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在微軟的幫助下,星巴克想要向技術公司轉型

在微軟的幫助下,星巴克想要向技術公司轉型

編者按:FastCompany最近刊發一篇文章,介紹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是如何與新技術對接的。微軟幫了星巴克很大的忙。Harry McCracken採訪了星巴克、微軟的高管,讓我們了解背後的轉變過程。

星巴克將總部設在西雅圖SODO街區,可以想像,它會在那裡展示自己的高貴形象。自從Reserve SODO專營店開門營業,它的形象提升不少。Reserve SODO兩個半月之前開始運營,店鋪位於一樓,那裡之前曾是Sears Roebuck的配送中心。

當然啦,你可以在這裡喝到各種各樣的咖啡,不過新店也有一些獨特之處:員工走來走去,在桌上接收訂單;你還可以來到吧台,要一杯開胃酒;或者吃一點Princi(義大利手工烘焙和美食領導品牌)製作的披薩,它在Reserve專營店內開設麵包店,透過玻璃牆就能看到。

Reserve專營店用木頭與皮革裝飾,裡面有3700張彩色信息牌,介紹咖啡,座位多種多樣,例如,壁爐旁邊用椅子圍了一圈,在隱蔽的角落裡,你可以打開筆記本,安心工作。

Reserve SODO就是星巴克的未來。在未來幾年裡,星巴克準備開設1000多家類似的專營店,還會開設更多傳統店鋪,它們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叫作Reserve Roastery,另一種叫作Reserve Bar。實際上,Reserve概念只是星巴克未來願景的一部分。星巴克對技術也很感興趣,它想用技術裝扮全部店鋪(超過2.8萬家),每周店鋪要接待1億客戶,它想增強用戶體驗。

轉變似乎是悄悄進行的。星巴克CTO Gerri Martin-Flickinger說:「當你在店鋪內遊走時,會發現客人正在與客人聊天,咖啡師與顧客更願意互動。在星巴克,如果想讓技術發揮作用,必須增強體驗,而不是干擾體驗。」我們的採訪是在Reserve SODO店鋪的倉庫內進行的,坐在旋轉牆之後,架子上存放著1200袋咖啡。

Martin-Flickinger曾經在Adobe、Verisign、McAfee工作過,2015年來到星巴克,因為當時星巴克開始重視技術。在隨後的日子裡,Martin-Flickinger不斷招募人才,比如請來了工程架構高級副總裁Tal Saraf(之前曾在思科、亞馬遜、微軟工作過),零售核心技術服務高級副總裁Jeff Wile(迪斯尼前高管)。她還制定一套戰略:拋棄自己打造技術基礎設施的計劃,擁抱雲計算。

雖然星巴克與許多雲計算提供商合作,不過它與微軟的關係最深最廣。星巴克使用50多種Azure雲服務,還有其它一些工具,比如Power BI分析工具,它與微軟工程師密切合作,推廣新項目。一般來說合作是悄悄進行的,在本周舉行的微軟Build開發者大會上,合作被微軟一提再提,微軟CEO納德拉在主題演講中提到過,在增強型應用程序研討會、包容設計研討會上也提到過。

兩家企業都是1970年代創辦的,合作由來已久。25年之前,蓋茨展示微軟新技術,它可以將文字、圖片、圖表、聲音融合,放進一個文檔,當時蓋茨就介紹了星巴克是如何製作季度報表的。當時的星巴克剛剛才上市,只有165家門店。

星巴克還從微軟請來一名高手,Kevin Johnson,從2015年開始,Kevin Johnson擔任星巴克總裁,去年4月升任CEO。曾經Kevin Johnson是微軟Windows業務的負責人,甚至還是微軟CEO候選人。

2014年鮑爾默(Steve Ballmer)成為微軟CEO,他是星巴克董事會成員,直到2017年3月才退出。從星巴克總部Reserve專營店出來後,我又花了半小時前往微軟總部,與納德拉談論兩家企業關係。

納德拉說:「從咖啡豆到咖啡,星巴克的一切都因為數字技術轉變,但是沒有丟掉核心的東西。一起變革,這就是我們與星巴克的關係。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對他們說:『這是Office』『這是Windows。』我們是數字平台的核心部分。」

星巴克希望能像內行一樣談論技術,這種願望並不新鮮。有許多大企業是微軟業務的核心部分,星巴克正是其中之一。納德拉說:「我們與星巴克、波音、Maersk合作,就像過去我們與科技合作夥伴合作一樣,為什麼?因為它們也變成了科技企業,所以我們與他們合作。他們在消費性包裝產品、消費品牌、物流方面引進技術,這種變化相當耀眼。」

對於微軟來說,幫助星巴克找到通往未來的道路,不只對星巴克有利,也對微軟自己有利。它是微軟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提升業績,還有更大的益處。

規模與挑戰

對於星巴克這樣的大型零售企業來說,往往只有失敗了才會重視新技術。2012年,星巴克與Square合作,它向Square投資2500萬美元,在店鋪內部署Wallet智能手機App支付服務。第二年,Fast Company在全美測試,發現星巴克員工對於這種支付方式並不積極。最終,兩家公司分道揚鑣。

後來,和其它大型零售商品一樣,星巴克移動業務漸漸崛起。到了今天,美國消費者34%的訂單是用App支付的,12%的訂單從App下單,不是櫃檯,在3600個網點,高峰時間用App下的單佔到20%,甚至更高。

Saraf掌管星巴克面向客戶的技術,比如移動、WEB資產,他說:「我們的店鋪遍及全球,這個比例算是相當高了。」

因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用移動設備下單,星巴克店鋪的工作流程也要改變,星巴克必須尋找辦法緩解擁擠。

凡是星巴克引進的技術,都必須具備大規模部署的能力,必須具有很強的適應性。Martin-Flickinger說:「規模化是一件很難的事,在美國,星巴克大約有9000家店鋪,要達到這樣的規模很難,每家一店鋪都會稍有不同。店鋪的開設時間稍有不同,所以用的技術也會稍有不同。你所在的地方不同,網路也會稍有不同,因為我們的業務並不是所有地方都一樣。」

星巴克沒有安排現場技術專家,化解各種難題,如果技術網路癱瘓,必須快速解決,這是一大麻煩。每周技術平台要幫1億客戶完成交易,而且是小額交易。Martin-Flickinger說:「不能出現減速、備份之類的事。如果真是這樣,明天客戶就不會回來再買咖啡了。」

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搞清技術在星巴克店鋪是否適用,現場測試,讓咖啡師、客戶測試。凡是在全國店鋪使用的東西,星巴克都會先測試,包括新飲料、廚房設備。

星巴克技術主要依賴幾十個網點,也就是所謂的「技術直營店」,這些網點安置在西雅圖總部附近。Martin-Flickinger說:「我們希望可以隨心所欲做事,希望可以在店鋪呆上半天,希望可以觀察一切,希望可以了解店鋪經營者,希望可以了解吧台後的合作夥伴,希望能與他們建立聯繫,這樣就可以拓展我們的店鋪體驗。」

我所拜訪的「技術直營店」靠近亞馬遜設施,比如亞馬遜Go店鋪和Spheres,有許多亞馬遜員工拜訪店鋪,從徽章和衣服就可以看出來。它是1500個大網點其中的一個,使用1年前推出的軟體平台,名叫「星巴克Production Controller」,它可以處理配送、移動訂單事務,這樣咖啡師就能有更多時間泡咖啡,與客戶交流。

Production Controller為一個名叫「Digital Order Manager」(數字訂單管理)的平台提供支持,它可以簡化處理流程,比如追蹤咖啡訂單,確保客戶知道何時咖啡能準備就緒。這些工具只是一個好例子,證明「技術直營店」可以幫助星巴克優化技術。裡面的許多產品來自微軟,比如多種多樣的Azure服務,還有Surface平板。

星巴克物聯網

在星巴克Reserve SODO專營店,咖啡是用Clover X製作的,它是一台先進的飲料製作機器,在同一時間磨咖啡豆、泡咖啡,根據需求研磨,需要的時間不到30秒。星巴克花了很多時間研發Clover X,只在少數店鋪測試,沒有大規模部署的計劃。

未來,Clover X也許可以開啟一個新時代:始終提供新鮮的咖啡,不只如此,它還告訴我們,未來的星巴克會是智能的,始終與互聯網連接。在星巴克Azure雲服務中,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節點,它們收集實用數據,為遠程維護提供幫助。Martin-Flickinger說:「在未來3-5年里,我們的店鋪會引進幾十款物聯網設備。在過去大約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已經在努力了。」

運營星巴克店鋪有許多工作是平凡無奇的,但是「人與咖啡」卻是星巴克業務的核心,許多單調的工作可以用自動化技術替代。Wile說:「現在每一名員工都有一款設備,隨身攜帶,可以記錄冷容器的溫度,裡面有食物,還可以知道房後冰箱的溫度。為什麼不在裡面裝一個感測器,幫助員工記錄溫度,節省時間?我們正在測試。」

在每一間星巴克店鋪都有溫暖的烤箱,每一個都編了程,可以按特定時間加熱杏仁牛角麵包,時間由食品質量團隊設定。Martin-Flickinger說:「不論到哪一間星巴克店鋪,你所吃到的杏仁牛角麵包都是一樣的味道。」隨著菜單的進化,使用烤箱的知識也要更新,正因如此,星巴克才會用U盤將最新信息送到每一家店鋪。Martin-Flickinger:「我們是不是瘋了?為什麼不按一下按鈕,直接將食譜傳過去,那樣不是更好嗎?」

這一次,微軟又幫了忙。上個月,在舊金山RSA會議上,微軟推出Azure Sphere,它是一個面向互聯網設備的平台,有晶元、軟體、服務,設計時將安全擺在很高位置。Martin-Flickinger說:「這是一個變革性的平台。」她希望Sphere能夠成為星巴克物聯網平台的基石,讓公司可以將多家製造商的多款設備放進自己的網路,協同一致。

微軟鼓吹「Intelligent Edge」(智能邊緣)概念,Sphere正是概念的一部分。所謂智能邊緣,就是說商用設備可以輕鬆與網路連接,但是設備同樣具備強大的計算機,即使斷網也能繼續運轉。如果新概念能夠在星巴克等公司流行起來,那麼Azure就可以變得更強大,與AWS競爭。亞馬遜AWS是現代雲平台的定義者,它仍然是雲領域的主導者。

Satya Nadella認為,將Azure產品與「智能邊緣」連接,可以增強微軟的邊緣競爭力。他宣稱:「人們常說,亞馬孫建立了第一個超大規模雲業務,但這是以前,現在形勢變了,我們建立了第一個超大規模邊緣雲業務,我們是領先者。我很滿意。」

微軟的技術藍圖與星巴克高度匹配,在合作之時,人的因素仍然是相當重要的。Wile說:「為什麼微軟漸漸成為關鍵的合作夥伴?有一個原因:它不只將出色的技術解決方案帶給我們,還將出色的人才帶給我們。與微軟合作時,他的員工會空降到我們的開發團隊,幫助星巴克以更快的速度完成過渡。」

納德拉一直都在強調要將文化與技術對接,當微軟與星巴克這樣的企業合作時,他也很重視人的因素。納德拉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要增強微軟員工的自豪感,讓他們好好創造產品,服務客戶。首先要從傾聽、學習、共鳴、實驗開始,然後呢,知道自己犯了錯要勇於承擔,敢於修正。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也許軟體就像星巴克咖啡一樣,即使膨脹到很大的規模,也不能忽視人際關係。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阿里、雲鋒、Face+聯合領投的「Video+」,正在布局AI+文娛產業版圖
印度央行整頓加密貨幣受阻,民眾請願抗議、交易所正面迎擊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