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華人團隊帶來CRISPR新突破,1個月就能完成多年工作
趙惠民教授課題組。從左到右:趙惠民教授,Mohammad Hamedi Rad,Zehua Bao,Pa Xue,以及Ipek Tasan(圖片來源:L. Brian Stauffer)
本文轉載自「學術經緯」。
「過去,研究人員需要花上好幾年,才能敲除掉酵母里的每一個基因,」 趙惠民教授說道:「利用我們的CHAnGE技術,只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一個人就能做出酵母整個基因組的突變體。」
我們知道,在經典的遺傳學中,想要了解一個基因有什麼功能,最常規的方法,就是敲除這個基因,然後觀察生物出現了什麼異常。這個思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屢試不爽,為生物學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不可否認,這個思路本身也存在著技術上的瓶頸。
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經典模式生物(圖片來源:By Mogana Das Murtey and Patchamuthu Ramasamy ([1])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經典模式生物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基因與基因之間的間隔非常近,甚至會出現基因重疊的現象:一條基因里的DNA片段,同時也參與了另一條基因的組成。這就給常規的基因敲除手段帶來了不便。可以想像,如果移除某一條基因的片段,很有可能也會影響到另一條基因。這樣一來,我們就無法精準地知道單條基因的作用。
為了突破這個瓶頸,趙惠民教授團隊結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以及同源修復技術,開發出了一種叫做CHAnGE的工具。它能依靠CRISPR/Cas系統的高精確性,對單個基因的單個「字母」進行刪除。這樣一來,被影響的基因會由於出現「移碼突變」而被敲除,相鄰的基因則不受影響。
這項系統的設計(圖片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我們能在整個基因組裡引入單鹼基的突變。這能給相鄰的基因功能造成最小的干擾,幫助我們研究單個基因的重要性,」 趙惠民教授評論道:「這是前所未有的精準度。」
開發完這項工具後,趙惠民教授團隊也建立了一個突變酵母的文庫。任何研究人員只要花上50美元,就能獲得帶有特定突變的酵母。
除了加速基礎研究之外,研究人員指出,這項技術在工業上也有著實際應用。目前,酵母能協助人類生產乙醇、藥物、以及其他工業級的化學品。通過對酵母基因更深的認識,我們有望培育出有高產量的酵母,提高生產效率。
在CRISPR領域,已有多名華人學者做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我們祝賀趙惠民教授團隊的這項研究登上《Nature Biotechnology》,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華人學者帶來新的突破!
參考資料:
[1] New CRISPR technology 『knocks out』 yeast genes with single-point precision
[2] Genome-scale enginee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ith single-nucleotide precision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中國團隊最新發現: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或可治乳腺癌
※免疫細胞的衰老,主因是環境|Cell揭示根源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