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家姓尹姓,終於知道它的來歷,長知識了

百家姓尹姓,終於知道它的來歷,長知識了

尹姓是當今中國排名第九十一的姓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19%。宋元時,有大批尹姓遷徙,廣佈於中國南方地區。元末明初,尹氏族人由山東棗林庄遷徙到安徽、河南、江蘇等地;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尹氏族人由山西大槐樹、江西瓦窯屑等地徙於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廣人稀之處。明清時,有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又有尹姓渡海入台者。今日尹姓以山東、安徽、湖南、四川(含重慶)等省居多。全國約有228萬尹氏族人,山東為尹姓第一大省,約佔尹姓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二。

宗族特徵,歷史淵源悠長,經千年遷徙發展,興於甘肅天水,家世衣冠,南宋滅亡後逐步衰落。如今全國約有228萬尹氏族人,山東為尹姓第一大省,約佔尹姓總人口的12%。二、按照全國普通話發音標準,「尹」讀作「yǐn」,但有些地區依照古音韻讀「yǔn,允」。各支始祖,尹吉甫: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甫,尹是官名,周房陵(今湖北房縣)人。獫狁(古民族)遷居焦獲,進攻到涇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率軍反攻到太原,並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東)負責徵收南淮夷等族,並在朔方築城壘,遺物有青銅器兮甲盤。湖北有尹吉甫宗廟——建於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的房陵寶堂寺,瀘州有尹吉甫撫琴台遺址,山西平遙古城有尹吉甫點將台,湖北有墓和墓碑遺址。

尹思貞:唐開元間官終工部尚書,封天水郡公,謚簡。子二:長愔為北派祖,次憶為南派祖。愔二十傳至雯,元季由河南遷湘潭,占籍朱亭,為湘潭朱亭始遷祖;憶二十傳至震,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由瀏陽徙衡山縣,占籍尹家町,為衡山白果始遷祖。後裔遞衍遞蕃,星羅棋布,散處各地,是為瀏陽湘潭、衡山尹氏始祖。

尹鼎初:字儒黌,原籍江西吉州泰和縣灌塘,南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科中武魁,授指揮,官楚鎮永寶。元移宋祚,棄官卜居寶郡隆回四都大官田,生南沾、漳、河、國、楚、全、青、吾、慶、昌十子,派開十房,衍散邵陽、新化、武岡、城步、新寧、安化、寧鄉、益陽、長沙、沅江各地。南青七子才道,字必勝,由隆回徙居新化蛇田,轉遷溫溪大水,是為遷湖南新化尹氏始祖。

尹 鉉:北宋大儒程頤門人尹焞之孫,於南宋中葉由河南遷楚南,隸籍善化。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四修宗譜,是為長沙烏山尹氏始祖。尹 鑾:元泰定時期(約1325-1330年間)由山東棗林庄遷徙安徽壽州東鄉(今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史院鄉)立基。其後裔以其為始祖,現支系繁衍包含田家庵、謝家集、合肥、長豐、肥西、蕪湖、蚌埠、馬鞍山、壽縣等地。歡迎參閱鑾公後裔尹李傑博客等,道光三年(1823年)鑾公後裔初建尹氏宗祠,現為安徽省文物建築保護單位。此為皖中地區尹氏始祖之一。

尹雄飛:北宋太祖朝官嘉議大夫,世居茶陵火田,尹雄飛生尹昉,尹昉生尹革、尹晉。尹晉傳至二十四世尹一儀,於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自火田徙居湘潭竹埠港陳家塘;革尹傳至二十四世尹一進,於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自衡山七里灘徙居湘潭大壩壠。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竹埠尹氏三修族譜,是為湖南湘潭竹埠、大壩壠尹氏始祖。

尹如新:明洪武年間遷藷葉塘,是為湖南湘潭藷葉塘尹氏始祖。尹必誠:字天岳,明成化間由茶陵城北遷居湘鄉側水,復遷揚古峒。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纂修墨譜,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續修族譜,是為湖南湘鄉揚古峒尹氏。尹宣:明萬曆間遷居醴陵樟樹村,族人分布於攸縣,是為湖南醴陵樟樹村尹氏始祖。

尹天倫:為思貞公二十五世孫,明洪武間由江西永新沙田遷居湖南攸縣鸞山鎮新田。自五世始支分八房,長、七房無嗣,八房外徙雲南。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始修族譜,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續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三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四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五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六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七修,1990年八修,1999年九修。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建宗祠於茶背沖,是為湖南攸縣新田尹氏始祖。

尹盛:宋隆興年間自江西寧岡遷酃縣霞陽洞里,今炎陵縣沔渡鎮洞里村,是為湖南炎陵洞里尹氏始祖。尹京:為五代後唐時期衡山節度使,其子鵬飛遷霞陽上館。後人分居於十都太坪、城東草坪、王家渡瀧湖,是為湖南炎陵上館尹氏始祖。尹文光:明洪武年間自湖北江夏來縣開墾而定居於益陽,是為益陽縣東長樂街尹氏始祖。尹仕祖:字贊忠,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由江西豐城縣南門頭遷益陽五里桃林溪,今屬桃江。前與衡陽樟木鄉白鷺江尹氏合譜,2004年獨修支譜,是為湖南桃江桃林溪尹氏始祖。

尹紫營: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自江西南昌府新建縣鐵樹觀遷居岳陽黃沙街廖家山,七傳衍為三大房:璟公房居廖家山,景公房居周家沖,琛公房居黃沙街老街。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十修族譜,1994年再修譜,是為湖南嶽陽荷塘黃沙街尹氏始祖。尹友高:原居寧鄉一都關帝廟楊鶴沖,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遷居華容萬聖堂,是為湖南華容萬聖堂尹氏始祖。尹鼎福:尹思貞公二十二世孫,尹崇珂後裔。尹鼎福原籍江西,遷江南蘇州府,明洪武初期官至總兵,從上征討湖南等處,遂家於巋山(永州市芝山區油亭圩鎮巋山村)。如今在該村保存有民國三十一年的宗譜,是為湖南永州尹氏始祖。

基本信息,尹姓氏,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宋元時,有大批尹姓遷徙,廣佈於南方地區。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尹姓由山西大槐樹徙於河南、河北、江蘇、天津等地廣人稀之處。得姓始祖伊尹,據史料記載,伊尹本是一位聲譽極高的隱士,躬耕於莘氏之野。因其高才賢名之聲遍傳,商湯決心請其輔佐,三顧其宅之後,終得首肯。伊尹助商滅夏,功勛卓著,商湯對其恭禮有加,尊為「阿衡」。後商湯駕崩,太甲繼位,荒淫無道,伊尹為商朝社稷考慮,放逐太甲到桐,並代持國政,三年後,還政於悔過自新的太甲。據說,伊尹整整活了一百歲,當他去世後,帝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禮,孟子亦稱其為「聖之任者」。伊尹後人仰慕先人功德,便以其官職為氏,並尊其為得姓始祖。

歷史傳承,源於少昊氏,以邑為氏,據《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少昊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少昊之子般為工正,古籍又作「弓正」,主制弓矢,封於尹城,世稱「尹般」。般的後代多用封邑名「尹」作為姓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城(今山西隰縣東北)這個地方。西周滅亡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尹氏後裔為避免戎族的侵擾,也遷居洛陽附近。作為尹氏封邑的尹城也遷到了這裡,這第二個尹城(今河南新安縣東南),屬於東周王朝的「畿內國」,屬首都直轄。

《左傳》記載:魯昭公二十三年,由於捲入王位繼承問題,東周王朝與尹城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東周王朝派單子,劉子兩路軍隊沿洛河兩岸進攻尹城,被尹文公擊敗。公元前516年,晉國卿士趙鞅大合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隨後在趙鞅和荀躒率晉軍入周,佔領王城,這第二個尹城不久就不在了,族人遂散居於列國,以原先封邑「尹城」為姓氏,尹氏以此立姓。

出自西周太師兮甲,在周厲王時期,由於其殘暴的統治激起起了國人起義,周厲王被驅逐流放於彘地,周厲王病逝後眾大臣擁立太子姬靜,是為周宣王。周宣王即位後,任用賢臣召穆公、周定公、兮甲等為輔佐,整頓朝政,使日益衰弱的周室重新復興。兮甲的主要功業是討伐侵擾周王朝的少數民族,北拒獫狁,南征淮夷,由於兮甲的赫赫戰功,深受周宣王賞識,封其官名為「尹」,後來,周宣王又把鉅邑(今河北南安)賜給尹吉甫作為封地,兮甲位居師尹,其後人述其官職,庶長子伯奇以「吉」為氏,嫡子伯封以「尹」為氏。

出自羋姓,羋姓源於南方楚國,為「荊楚十八姓 」之祖,後有衍化為尹氏。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記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葉古祿特氏、音齋氏有漢化尹姓;滿族、錫伯族章佳氏有漢化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壯族、朝鮮族等均有尹姓分布。出自伊姓,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載:商代初年的相國伊尹(名伊摯)的後人有一支以伊尹的官職尹為姓。故這一支尹姓出自伊姓,出自少昊金天氏,通志·氏族略載,少昊金天氏之子殷被封於尹城(今河南省宜陽縣西北、新安縣東南,一說在山西隰縣東北),任工正,被稱為尹殷。他的後裔世襲工正,居於尹城,即以封邑為姓。

姓氏始祖,尹般(pán):據《路史·後紀七·小昊》:「小昊……次妃生般,為弓正,是制弓矢,主祀弧星,封於尹城,世掌其職」,「尹,般之封,今汾州。鄭樵說故尹地,及周為尹氏采,王符雲慶姓蓋亦作允(允格)」。春秋戰國,鳳岐公《尹氏源流考節錄》載:「周衰,散居仕列國」。兩漢年間,漢年間,先後有楚漢爭霸、王莽之亂、黃巾起義,動蕩的社會環境促使人口遷徙頻繁,漢高祖時的右丞相尹恢,兩漢之際的郾王尹尊,東漢光武帝時的尹綏,四處征戰,居無定所,這樣頻繁的遷陡活動,擴大了尹氏的地域分布。

使其足遍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尹姓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如漢武帝時的酷吏尹齊為東郡茌平人,昭宣帝時的太守尹翁歸為河東平陽人,東漢光武帝時的經學大家尹敏為南陽都陽人,和帝時的太尉尹睦為河南鞏縣人。東漢初年,撣舸一帶形成了龍、傅、尹、董四大著姓,據《後漢書· 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孫述時,大姓龍、傅、尹、董與功曹謝暹保境為漢」,這些遷徙的漢民為東漢統一西南地區做出了貢獻。

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天水、西州(今甘肅中部和西北部)一帶尹姓繁衍旺盛,遂成當地大族,湧現許多人物,如後秦尹緯,祖籍隴右天水,後秦尚書僕射、清河忠成侯。自幼胸懷大志,淝水之戰後天下大亂,他促使姚萇自立,成為後秦開國元勛。西涼開國皇帝李暠的妻子尹夫人,系天水郡尹文的女兒,後來隨父移居姑臧(今武威)。

她姿質秀麗,好學多才。在李暠創建的西涼政績中,授注著她許多心血和智慧,時人稱之為「李尹王敦煌」,故有天水郡望。南朝劉宋的虎牢關戍將尹沖,蕭詧朝大將軍尹正,唐工部尚書、天水郡公尹思貞,迪功郎、加授奉議大夫尹志貞等諸公,他們的祖籍都稱天水。朝鮮的坡平尹氏,也來源於中國天水,由唐代末年遷至朝鮮,可見天水尹氏影響之大。

隋唐,隋唐年間,尹緯六世孫尹惠,初居江陵。開皇七年,隋文帝徵召蕭琮入朝,尹歆隨之長安。隋煬帝大業中,為寧州司馬。唐高祖舉事,尹歆奔歸,後為御史大夫。為避高祖遠祖李歆諱,乃改名尹惠,其子尹思貞任刑戶二部侍郎。另有經學家尹敏,出南陽堵陽,後人遷居河北,在隋唐時發展成宗族大戶,故有河間郡望,北魏趙州刺史尹虛,抗擊徐敬業叛軍的的尹元貞,均出於河間。這一時期,史冊所載尹姓名人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會大環境卻讓尹姓處於一個繁衍平穩期。

兩宋時期,宋朝初年,由於北方遼國佔據著「燕雲十六州」,全國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中原地區的河南,後晉右衛大將軍尹暉遷居洛陽,成為洛陽尹氏的開基始祖。尹暉長子尹顯,字延勛,歷任磁、同、滁三州刺史,夫人符氏,與符彥卿有親。宋太宗趙光義於周朝娶尹顯之女為妻,可惜早逝,後被追封為淑德皇后,贈尹顯太傅、平陽王,夫人符氏為兩國夫人。保信軍節度使尹崇珂,尚書都官郎中、刑部侍郎尹崇瑞,皆為尹顯之子。

北宋年間,文學書法發展至大成,湧現出一大批著名文人,如范仲淹、歐陽修、蘇軾、司馬光等等,此時亦有尹氏文人出現,如歐陽修的好友尹洙,北宋文學家、世稱「河南先生」,所著有《河南先生文集》。另外還有世稱」河間先生「的尹源、宋朝儒學大師、和靖處士尹焞。宋朝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鐵騎的烽煙,北方漢族紛紛往南遷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時往江西、浙江、江蘇等地遷徙,這其中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事迹,族史有詳細記載,在此不作例舉。

元明清,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江西尹氏又繼續遷往湖南、湖北等省。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遷移四川、重慶等地。這種大規模的移民,加上各情況的個別遷徙,大約到了清朝中期,尹姓開始廣佈於南方各省。家譜,湖南瀏西尹氏族譜,著者待考,始修於宋朝嘉定年間,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七修,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八修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尹氏九修通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殘存「武岡州醪田派鼎初公支」世系一冊,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殘本十四冊。註:記事至清同治年間。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收藏愛好者勵雙傑處。湖南新化尹氏續修族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殘存世系四冊,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記事至清同治年間。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收藏愛好者勵雙傑處。

湖南益陽諶氏族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殘存「九甲長房」世系一冊,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記事至清道光年間。另有清道光二十一年四甲支、清光緒三十二年九甲支兩部,皆為墨印。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收藏愛好者勵雙傑處。湖南沅陵塘沖周氏譜,著者待考,殘存卷首一冊,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記事至清光緒年間,譜中僅「龍章」一節,數十餘篇。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收藏愛好者勵雙傑處。

南關尹氏六修族譜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尹竹軒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明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雲南羅平他谷尹氏族譜九十五篇,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平陸張店尹氏族譜,(現代)尹振保續纂,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始編木刻活字印本。湖南常寧尹氏家譜,著者待考,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衡山尹氏六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三年(1887)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尹氏家乘十二卷,(民國)尹允鰲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肆好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日照尹氏族譜,(民國)尹錫崧、尹日桂等纂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鉛印本十冊。中湘竹埠尹氏三修族譜十二卷,(民國)尹德芹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明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第發里尹氏族譜,(民國)尹啟熾編撰,民國末期手寫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江門圖書館、江門蓬江區白沙第發里尹氏宗祠。山東新泰新邑尹氏族譜,(民國)尹序倫編撰,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手寫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新泰市泉溝鎮魏家峪村尹承貴處。湖南尹氏族譜十八卷,首三卷,(民國)尹樹翰、尹濟青等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敦萃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十二冊。湖南新化尹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字輩排行,安徽,安徽渦陽縣尹氏字輩:學乃月新,顯良為純,建立文本,萬世國仁。安徽合肥淮南尹氏鑾公字輩:金、玉、水(感)、華(化)、草(成)、絲(加)、火(忠)、世(三)、如(鳳、其)、士【應(開)】、居(仲、心、守)、【文(同、卓)】【玉(有)】、傳(茲)、家(福)、之、學、良(多)、若(華)(鑾公18世)、可(國)、為(文)、以(章)、振(永)、其(齊)、(承)、德(詩)、汝(首)、長、繼(樂)、斯(齊)、瑞(祥)、方(新)、肅(元)、穆(繼)、光(宗)、遠(志)、克(通)、紹(恆)、純(昌)、真(修)、烈(德)、彥(惠)、世(才)、澤、恆(宇)、昭(維)、揚(六家品譜)。

蔡田鋪支派:鼎南才應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順,崇善祚昌全,大顯華邦業,宏開振恢先,端厚培吉慶,兆隆世德延。安徽巢湖尹氏字輩:思曾本遠和,同修成大倫,兆先開祥瑞,義重自正名。安徽阜陽渦陽周邊尹氏字輩:坤斌月薪,良友結純,建立文本,萬事同仁。安徽太和大尹寨及周邊尹姓村寨字輩:正大光明從德修,仁義禮智震中州,文官俊秀恩惠廣,洪宗萬代朝幸福。江蘇,江蘇豐縣東華山尹氏字輩:克建洪吉,修明守敬,以正培家,世延永慶。

湖南,湖南瀏陽、湘潭、衡山尹氏字輩:家之秀髮,自周建勛,洛傳理學,楚萃人文,名賢永吉,盛代宣勤。湖南益陽尹氏字輩:文元用思水,聲名應時榮,朝廷輪襲選,忠孝最超英,繼緒承先志,敦倫起後昆,詩書揚彩煥,世澤自興隆,三支成鼎象,觀上本同宗,復見傳家寶,宜知大有容。湖南新化尹氏字輩:鼎南才應仕,志思福文元,守利天道順,崇善祚昌全,大顯華邦業,宏開正徽先,端厚培吉慶,兆隆世德延,雍睦敦倫紀,貽謀媲美前,純良國本固,孝友家基堅,功續述來哲,詩書啟後賢,寰環竟發達,祖澤定長綿。

湖南常寧尹氏字輩:才為邦憲大,學紹洛宗長,立爾希賢志,常成道德光。湖南湘鄉尹氏字輩:天單百萬興, 嘉世代乾坤 ,士樂敦本財 ,源裕循良明 ,功業恢先緒, 文德毓群英 ,學優成大器, 保定慶昇平。湖南攸縣尹氏字輩:時思繼祖,崇本立常,篤志昌泰,傳世有光,衣冠濟美,雍穆一堂,家傳詩禮,國煥文章。湖南桃江尹氏字輩:伯志仕思大,萬福興調文,開宗功德盛,佑啟嗣昌榮,祖澤源長遠,光前裕後昆,聯科登甲第,顯耀振芳聲。

湖南嶽陽尹氏字輩:志萬宗大,祖有興隆,應登文仲,世啟邦家,開遠發達,克兆其昌,希榮正道,安國建祥,貴德保善,丕振增光,垂裕後代,福祿爾康,尊重知識,造就賢良。湖南永州尹氏字輩:一士惟之,祖先功業。雲南,雲南羅平尹氏字輩:國崇文士,家兆鳳祥,懋培大德,錫慶自長,懷宗啟瑞,載福毓汝,維學尚世,如沛之溥。

山東,山東魯西尹氏字輩:文鴻肇式序,祚承燕遜貽,懋履源宸拱,嘉孚迪景祺,毓興法紹光,志學基恆昌,道明聲丕振,嗣令慶增祥。遼寧,普蘭店大尹村的分支家譜:正德立業振(瑞、玉、傳、庭、×)希賢晉士忠,錫恩采繼久,孝敬自畏豐,丕聚開春藹,文韶萃秀從廣華秉國肇萬樹在天清。四川,四川南充嘉陵華興鄉尹氏字輩:子定義昌全,仁思顯廷朝, 宗祖正興元,禎祥應世賢,懷才存忠信,守德積良能,國治文明盛,時和化春宣,以成悠遠記,常遇堯舜天。

湖北,湖北麻城尹氏字輩:思為國本,立學成家,永紹光華。江西,江西九江尹氏字輩:功基業昌,裕後之章,光遠祖澤,世宏道德,家邦榮慶,興廷朝綱,宗傳士首,克敦孝友,永復賢才。河北,承德地區、北京密雲、天津薊縣尹氏字輩:正尹大汝湯,君龍德朝作,廣國傳永繼兆希,英瑞慶恩崇,富貴顯榮華,金梁玉柱秀明星,長江青海建魁忠。其它,尹氏一支字輩:楚尚廷振學,國傳承祖德,萬代啟輝煌,慶譽章文彩,茂林兆桂芳。萬聖堂支派:仕知湯銘新,一仁光世運,炳蔚啟宏規,繼嗣文華盛,周監佐中興,生甫延餘慶,繁昌應治隆,孝友為家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原來在周朝時,我國就存在了一段時間的「共和時期」
從二十五史中汲取管理智慧:武王伐紂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