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世界文化名人、道家學派創始人李耳為何叫老子?

你知道世界文化名人、道家學派創始人李耳為何叫老子?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清明

 清明

雲菲菲 

00:00/04:38

文/王建平

【作者簡介】王建平,男,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多年間斷創作,有作品散見《四川文學》《小說林》《北方文學》《青年作家》等報刊,有多篇作品參賽獲獎併入選集,出版小說集《那一盞燈》和《甜月亮》。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偶閑,取過《史記》翻閱,眼球被文中「老子」兩個字拴住了。總覺這兩個字很有現代氣息。特別像我這樣的四川人而言,從小到老,老子不離口,凡事開口就「老子」如何如何。

打住,算我無知,我們嘴巴里「老子」怎能與《史記》中的「老子」混為一談呢?

《史記》是我國漢代偉大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書中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3000年的歷史變遷。可是洋洋洒洒52萬字的《史記》中,寫給老子的字不足500個。「洛陽紙貴」。於是只好走進其他古人的世家、列傳、本紀,從中或多或少領略到老子的風采。

據傳2500年前,老子出生在周代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老子出生時滿頭白髮,眾人見過,一片驚噓。這傢伙真「老」!怪胎?奇人?奇葩!生了個老子!

其實,白髮兒姓李名耳,字聃。後來的史籍眾說紛紜,說老子是中國道教的開山鼻祖的,說老子是神仙——太上老君。老子年長孔子30多歲,孔子75歲去世時,老子還能啃乾果。有的說老子活過160歲,也有說老子200歲才升天。但更多的是將「老子」二字作為對這位長壽老人的尊稱。

(一)老子本為周守藏室史

老子周朝是國家圖書、文檔館的「守藏史」。

老子以書文為伴,在知識的海洋里暢遊幾十年,最終浸潤成為一位思想敏銳、學識淵博的大學者。

一日,老子在書文館接待孔子一行,當場回答過孔子及學生請教的關於「禮」的問題。老子說:「禮?看不見,摸不著,倡導理念的人的驅體腐爛滅亡了,唯有思想言論還在。」

這?老子話雲山霧裡。

老子又說:「君子要是遇上君主,就穿朝服做官,否則,就如蓬蒿四處飄蕩,隨遇而安。商人呢,要將物品保藏好,低調為人。天下的君子要高尚,拋棄驕氣和過多的慾望……」

孔子聽後茅塞頓開,就對學生說:「鳥能飛、魚能游、獸能跑。這些東西我們可射、可釣、可捕。但一見到老子這樣乘風騰雲的龍,沒有招數了,只有敬而遠之。」孔子汗顏,立志不求聞達,潛心學問。

後來老子見周王朝日漸衰微,天下紛攘,深感痛心,便辭官騎著一條青牛向西而去,走往深淵般的函谷。

然而,老子正如孔子斷言,如天上的龍一樣,高深莫測,無法琢磨,滿腹學識令人敬仰。因此,老子的頭號粉絲——函谷關令——尹喜,最終在關外尋訪到老子。老子見駐守關城的最高行政長官是一位飽學之士,對自己致弟子禮,十分感動。

尹喜請求老子在歸隱前,將學術觀點寫下來,留在世上,傳給後人。老子歷來信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認為有智慧的人必有城府,不肯動筆。老子與尹喜分手時,見尹喜滿面淚水,跪地苦苦相求。

面對尹喜的執著與真誠,老子動心,一揮而就,寫下一篇5000餘字的文章。此文哲理深奧,包羅萬象。上篇說道,下篇說德,命名《道德經》。

老子出關,揚長而去,行蹤和歸宿無人知曉,成為千古之迷。

(二)老子的哲學之光

在《道德經》中,老子認為宇宙中存在一種既無形也無聲的東西,它永遠不停地運動,永遠存在。它不靠外力,先天而生,是萬物之本源。這個東西就叫「道」。後來人就將老子開創的學派同儒家、法家並列,稱為道家。

老子倡導自然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認為萬物萬事為矛盾對立:如剛柔、強弱、興衰等。但萬物萬事又是相互關聯。用老子的話說就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前後相隨。」老子的哲學範疇中有事物轉換、生生滅滅、存在發展所遵循的永恆之道。

(三)老子的治國之方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小鮮及小魚。烹小魚時的翻動及火候的撐控是關鍵。當然治國比烹小鮮要複雜得多,但道理是相通的。美國前總統里根1987年國情咨文中就引用過中國老子的原話。

「無為而治」也是老子治國主張的核心思想。老子說:「無為,無不為」。他認為,人君要剋制私慾,要以人為本,不要以個人的好惡去改變現狀,不要隨意役使和困擾百姓,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漢朝初年的文帝與景帝就遵循推崇老子的主張,「文景之治」便是中國古代歷史冊里最輝煌的一頁。

(四)老子的養生之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仁慈),二曰儉(節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謙退、不爭)。」後來,被歷代養生大家作為養生必先養德的理論基礎。《黃帝內經》中的「恬淡虛無」,「志閑而少欲」均源於《道德經》。其中,老子飲食之道講得更加具體,在幾千年前就對現代人生活過日子開出了養生良方。

第一張良方:「為腹不為目」。腹,指肚腹。腹有限度,能裝多少應裝多少一定有講究。目,為眼睛,不能「眼大肚皮小」。要剋制慾望。為腹是以物養老己,為目是以物役己。人要靠物質來養活自己,就叫「為腹」,但不能被外來物質奴役,這就叫「不為目」。

第二張良方:「五味令人口爽」。五味當然是指美味,口爽是味覺失靈產生出的感覺。這裡主要講食物搭配,如葷素,如粗細,食物一旦五味不全,就吃不出美味,失去美食,白談健康。

第三張良方:「味無味」。要人們從不起眼的食物去品味道。比如粗糧、野菜、瓜果自有清香。指導現代人,倡導多食用原生態食物,美味無窮。

要說,當年白髮嬰孩——老子不愧為是中國的古代牛人,是中國的驕傲,老子胸懷天下,也是人類奇才。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燕青與李師師的事兒之三:強顏承歡心苦楚
校花的重生高手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