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安全參與非洲野生動物旅遊

如何安全參與非洲野生動物旅遊

近些天,連續發生遊客或訪客在被非洲野生動物襲擊而意外殞命的情況。

2018年2月27日,在著名的南非「獅語者」Kevin Richardson的營地,一位22歲女性訪客被獅子襲擊喪命。據現場目擊者稱,這頭獅子在奔襲2公里追擊黑斑羚未果後,剛好遇上了這位站在車外的訪客,並發動了襲擊。「獅語者」事後向遇難者家人表達誠摯慰問。

Kevin Richardson

2018年4月,Marakele掠食動物公園的老闆,在場地巡視時被自家獅子襲擊,受了重傷,但保住了性命,襲擊它的獅子被當場擊斃。

獅子襲擊主人時,遊客在車中驚呼

2018年5月,著名野生動物製片人在約翰內斯堡附近的Glen Afric鄉村營地近距離拍攝長頸鹿時,突然被長頸鹿用脖子襲擊,頭部受到重創,送醫後不治身亡。鑒於這頭被起名為Gerald的長頸鹿向來很溫順,營地決定不處死它。

長頸鹿Gerald

許多被報道的野生動物個體襲擊人的案例確實發生在圈養環境下,例如上述三個案例就全是。於是一些人通過直接歸納法得出結論,既圈養環境下經過適應性訓練的野生動物個體,比野外營自由生的個體更具有攻擊性。然而,這類人群的結論是為了服務於其訴求,通常是主張關閉所有野生動物圈養場所。相當激進的肯亞「小象孤兒院」都不敢去支持如此激進的動物權利運動訴求。

「圈養環境下經過適應性訓練的野生動物個體,比野外營自由生的個體更具有攻擊性」,這個判斷並非完全不正確,而且如果加上一定前提條件,是可以成立的。事實上確實有些圈養場所為了節約開支,會採購狒狒和長尾猴之類常見靈長類動物屍體來餵食肉動物,慢慢地,這些食肉動物就把人和食物聯繫在了一起,對人失去了畏懼心理,加上獵捕能力減弱,就可能發生主動攻擊人的情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遊客確實應該擯棄「圈養動物一定很安全」的思維,保持足夠的警惕。

一些野外營自由生的個體確實會比較警惕,特別是中小型食草動物,這是由於躲避天敵的生存本能所致,在一些開展合法狩獵的地區,這一點更為明顯。然而,這種警惕不是必然的,對於一些大型食草動物,尤其是大象和河馬,就不成立,特別是處於發情期的雄性和帶著幼崽的雌性個體,容易將一些外來刺激當作挑釁和威脅,不但不躲避,還主動發起進攻。還有一些已經因為偶然原因襲擊人類成功的食肉動物,傾向於再次對人類發動攻擊,因為了解到人類並不難獵殺。因此,對於這類食肉動物個體,需要當作問題動物予以擊斃。

更多情況下,野外營自由生的個體對人類的威脅更大,這類威脅被稱為人獸衝突,由於涉及的往往是非洲當地人而不是西方遊客,所以沒有得到西方媒體廣泛報道。僅在2016年,人口僅為200多萬的波札那,就發生了人獸衝突6000多起,平均每30人遇到一起人獸衝突,遠遠高於遊客在圈養環境下被襲擊的比例。當然,遊客被野外個體直接襲擊的案例其實也並不是少到幾乎沒有,而是因為通訊條件和人口密集度不及圈養環境,因此被報道的比較少。

綜上,相信「圈養動物更安全」,可能會讓人在圈養環境下掉以輕心而喪命;相信「野外動物更安全」,對於可能參與野外動物觀賞的人面臨風險,也會讓不參與野外動物觀賞的人脫離野生動物保護現實情況而對圈養環境產生莫名的厭惡和排斥,從而導致善心被一些運動者利用。實際上,如上文所述,這兩個判斷的成立都需要一些前提條件。

中國遊客可能參與到兩種環境下的非洲野生動物旅行,都應當保持必要的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在出發之前,就可以根據要參與的內容,選擇一份合適的旅行保險,因為如果發生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後果往往會比較嚴重,專業和及時的救治會伴隨高昂的醫療甚至緊急轉移費用。

在野外環境下,主要是參與徒步追蹤和狩獵這兩種,應當嚴格服從當地專業嚮導的指令,遇到野生動物主動發起襲擊的情況下,保持鎮定,不要慌不擇路轉身奔跑,而應相信專業嚮導的能力,始終讓專業嚮導位於野生動物和自己之間的位置。在圈養環境下,如果在猛獸區,無論如何都應當必當避免自行下車,和動物個體儘可能保持一定距離。在與動物互動時,尤其是在涉及餵食和直接觸摸時,應先仔細閱讀安全須知並嚴格遵守。

無論野外還是圈養環境,都應當尊重自然、保持警惕、遵守規則、處亂不驚,從而安全參與非洲野生動物旅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巡獵印記 的精彩文章:

南非克魯格周邊村民歡慶肇事非洲獅被獵殺

TAG:巡獵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