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富與貴 貧與賤

富與貴 貧與賤

我們對於孔子的認識,似乎只是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那麼,富貴利祿如何獲取才會心安理得呢?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富與貴,財多為富,位高為貴。每個人都喜歡,都希望有富貴利祿,都希望自己有前途。這是每個人前行的目標和動力。但是如果不是按照正確的方法和途徑得到的,那就不應該接受。

貧與賤,乏財為貧,位卑為賤。是人人所厭惡的,即使一個有仁德修養的人,對於貧賤當然也是不喜歡的,雖能安貧樂道,但是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貧窮,爭取有所作為,得到當政者賞識。不以正道擺脫貧賤,也不接受。

不論是富貴還是貧賤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則立場,就是「仁」。如果一個人沒了「仁」就沒了中心。如果我們違反正義、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與地位,縱然取得成功,也會遭人唾棄,為人不齒。財富與地位有了,名聲卻臭了。即使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宋徽宗、唐後主雖然在書畫、詩詞方面頗有造詣,留下「深山藏古寺」,「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名篇,但是也成了亡國之君;民國時期的胡蘭成在文學上很有功力,不過是風流才子汪偽漢奸而已。

所以君子沒有「仁」這個境界難以真正成就一番功名,即使財富萬千,也不過是過眼煙雲。所以做學問的人要時刻保持仁德之心,「無終食之間違仁」,就是說沒有一頓飯那樣短的時間違背了仁的境界。有了仁這個境界無論是「造次」事發緊急突然之際,還是「顛沛」窮困潦倒之時,都能安然處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年曰 的精彩文章:

文以化人 文以載道
雖賢者 器小亦責之

TAG:年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