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看到學友哥的表情包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當我看到學友哥的表情包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歡迎關注「戴村研會」

徵稿啟事:

歡迎戴村所有同學在日常生活

中來給戴村研會公眾日常文章

提供稿件素材,優秀的文稿我

們還有獎品哦!詳情請聯繫小

編。下面就是一則投稿哦!

本文約1600字

閱讀完全文需要約7分鐘

給大家講一講什麼是「粑粑療法」

還記不記得學友哥的表情包(Fig.1)。但是你不知道的可能是,學友哥的話漸漸的變為了是一種醫療方法。個中緣由,還要從人體微生物群落(human microbiota)說起。

Fig.1 學友哥表情包,本身含有文字已經略去,感興趣可自行查找

人體微生物群落一般是指定殖在人體上(比如皮膚,口腔,腸道等)的細菌,真菌,古菌和病毒。如果按照個體數量來計算的話,一個成年人身上的微生物比人類細胞要多出10倍 [1](也有最近的研究指出兩者數量的比例可能很接近於1:1 [2])。但是小夥伴們不用談「微」色變,正常的人體微生物群落(normal microbiota)是不致病的(non-pathogenic)。有些微生物甚至和我們還是互惠互利的(mutualistic)關係。我們這裡要聊的,就是人體腸道微生物群落(gut microbiota)。

大約有300到1000多種(species),總數以兆計的微生物生活在我們的腸道里 [3]。絕大部分腸道微生物為細菌,而其中又以兩種占絕大多數 (中文名稱比較冷門。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門(Firmicutes))。那麼這些小傢伙們平時對我們的身子都做了些什麼呢?主要有這麼幾點:

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比如一些腸道細菌可以比我們更有效率地分解食物中的多糖。產生的單糖一部分被細菌們利用,另一部分被我們腸道吸收作為能量 [4]。所以下次再被別人說吃什麼都容易長肉的同學,可以試試去怪肚子裡面的細菌。

與免疫系統的成熟相關。對於腸道細菌和人體免疫系統關係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很多研究已經顯示腸道共生菌(commensal bacteria)可以分泌某些代謝產物,來影響我們的免疫細胞。一般認為這些影響對我們免疫系統起到調控的作用。但是相關領域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答。有趣的是,有研究顯示,在孩童時期接觸到的某些共生菌可以提前幫助我們的身體適應自身的免疫系統,從而減少以後獲得免疫介導疾病(比如哮喘)的幾率 [5]。(感覺小時候的泥巴沒白和啊。)

抵禦致病菌入侵。我們的腸道就是細菌們的大戰場。我們腸道里的細菌們各展神通(比如更有效的利用資源,和其他細菌們合作,或者分泌抗菌肽等等),占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由於入侵的外來者(比如某個致病菌)一般在數量上處於劣勢,它們很難在競爭中佔到便宜,因此不容易定殖在我們的腸道里引起感染。雖然由於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因素,每個人的腸道菌落構成都略有不同,但是成年後的腸道菌落基本是穩定的。不過,某些特殊因素會逆轉這種情況, 比如抗生素的使用。

常見的抗生素大多是廣譜(broad-spectrum)抗生素。它們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部分細菌生長。醫生可以在細菌感染源還不明的情況下,控制住感染惡化,尤其是應對急性感染的時候。但是由於廣譜的特性,共生菌也同樣受到了傷害。 有時候,這反而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艱難梭菌(C. difficile)屬厭氧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腸道內。當過度使用某種抗生素時,腸道菌落遭到破壞,艱難梭菌的生長會加速,從而引發腸炎,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致命。有些小夥伴們應該會問,既然感染是由腸道菌落的缺失造成的,那我們重造一個健康的腸道菌落不就好了嗎?沒錯!微生物學家和醫生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問題來了,健康的腸道菌落哪裡找呢?嗯,就用健康的翔吧。這就回到了我們開頭的話題: 糞便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FMT)療法。

FMT療法是從健康的個體提取腸道菌落,然後以腸鏡或者膠囊藥物等方式移植到病人的體內。當然,對於腸道菌落的捐贈者是有極其嚴格的規範的。醫院也會對收集的樣品進行檢驗,以確保不會有傳染病。FMT聽上去雖然重口味,但是真的有用啊。臨床實驗已經表明FMT可以有效地治療由艱難梭菌引起的反覆性腸炎 [6]。而且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對某些腸炎患者提供FMT療法。FMT不僅成功率高,又不會誘發由於抗生素濫用而引起的抗藥性,簡直不能更美好。所以下次你的好基友或者好姐妹發個學友哥給你,可能是真心的為了你好。。。

[1] Savage, Dwayne C. "Microbial ecology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nu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 31.1 (1977): 107-133.

[2] Sender, Ron, Shai Fuchs, and Ron Milo. "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 PLoS biology 14.8 (2016): e1002533.

[3] Lozupone, Catherine A., et al. "Diversity, stability and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Nature 489.7415 (2012): 220.

[4] Sonnenburg, Justin L., et al. "Glycan foraging in vivo by an intestine-adapted bacterial symbiont." Science 307.5717 (2005): 1955-1959.

[5] Olszak, Torsten, et al. "Microbial exposure during early life has persistent effects on natural killer T cell function." Science336.6080 (2012): 489-493.

[6] Kassam, Zain,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8.4 (2013): 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戴維斯CGPSA 的精彩文章:

TAG:戴維斯CGP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