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教子哪家強,母親們有話說

古代教子哪家強,母親們有話說

林語堂先生曾在《中國人》一書中說過:「女性的一切權利之中,最大的一項便是做母親,從義務方面講更是如此。」而作為母親,除了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之外,最重大的一項責任便是教育了。怎麼教育?母親們各有各的招。

一說起教育孩子,所有的媽媽都有話說,《小別離》、《虎媽貓爸》、《孩奴》、《媽媽是超人》、《起跑線》……不管是電視劇、電影,還是綜藝節目,不同的育兒方式總會引起一陣持續熱烈的討論。有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媽媽就為他報了十幾個興趣班,生怕他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孩子一犯錯,媽媽就「家法」伺候,認為只有知道疼才會印象深刻。你想反駁嗎?媽媽們可是有「四大賢母」做後盾的:為了學區房搬了三次家的孟軻媽媽,為了讓孩子結交到更上檔次的朋友而不惜傾家蕩產來招待的陶侃媽媽,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歐陽修媽媽,還有狠心在兒子背上刺字的岳飛媽媽。

當然,也有一派的媽媽們傾向於「放養」,管的越嚴越叛逆,還會扼殺孩子的天性,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滲透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她們也有古代名母來鎮場:從小教育孩子要有愛心的蘇軾媽媽,對兒子的理想無條件支持的老舍媽媽……她們不靠打罵,孩子照樣優秀。

這些古代媽媽們不同的育兒方式引發了現在媽媽們的集體大討論:教育孩子,究竟是棍棒有用,還是言傳身教效果更好?

我們不妨來看看幾個典型。

彪悍型——李景讓媽媽

唐朝名臣李景讓,官至御史大夫(相當於紀委書記)。可是從小到大,他可沒少挨母親的打。

他的母親鄭氏,教育孩子以嚴厲著稱,只要犯了錯,立刻一頓打。也許你會說,誰小時候沒挨過打呀,但小編要是告訴你,李景讓到了五、六十歲還在挨打呢?

他的母親可不管兒子當了什麼大官,只要有錯,立刻就得脫掉官服,頂著一頭花白頭髮,被母親暴打一頓,「李景讓挨打」也成了京城裡熱度始終不減的頭條新聞,連同僚都看不下去了。他的弟弟李景庄曾經多年考進士不中,李景讓又不願意托關係走後門,宰相知道後特意把主考官找來說:「今年李景庄再考你一定要放他過關,要不那可憐的李景讓又要遭一頓打。」

除了家事,工作做不好也要挨打。有一年,李景讓被派到浙西做節度使,母親問他什麼時候出發,他隨口答道:「就這兩天唄。」一句懶散的話又惹毛了母親:「你不提前規劃好行程,萬一過幾天有事又耽誤了呢?對工作怎麼能這麼不上心?」說完就讓僕人脫掉他的衣服,抄起拐杖一頓胖揍,嚇的李景讓趕緊收拾行李第二天就走了。

到了浙西,本以為從此脫離「魔掌」,誰知母親還會「千里追打」。有一次下屬做錯了事,李景讓一生氣,下令重罰,結果鬧出了人命。底下人群情激憤,吵吵著要造反,關鍵時刻母親駕到,不由分說拿起拐杖就開打,邊打還邊罵:「國家讓你擔此大任,你卻草菅人命,上對不起朝廷,下對不起將士,你讓我有什麼臉面去見地下的先人?」直打的李景讓皮開肉綻,連連求饒,圍觀群眾看傻了眼,造反都忘了,紛紛為領導求情,李景讓用一場打平息了兵變,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雖然母親有時候下手挺狠,但李景讓能理解她的苦心,所以從無怨言,對母親始終恭恭敬敬。即使後來平步青雲,李景讓也始終記著母親的教誨:剛正不阿,清廉儉樸,人送美譽「樂和李公」。

極致剛烈型——徐庶媽媽

兒子一大把年紀還要當眾脫褲子挨打,你以為這就夠狠了?那你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下面這位媽媽,秉承著「子不教,母之過」的信念,不惜用最極端的方式來教育兒子。

三國時期,徐庶曾是劉備的軍師,多次獻計打擊曹操,一心想要挖牆腳的曹操做了一場戲:先把徐庶的母親騙過來,然後仿冒她的筆跡給徐庶寫了封信,大體意思就是讓他離開劉備,來為曹操效力,否則自己有性命之憂。

徐庶是個孝子,收到信後急忙趕往曹營。母親知道後勃然大怒,老太太直接衝到曹操的府邸,指著曹操的鼻子破口大罵,「你這個漢賊,想讓我兒子棄明投暗,為你效力,真不要臉!」暴脾氣的老太太拿起手邊的硯台照著曹操的頭就砸下去。繼而又拍桌子大罵兒子:一封偽造的書信,你也不好好看看就相信了,你娘我是那樣沒原則、貪生怕死的人么?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蠢貨?你來給曹操做事就是玷污了徐家列祖列宗,是我教導無方,我也沒臉再活在這個世上了!說完就上吊自盡了。徐庶肝腸寸斷,追悔莫及,自此發誓: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謀。

剛烈如徐庶之母,用這種最慘烈的方式告誡兒子:做人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辨清忠奸善惡,絕不能助紂為虐。

言傳身教型——林則徐媽媽

看夠了激烈的,我們再來看看溫柔的。

這一類的媽媽們不主張體罰孩子,而是以身作則,循循善誘,「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孩子。

林則徐的母親生了三子八女,可惜哥哥早夭,弟弟被過繼給了伯父,他成了獨苗,自然也就是家裡的重點保護對象。所以即使窮的連豆腐都吃不上,母親也從不讓他幹活,而是帶著八個女兒起早貪黑做女紅,掙的錢全部供他讀書,有好吃的也先緊著他,在這樣眾星拱月的氛圍中,林則徐不但沒有沾染上小霸王的壞脾氣,反而越發的懂事、孝順。原因就在於母親營造的「氛圍」。

林則徐晚上讀書總和母親、姐妹們待在一起,他親眼看著全家人起早貪黑為自己默默付出,有時候讀書累了,母親就把出去幹活的心酸事當成笑話講給他聽,林則徐全都記在心裡。後來他做了官,家境大有改善,母親雖然再不用像從前那麼辛苦,但她一直保持著勤勞儉樸的作風,常常節衣縮食接濟親朋。

受到母親耳濡目染影響的他,也時刻保持著勤儉、仁愛之心。當官四十多年,最後分給兒子的家產卻只有三萬兩。一場虎門銷煙,百姓叫好,對手心悅誠服,即使自己做了充軍的替罪羊也毫無怨言。不僅自己克勤克儉,他還把「清廉勤儉」作為家風,希望子孫後代一直延續下去,足見母親的影響之大。

這麼多種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能單純的以好壞來判斷。其實採用哪種方式並不重要,只要適合自己的孩子,只要方向正確,都是好的。 母親們五花八門的「招術」,也無非是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修養和素質,作為孩子要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才能對得起她們無怨無悔的付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古代鑄劍師讓活人跳進熔爐,你以為是愚昧?
歷史影視劇中的七對三兄弟組合,有的情同手足,有的自相殘殺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