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上肌肌腱炎臨床診斷與治療
岡上肌肌腱炎又稱岡上肌綜合征,外展綜合征。是指勞損和輕微外傷或受寒後逐漸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變,屬無菌性炎症,以疼痛、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患。好發於中青年及以上體力勞動著、家庭主婦、運動員。單純岡上肌肌腱炎發病緩慢,肩部外側漸進性疼痛,上臂外展60°一120°(疼痛弧)時肩部疼痛劇烈。岡上肌腱鈣化時,X線片可見局部有鈣化影。
解剖生理
岡上肌被斜方肌和三角肌覆蓋,其肌腱與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共同組成肩袖。岡上肌起於肩胛骨岡上窩,肌腱在喙肩韌帶及肩峰下滑液囊下,肩關節囊之上通過,止於肱骨大結節。其形狀如馬蹄形,其作用為固定固定肱骨於肩胛盂中,並與三角肌協同動作使上肢外展,由於活動頻繁又是肩部肌肉收縮力量的交匯點故易損傷,岡上肌由肩胛上神經支配,肩胛切跡處一易受損傷的嵌壓點,為人體局部解剖的一個薄弱點,岡上肌肌纖維細長且跨度大,運動中易受損。
臨床表現
1、以肩峰大結節處為主的疼痛,並可向頸、肩和上肢放射。肩外展時疼痛尤著,因而病人常避免這一動作。
2、肩關節活動受限,活動受限以肩關節外展至60°~120°時,可引起明顯疼痛為主要特徵,當大於或小於這一範圍及肩關節其他活動不受限制,亦無疼痛,這與肱二頭肌肌腱炎和肩周炎明顯不同。
3、壓痛,在岡上肌抵止部的大結節處常有壓痛,並隨肱骨頭的旋轉而移動。局部封閉可使疼痛立刻消失,藉此有助於診斷。
診 斷
1、好發於中青年及以上體力勞動著、家庭主婦、運動員,一般起病緩慢,常因輕微的外傷史或受涼史,或單一姿勢工作,勞動而誘發本病。
2、急性期或慢性肩痛急性發作者,肩部有劇烈的疼痛,肩部活動、用力、受寒時尤其加重。疼痛部位一般在肩外側、大結節處,並可放射到三角肌止點或手指處。
3、肩關節活動受限及壓痛明顯。當肩關節外展至60°~120°時,可引起明顯疼痛而致活動受限,發展至急性期可在大結節處有明顯壓痛。
4、X線檢查:偶見岡上肌肌腱鈣化,骨質疏鬆,為組織變性後的一種晚期變化。
鑒別診斷
1、肩關節周圍炎 疼痛弧不僅限於中間範圍,而且從開始活動到整個運動幅度內均有疼痛及局部壓痛。
2、粘連性肩關節滑囊炎 活動開始時不同,外展70°以上出現疼痛,超外展則疼痛明顯加重。
3、肩袖斷裂 多因投擲運動等外傷所致,肩前方疼痛伴大結節近側或肩峰下區域壓痛,主動外展困難,將患肢被動地外展上舉到水平位後,不能主動地維持此種肢位。或外展60°~120°陽性疼痛弧征。
治療方法
手法治療
拿法先用拿法拿捏頸項部、肩部、上臂部,自上而下,疏鬆筋結。然後以頸項及肩部為重點,自上而下揉魔,以達舒筋活絡的功效。
滾法 肩外於肩後施於滾法(柔和),配合肩關節的外展、內收與內旋活動。
搖法 患者坐位,術者立於患側,握住腕由前--上--後--下劃圈,範圍由小變大,適量。大搖擺過程中,外展盡量在90°-120°之間,輕度上舉。
牽抖法患者坐位,術者雙手握腕之兩側,松臂,在向下牽引動作同時,以臂用力均勻顫動3-5次。
按摩治療
第一步揉法:患者取坐位,患肩自然下垂並稍內收姿勢下,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用揉法放鬆肩部岡上肌,以舒通血脈、活血化瘀。或取患者俯卧位,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用按壓、揉放鬆肩背部岡上肌。
第二步彈撥法:患者取坐位,醫者用手稍外展患者肩關節,一手托住肘上部,一手在岡上肌處用大拇指彈撥手法以舒筋通絡,剝離粘連。或取患者俯卧位,患者兩上肢放鬆背後,醫者用手彈撥岡上肌。
第三步拿擦法:醫者站立在患者身後兩手提拿放鬆岡上肌,再用擦法放鬆岡上肌,以透熱為度。
操作全過程時間一般用15~20分鐘左右。
藥物治療
緩解疼痛可口服消炎鎮痛葯,如吲哚美辛(每次25mg,每日3~4次)、吡羅昔康(炎痛喜康,每次20mg,每日1次)、腸溶阿司匹林(每次0.3~0.9克,每日3次)。疼痛較為嚴重時,可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局部封閉注射。常用醋酸氫化可的松0.5~1ml,1%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2ml混合注射,每周1次,以4次為限。
中醫治療
肌腱炎俗稱"脈窩風",在中醫屬於"勞損"的範疇,病人會感到關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僵硬、腫脹等癥狀,通常關節晨僵的感覺在起床後最為明顯,而癥狀並不會隨著活動頻繁而明顯緩解。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