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有讀懂的《背影》(上)
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影響了很多中學生的作文,從文筆,到組材。但是,組材上的影響有個讓人遺憾的現狀,許多學生誤以為《背影》的組材很隨意,一串一串的多是瑣事,就跟著模仿,保持一種傷感憂鬱的情緒,把各種零散的素材堆積到作文里,由於素材之間無聯繫,導致作文是真的散了,讓人只感覺到了情緒,卻讀不出主題。
《背影》貌似寫了許多瑣事,特別是前三段,但其實在組材上相當嚴謹,前三段都很重要。
現在我們就從組材的角度來重新講解這篇課文,也是給大家一個組材的展示,和我所推崇的作文組材方式一致。初中的同學,高中的同學,都不妨來跟著我的思路想一想。
許多老師講解《背影》時,會把重點放在「我」的四次流淚上。但是我們今天談組材,流淚幾次並不重要,在車站的第一次流淚才值得思考,「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重點的問題是:「我」為什麼會流淚?
《背影》的組材,就被這個問題引出了。
《背影》一文中事情很多:
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徐州相見、變賣典質,同去南京組成了第1段。
第2段主要寫父親考慮如何為「我」送行。
第3段中寫了許多瑣細的事情,進車站的過程、上車後的事情,這一段有個特點,就是把父親做的事情和「我」做的事情對比著寫,這個特點在前兩段中是不明顯的。
第4段就是父親翻過月台買橘子這個經典的場景了,用了各種描寫,寫得詳細感人,是這篇散文的中心段落。
第5段交代了這件事之後父親的境況,其中從組材思路上看有個重要的事情,就是「我」收到了父親寫來的一封信。
在《背影》中,直到第4段才出現了父親的背影,才寫到文章的中心場景,前面的敘述竟然用了三段文字,約佔文章總字數的二分之一。一個發生在南京的車站送別的故事,為何需要把前邊那麼多看似聯繫不密切的事情也納入組材的範圍?為何要把遠在徐州的事情也寫入文中?這是一個對我們的作文組材學習很有啟發意義的問題。
第4段是《背影》中最令人感動的段落,「我」在這一段中兩次流淚。但是在這一段中,作者卻沒有用任何明確的文字來告訴讀者:讓「我」感動的究竟是哪種情感、「我」流淚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我」流淚的原因就在前三段中,簡單的語言無法概括出它們的沉重,作者就在字裡行間慢慢地流露。你需要依靠前三段文字中繁多敘事的幫助,才能在讀到車站送別場景時感受到。
正是前三段告訴我們:車站送別時「我」的流淚,至少包含三種沉重難言的憂傷。
第一種是對父親坎坷人生的感慨。
「人生」話題往往讓人動情,而車站送別又發生在父親人生的落魄期,所以在兒子的眼中,父親此時的狼狽背影就包含了對人生的無奈。
第1段正是在寫父親的落魄期,所以第1段的內容是需要的。具有類似意義的還有第5段中的「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兩處文字結合起來,可以粗略而有重點地勾勒出父親大半輩子的經歷,而車站送別時父親狼狽的背影可以看做是他人生最落魄時候的濃縮,如此鮮明而形象地出現在讀者「眼前」,自然令人感動。
第二種是沉默而深沉的父愛。
父親翻過月台買橘子的背影中飽含的父愛,是最容易被讀者察覺的,在文中也有多處文字證據,比如為兒子找座位、買橘子,等等。但最集中表現父愛的文字要數第2段了,這也是第2段出現在這篇課文中的作用。這種沉默而深沉的父愛與父親的落魄聯繫起來看,更有一種渾厚的感人力量。
第三種是面對「父親」形象不再高大時所感到的傷痛。
這種沉痛的情感與第3段的作用有關。在一個兒子的眼裡,父親的形象最初總是高大的、威嚴的、無所不能的,可是兒子慢慢長大,總有一天會發現父親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有軟弱的和笨拙的一面,有卑微的和渺小的一面。在明白父親的這一面之前,兒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挑戰父親的威嚴,父子之間往往有許多摩擦,第3段正是表現了這一點。
第3段總是把父子二人對比著來寫,比如到了車站後,「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這就是一種對比。兒子小的時候應該是照看行李的人,買票的人應該是父親;而現在所做的事情完全換位了。
再往下看:「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真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
這一段處處顯示著父親和兒子的力量已經發生了變化,兒子已經長大,總覺得自己能夠比父親做得好,父親已很難保持一個高大的、可依靠的形象;而兒子還不懂得控制自己反抗的、莽撞的力量。
父親仍在做著一個父親認為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比如「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然後父親又做了一件同樣是他認為父親應該做的事,那就是文中的中心事件——翻過月台買橘子。本是父親為兒子做的一件普通的事,可是狼狽的動作卻讓原本應該高大的、無所不能的「父親」形象轟然倒塌。這最後一件事把成長與衰老的對比清晰而殘酷地濃縮在了父親的背影里,讓兒子驀然發現了一個不再高大的父親,這是對父親的認識的一個劇烈的轉折,瞬間推翻了兒子心中對父親的種種不滿,所以兒子感到一種巨大的痛,淚「很快地流了下來」。
(未完待續)
TAG:作文新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