自己弟弟的影子

孫佳明在廣西老家的親弟弟有相似情況

弟弟十幾歲了,頭腦發育卻仍停滯於四五歲

小時候父母親忙著掙錢

孫佳明便常常幫襯著家裡照顧弟弟

但她明白,福利院的孩子又和弟弟不同

弟弟有爸媽照顧,這裡的小孩卻沒有

他們更需要自己

得知婆婆在福利院做保育員

孫佳明在哺乳期時曾來這裡看過孩子

當時就萌生了也來福利院幫忙的想法

只是自己的女兒還太小

只得等她一周歲了,才放心來到福利院

__

___

_____

有時一遍一遍教孩子,教到自己都哭了,孩子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____

______

________

盧老師是院里最「著急」的一位媽媽

她是福利院資歷最深的特教老師

她哭,是因為著急

實際上,許多孩子過了最佳康復期

但還是要搶在時間前面

因為隨著這些孩子年齡增長

行為、思維模式定型了

孩子學東西就更難了

她其實知道

有些孩子要融入社會並不容易

但最起碼,教會他們多一些

再多一些的生活自理能力

雖然孩子身體上有局限性

但作為特教老師要做的

便是最大限度挖掘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

沒有聽力語言,就從手語認知方面引導

左手偏癱,就開發他右手的能力

盧老師的辦公桌上堆著厚厚一疊材料

裡面詳細記了每個孩子的身體特徵

個性特點、教學方案、訓練計劃

短期目標、長期目標……

由於大部分孩子患有有多重殘疾和障礙

且已錯過了最佳康復期

有時候教會孩子一個字要兩個月

一個拿水壺的動作要教上半年

對孩子們來說

她是個專業的老師,同時也是個媽媽

「家裡的孩子有父母親陪伴,不缺愛。

這裡的孩子不一樣,

所以我常常更偏愛這裡的孩子。」

盧老師很少談及自己

教室里貼了滿牆的照片

她一張張介紹,說的儘是孩子們的事

這個孩子已經會分辨七種顏色

那個孩子已經能和你做眼神交流

......

說完又感慨,其實每個孩子都在進步啊

哪怕一點一滴

人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

但她說自己是個「有私心」的媽媽

而她渴望得到孩子們的回報

「我很希望看到孩子進步,

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

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提到孩子,盧媽媽的眼裡有光///

__

___

_____

「沒結婚,男朋友還沒有呢,

可我是"四個孩子"的媽媽」

____

______

________

曾旎也是90後

是福利院特教老師中年輕的一位

大學時曾到福利院當志願者

她忘不掉當失智的孩子學會辨認色彩時

內心涌動的感動與溫暖

來福利院工作的種子就這樣種進了心裡

曾旎大學時學的是美術專業

同屆畢業的同學不是進了學校當美術老師

便是進了藝術圈做起了職業畫家

她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路

父母是支持的,她找到自己熱衷的事

在她看來,這是一份很棒的工作

比畫出一幅傑出的作品都有成就感

「比如我帶的其中這個孩子,

一開始無法走路,經過半年時間

現在喊她的名字,她會朝你走來。」

「你覺得自己像老師,還是像媽媽?」

她說,上課像老師,生活上像媽媽

有時甚至是孩子的一個朋友

這些比尋常人家要敏感得多的孩子

初接觸時,身上總有防備與不安全感

只能與他們一點點的試探、親近

呈現善意、耐心與愛護

才能慢慢建立起親密感

曾旎記得畢業後剛來到福利院

帶的第一個四歲的男孩

她用了一年多時間

讓他從看見人就躲在角落的封閉模樣

慢慢展現出開朗的個性

後來被這男孩被一對荷蘭夫妻收養

當曾旎得知孩子要去國外生活後

除了不舍,更多的是害怕與擔心

一個連中文都無法清楚表達的孩子

去了國外該如何適應環境

她害怕這個敏感的孩子又回封閉的狀態

而她能做的

只是把關於孩子的表現、生活習慣與性格

儘可能詳盡地寫進檔案里,交接給這對夫妻

如今,她依然很想念這孩子

「還沒結婚,

已經體驗了當媽媽的感覺了哈哈」

在福利院,還有許多保育員和特教老師

也是這群特殊孩子的媽媽

我們無法一一盡述

也借著這期推送,為他們送上母親節的祝福

是她們用這一點一滴的耐心、善意與愛心

打造了這獨一無二的母愛

孩子本該是肆無忌憚地笑著

有人疼愛,可盡情調皮任性的存在

而福利院的這群孩子

卻像被生生剝奪了這種天性

電視劇《請回答1988》里有這麼一句台詞

這世上有很多事我們無能為力

也有不少生而為人的悲愴

在呼喊不得的艱難里

還好,有這樣溫情的存在

「媽媽」

采寫|陳細慧

編輯|陳燁玲

監製|李志軍 賴明楊

關注享聽漳州

享聽漳州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轉載須在文章開頭聲明來自公眾號享聽漳州(xiangting962)

未按此規定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微信號:xiangting96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漳州新聞廣播 的精彩文章:

你以為很low的一堆廢物,卻被「砍」出驚艷的世界
投訴無門?這些渠道你可以!

TAG:漳州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