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寧王之亂」 是怎麼回事?最終由誰平定的?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歷代封建王朝的皇族之間都有許多因為爭奪皇權而引發的骨肉相殘、父子相爭之悲劇,明代也不例外。明代最著名的皇族反叛事件,就是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從自己的侄子手中搶來皇位。到明代武宗年間,實際上也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皇族反叛,但最終歸於失敗。下面我們就簡單回顧一下這場內亂。
明武宗朱厚照
「寧王之亂」的「主角」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五世孫,朱權原本在「靖難之役」中對朱棣有極大的幫助,但後來遭到排擠打壓,封地遷往南昌,後來差點被謀害致死。弘治年間,朱宸濠繼承寧王之位。當時寧王府內的方士稱朱宸濠有天命,且受封之地南昌城風水上佳,城池東南有天子氣象,再加上明武宗一直沒有子嗣,朱宸濠因此而心懷異志。
朱宸濠與其手下李士實、劉養正等人密謀造反。正德二年(1507年)開始,寧王朱宸濠與皇宮中的宦官勢力勾結。重新獲得了藩王親兵護衛的特權。不久又開始在地方上掠奪民田,在王府內蓄養死士,私造兵甲。大才子唐伯虎曾經就在寧王府中,但後來看出寧王反意,於是裝瘋潛逃出去,這才留下一條性命。
唐伯虎
正德十四年(1519年),太監張忠、御史蕭淮等先後告發寧王罪行,武宗下旨收其護衛並歸還所奪之田。寧王眼看事情敗露,於六月十四在南昌起兵造反,詐稱武宗非明孝宗所親生,自己奉太后密旨,入朝監國,殺江西巡撫孫燧和江西按察副使許逵,集結兵力號稱十萬人,並發檄各地,指斥朝廷。迅速出兵攻佔了南康、九江,並計划出兵攻取南京,進而舉行北伐。
時任南贛巡撫,都察院僉都御史王守仁(即鼎鼎大名的王陽明)得知叛亂後,與吉安知府伍文定布告諸郡,舉兵勤王。能文能武的王守仁用計迷惑朱宸濠,使朱宸濠以為朝廷早有防備,叛軍在南昌不敢出動,王守仁乘機拖延時間集結兵力。七月三日,朱宸濠發現中計,親率軍隊圍攻安慶,遭到明軍頑強的抵抗,此時寧王用兵前線,卻忽略了後方布防,王守仁抓住戰機,於七月二十攻克了朱宸濠「老巢」南昌。寧王聞訊,急忙回救南昌,卻又中王守仁詐敗之計遭到伏擊。寧王眼見形勢不利,調九江、南康叛兵增援,企圖一決死戰。叛軍的大反撲迫使王守仁軍一度退卻,但伍文定身先士卒,斬殺後退者,王守仁軍重鼓士氣反擊成功,叛軍損失人數達兩千人以上。七月二十六日,王守仁火攻寧王聯結一齊的艦隊,殺其將士三萬餘人,朱宸濠父子及李士實、劉養正等皆被擒。「寧王之亂」至此結束,前後共四十三天,也可見王守仁等傑出的軍政才能。
王守仁
但「寧王之亂」的餘波尚未平息,由於捷報尚未送達北京,尚武好兵的明武宗自稱「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於八月廿二率萬餘官兵南下「親征」。明武宗到達涿州時,終於獲得捷報,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期間弄出不少鬧劇。十二月,武宗在通州處死朱宸濠,除寧王之藩,這次叛亂這才正式落下帷幕。
參考資料:
張廷玉等:《明史》
滕妍、曹大偉:《漫談王守仁的軍事成就》
江鳳蘭:《淺析寧王宸濠叛亂之原因及準備》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