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艦艇出口,中國的市場著力點在哪兒?

艦艇出口,中國的市場著力點在哪兒?

毋庸置疑,世界武器貿易極大受制於國際政治。不過,即便是特殊商品貿易,因其也是商品貿易,因而同樣要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也同樣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年來,中國艦船出口屢創佳績,是中國軍工外貿中不可忽視的亮色。那麼,以市場銷售的角度觀察,這些喜人成績是如何取得的呢?

質優價廉,無附加條件

「實現巴基斯坦海軍現代化,捍衛巴基斯坦人民神聖的大海,是我四年來努力的目標,」那位鬚髮皆白,即將退役的巴基斯坦海軍上將說到這裡時,目光中流露出情不自禁地興奮:「在最後的時間裡,我積極促成了巴基斯坦和中國的一項護衛艦交易,這艘新護衛艦在未來,將會勇敢地擔負起這一重任。」

巴基斯坦前海軍司令穆罕默德·扎卡拉,在2016年10月的離任演說中,這樣透露了巴基斯坦海軍的護衛艦新項目。如今,這一項目的更多細節浮出水面。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7年12月27日報道,巴基斯坦海軍已經制訂一套護衛艦更新計劃。他們將從中國和土耳其購買一批護衛艦,以取代本國的六艘英制21型(又稱女將級)護衛艦。報道稱,2017年6月,雙方簽訂合同,巴基斯坦至少購買一艘中國054A型護衛艦,還有再購買兩艘以上同型護衛艦的意向。

中國上一次向巴基斯坦出售護衛艦,是2007至2013年間,向巴基斯坦出售四艘F22P型(又稱佐勒菲卡爾級)護衛艦。F22P型護衛艦有著較高的現代化水平,但不可否認,該型護衛艦本質上仍是中國053H3型護衛艦的改進型,防空能力不強,反潛能力也有限。此外,巴基斯坦還有一艘美國退役的佩里級護衛艦。近年來,巴基斯坦的戰略對手印度,在海軍航空兵和潛艇戰力上取得一定發展。目前,印度「超日王」號航母已經服役,其自行研製的殲敵者級核潛艇及組裝的法國鮋魚級常規潛艇,也開始服役。

這對巴基斯坦海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的巴基斯坦戰艦至少要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和更強的反潛能力。而目前能提供這類戰艦的國家較少,且這類戰艦往往價格相當昂貴。購買這類戰艦時,巴基斯坦不僅在政治上面臨很大困難,經濟上也難以承受。

在這種背景下,054A型護衛艦就顯現出得天獨厚的優勢。054A型護衛艦裝備382型三坐標對空警戒雷達,艦殼聲吶和H/SJG-206型拖曳線列陣聲吶,還裝備有32單元垂直導彈發射裝置,既可發射中程防空導彈,也可發射反潛導彈。這是巴基斯坦其他戰艦無法比擬的。可以說,054A型護衛艦以較低的價格,較好地滿足了巴基斯坦海軍的需求。這也是中國製造戰艦高品質高效費比的表現。

按《防務新聞》的報道,在計劃購買中國護衛艦的同時,巴基斯坦還計劃從土耳其購買四艘島級輕型護衛艦。目前,巴土雙方正就這些護衛艦的具體建造方式展開最後談判。眾所周知,武器銷售歷來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不僅要考慮武器性能,也要考慮政治因素影響。就以島級輕型護衛艦為例,上面就使用了美國的燃氣輪機和近程防空導彈,這就為該型護衛艦能否出口到巴基斯坦帶來了一定隱患。「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國會對巴基斯坦的態度不夠友好。」實際上,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都發出了攻擊巴基斯坦的言論。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中國外銷艦艇多為我國海軍自用軍艦的改進型。隨著中國海軍遠洋護衛任務比重的增加,中國海軍的近海防禦型輕型戰艦可能會相對減少。但是,世界不少國家的海軍仍有旺盛的需求。這樣一來,中國未來艦艇發展方向,就和中國艦艇外銷需求產生了一定的矛盾。如果就此逐步放棄小型現代化戰艦的出口市場,顯然不符合中國武器外銷的總體利益。這種情況下,與外方「共同出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聯合研製方式,值得借鑒。在未來輕型近海防禦戰艦的需求國中,有些國家根本「不差錢」,中國只需利用自身技術,為這類國家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戰艦即可。

其實,在專門為外銷市場設計全新艦艇方面,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經驗。

量身打造,免後顧之憂

2017年11月,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曼谷防務與安全展上,幾個有關中國外銷潛艇的信息,引起媒體的注意。

首先,中國中船重工公司推出多款外銷型潛艇模型。它們分別是S26T型、S1100型、S600型和MS200型潛艇。其中,S26T型潛艇長77.7米,排水量2550噸;S1100型潛艇長60米,排水量1100噸;S600型潛艇長50米,排水量600噸;MS200型潛艇長30米,排水量僅200噸。這些潛艇中除MS200外均裝備了AIP系統。

S26T型潛艇是以中國039B/C型潛艇為原型,按照泰國軍方要求改裝的外銷潛艇,其名稱中的「T」即指代泰國。2017年5月,中泰兩國正式簽訂了銷售三艘S26T型潛艇的合同。實際上,2015年,中國就和巴基斯坦簽訂了銷售八艘S20P型潛艇的合同。該型潛艇同樣是039B/C型潛艇的外銷改進型。

但是,本次展會上的其餘型號潛艇,都是專門研製的外銷型號。這些潛艇不僅沒有對應的國內型號,甚至連艇體結構都和國內潛艇全然不同。受蘇聯潛艇影響,中國潛艇以往型號均為雙殼體潛艇,而美歐國家研製的潛艇多為單殼體潛艇。因此,單殼體潛艇對那些習慣了西方國家裝備的海軍而言,更容易接受。本次展出的中國外銷潛艇,除S26T型潛艇外,均為單殼體潛艇。

一般而言,潛艇的尺寸噸位越大,水下自持能力越強,越適合遠洋持續作戰。但大噸位潛艇也有缺點,那就是濕表面積大,隱蔽性受到影響。在近海淺海活動作戰時,這一缺點更為明顯。小噸位潛艇的優缺點則剛好相反,在近海作戰時隱蔽性好,但遠洋作戰能力會有所不足。在近海執行特種作戰的小型潛艇,排水量更是要在500噸以下。也就是說,本次中國展出的外銷潛艇,實際上涵蓋了遠洋潛艇、近海防禦潛艇、小型潛艇和袖珍潛艇的常規潛艇全型號譜系,可滿足客戶的從遠洋作戰到特種作戰的全方位需求。

在本次防務展上,中船重工還透露了一條重要消息:該公司將在2018年為泰國海軍修建一處維修設施,以維護之前售出的S26T型潛艇。

2017年5月2日,泰國軍方舉行了購入S26T型潛艇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泰國海軍列舉S26T型潛艇五大優勢:一、AIP系統提供五倍於純電池推進的水下續航力;二、配備魚雷、水雷、潛射反艦/對地導彈;三、配備救生艙,有足夠儲備浮力,任何一艙破損,整個艇可不沉;四、中國有豐富潛艇使用經驗及訓練設施,泰軍可在中國接受培訓;五、提供其他廠商不提供的兩年保修,八年內保證配件供應及五次艦艇狀況檢測。可以看出,中國廠商為泰國提供潛艇維修設施,是進一步強化對客戶的產品維修服務。

客觀講,泰國軍方列舉的S26T型潛艇的優點,一些先進國家的潛艇也具備。泰國之所以選擇了中國S26T,一個不可忽視的理由,是契合客戶需要的維修方案。首先,是兩年保修。一件大型複雜武器裝備,其具備初始作戰能力(IOC)的時間,一般就是兩年以上。也就是說,中國廠商保證,在S26T型潛艇形成初始化作戰能力的時間段內提供保修。由於操作官兵不熟練,這個時間段是裝備故障高發期。中國廠商的這項保證就顯得特別寶貴。其次,是八年內保證配件供應。由於各國戰艦產業升級很快,一些艦艇零部件在售出一段時間後會停產。此時這些零部件的供應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如果這些零部件很關鍵,就會對戰鬥力造成隱患。西方國家廠商往往會根據自身盈利需要設定生產線存廢時間,並不太會考慮客戶的利益。最後,是五次艦艇狀況檢測。複雜武器裝備的順利服役,不僅是對操作人員的考驗,也對其維護人員提出很高要求。泰國海軍之前維護高性能潛艇的經驗較為缺乏,因此在維護好中國潛艇上需要時間。五次艦艇狀況檢測,就是給泰方艦船維護人員一個熟悉業務的過程。

從中國在泰國的潛艇銷售和推銷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國艦艇出口中的一些突出優點。在產品上,突出優質化和譜系化,能滿足客戶的各類裝備需求。在服務上,突出個性化和一站化,切實滿足客戶形成戰鬥力的需要,服務涵蓋培訓、維修、養護等多個方面。這樣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自然能獲得市場認可。據日本《朝日新聞》1月15日報道,緬甸正在籌划進口潛艇,而且很可能會向中國購買。

在產品和服務創出國際口碑的同時,中國造艦工業的標準和體系,也正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力。

配套輸出,叫響「中國造」

2018年1月14日,兩艘反潛巡邏艇加入孟加拉國海軍序列。此前的2017年11月8日,已有兩艘同型艇進入孟加拉國海軍現役。在另一個南亞國家巴基斯坦,2018年1月3日,巴海軍從阿茲瑪特Ⅱ級攻擊艦三號艦上試射了國產「哈爾巴」型反艦巡航導彈。上述艦艇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均採用中國的設計和技術,在進口國國內組裝建造。

實際上,這些艦艇不是中國艦船技術和組裝線出口的先例。早在2005年,中國就與巴基斯坦簽訂了向巴方出售四艘F22P型護衛艦的合同。根據合同規定,這四艘護衛艦中的最後一艘,將由中國提供部件和原材料,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造船廠建造。但隨後中方發現,卡拉奇造船廠根本不具備建造現代化護衛艦的條件。於是,中巴合作啟動了對卡拉奇造船廠進行升級改造的工作。中國根據自身的造艦標準和工藝流程,向巴基斯坦出口了軍艦組裝線的全套生產設備,並興建了專用廠房。2010年2月,最後一艘F22P型護衛艦「阿斯雷特」號,在卡拉奇造船廠開工,2013年正式服役。今天,卡拉奇造船廠已成為巴基斯坦唯一一家擁有現代化造艦能力的船廠。依託中國技術和升級改造後的卡拉奇船廠,巴海軍和海岸警備隊正在迅速更新換代。2017年12月5日,由中國提供技術,在卡拉奇造船廠組裝建造的一艘600噸級海事巡邏艇下水。未來,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口的八艘常規潛艇中的四艘,也將在卡拉奇造船廠組裝。

改造升級卡拉奇造船廠之後,這種中國造艦標準的整體配套輸出模式屢創佳績。2011年,中國船舶貿易公司成功簽約埃及亞歷山大造船廠改造合同。這種合同並不是單一售出某一產品,而是涉及設計、設備、材料、施工的一條龍服務。在改擴建亞歷山大造船廠過程中,中船公司應用了中國造船工藝標準和土建施工標準,採用國產設備和原材料。2015年,亞歷山大造船廠改擴建項目正式竣工交付。改造後的亞歷山大船廠,生產能力比改擴建前提升了10倍,年生產能力達23萬載重噸,最大可建造5.7萬噸船舶、維修8萬噸級船舶,成為非洲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船舶企業。

隨著中國造艦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造艦工業標準的出口也不限於發展中國家,已經顯現出向發達國家出口的徵兆。2000年,美國重要的驅逐艦建造企業,緬因州巴斯鋼鐵造船廠從中國江都粵海造船有限公司購買了一艘浮船塢。該浮船塢舉力2.8萬噸,自重1.96萬噸。到貨後,巴斯鋼鐵造船廠將其用在了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下水中。2011年,中國向英國蘇格蘭羅塞造船廠出口了1000噸級龍門吊。英國將這座龍門吊用在了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建造中。近兩年,俄海軍21631型護衛艦和21980型(又稱白嘴鴉雛級)快艇,開始使用中國柴油機。這些造艦設備和艦船部件出口,雖然距離造艦標準整體輸出尚有距離,但卻可視為中國造艦工業面向發達國家市場出口的先聲。

有觀點認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秀的企業首先售出的是市場定位準確,甚至是為客戶量身定做的過硬的產品,以及良好的口碑;更加優秀的企業,會在此基礎上,提供優良的服務;最優秀的企業,則是行業標準的提供者。在中國的艦船出口上,可以看出,中國軍工行業正迅速向世界頂級軍工出口商的水準接近。未來,隨著中國艦船技術不斷得到世界認可,世界大洋上還會馳騁更多的「中國造」。

本文經《世界軍事》授權轉載

2018年4月刊

(編輯:馬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軍事 的精彩文章:

盤點世界上最懶的十大動物,沒有最懶,只有更懶!
中國新下水一艘怪船:外形方方正正 遠看像一堵牆

TAG:環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