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結石發病率較高的國家之一,南方部分地區發病率超過10%。人體形成結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熱地區、運動過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飲食習慣也是導致結石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人在出現結石病症後,因存在認識誤區,反而容易引發或加重結石疾病。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一、常見的結石病

結石是人體內腔性器官或具有腔道部分的器官,如腎臟、輸尿管、膽囊或胃腸等,腔中形成的固體塊狀物,可造成管腔梗阻,影響受累器官液體的排出,產生梗阻、疼痛、出血或繼發性感染等癥狀。常見的結石病分為膽道結石、泌尿系統結石,還有部分少見的胃結石或腸結石。

膽道結石按發病部位分為肝內膽管結石、膽囊結石和肝外膽管結石。常出現因膽道梗阻,或合併感染,而引起的腹痛、黃疸、發熱,甚至出現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慢性膽道結石,可能繼發肝硬化。我國人群中約有7%的人,正經受膽結石之苦,其中女性明顯多於男性。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因素,導致膽結石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吃過多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食物,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多,從而析出形成結石。進食不規律,造成膽汁淤積,也為結石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不注重衛生、滋生蛔蟲等寄生蟲病也會誘發膽結石。在臨床上,需要就診於肝膽外科或消化內科。

泌尿系統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從排尿過程的尿路結構中均可能產生結石,根據結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為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典型癥狀為一側的突發腰痛,持續,或伴血尿、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統梗阻和感染的癥狀,臨床上以疼痛、血尿、小便澀痛及尿出砂石為主要癥狀。據統計,我國尿結石發病率為1%—5%,南方地區高達5%—10%,且以男性居多,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發生1次泌尿系統結石。在臨床上,需要就診於泌尿外科。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胃或腸結石多因食入的某種動植物成分、毛髮或某些礦物質在胃酸的作用下生成一些不溶於水的沉澱物,與果膠、食物殘渣膠合在一起,從而凝結成石。多數患者有上腹不適、脹滿、噁心或疼痛感等癥狀,但有些胃結石達到十幾厘米時,就會壓迫胃壁,引起潰瘍、出血,甚至穿孔和惡變。胃或腸結石的產生,與胃腸的排空慢有一定關係,更多見於老年人群,如慢性便秘,而在空腹時大量食用柿子、山楂等食物,也可能導致胃結石患病風險增加。在臨床上,需要就診於胃腸道外科。

二、關於結石要避開這些誤區

誤區一:查出小結石自己吃藥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有市民在體檢中查出『小結石』,如小於5毫米的腎結石、膽囊結石。如果結石很小,可以保持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觀察,生活中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即可。但不少人對結石認識不深,心理上容易恐慌,會自己到藥店買葯,或開一些中成藥回家調理,在臨床上可能得不到醫生的幫助,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體檢時發現「小結石」,只能算初步診斷,有的可能僅僅是「腎乳頭鈣化斑或前列腺鈣化」,不需要處理。他建議市民應該找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斷。

誤區二:結石不痛就不用治療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遇到身體出現結石,有些人很緊張,有些人則表現得無所謂,認為不疼痛就不去治療。結石是否需要治療,並不是以有沒有出現疼痛來判斷,而是應該到醫院找專科醫生檢查後,由醫生判斷。

醫生常有句話:「小結石痛、大結石不痛。」因為小結石易移動而出現梗阻,隨著結石慢慢長大,梗阻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導致相關器官功能喪失,反而不痛了。所以,對結石病不加以重視,沒有根據醫囑進行相應治療,梗阻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導致相關器官功能喪失,等到後期再治療效果就很不理想,甚至要切除無功能的腎臟。

誤區三:排出結石就不會複發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有市民認為結石如果順利排出或做完結石手術就沒事,這樣也不對。結石的複發率很高,飲食控制尤其重要。有數據顯示,結石術後5年複發率達到30%。治療結石,目前大多採取的方法是處理結石及結石引起的併發症,而對產生結石的原因,更需後續的預防治療。

對結石分析的結果顯示,70%—90%的泌尿系統結石屬於草酸鈣結石,預防主要是靠減少草酸的攝入以及多喝水等。但有5%的尿酸結石,可通過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啤酒、內臟、海鮮等,達到降低尿酸溶石、減少複發的目的,目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體外碎石室有提供結石成分分析,可以利用分析結果來指導飲食。

誤區四:補鈣或菠菜豆腐易致結石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不少人老年人對補鈣是否誘髮結石,一直有較大的疑惑。泌尿系統結石的產生,其實是鈣代謝功能紊亂引起的,當骨質疏鬆時,骨中的鈣會加快排放,更易引起結石,所以對老年人補鈣,更建議在吃飯時口服鈣片,或是在補鈣後適度多飲水。

生活中常可聽到「菠菜豆腐易致結石」的說法。這種說法認為菠菜等青菜草酸含量較高,豆腐含鈣豐富,二者會產生常見的草酸鈣,易引髮結石。其實,這樣產生的草酸鈣不會被人體吸收,也不會進入泌尿系統,而是隨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通過糞便排出體外,不會造成結石。

三、這些飲食習慣,容易引髮結石

1.喝水少、水質差、少運動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常見的腎結石,與長時間喝水不足有關。人體70%的成分是水,代謝、排泄都需大量水分。飲水量太少,會增加血液濃度及腎臟負擔,導致尿液濃縮,易引起結石。有些地區的飲用水是硬水,晶體、鈣含量較高,會使人體尿鈣增高,形成結石。長期卧床的人群中,結石的病例不少,這和少運動,少代謝少排出有關。

2.攝取過多高蛋白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蛋白質在體內消化代謝後,就會增加尿液酸性,身體為平衡尿液酸鹼度,會釋放鹼性的鈣,鈣與尿酸便會在泌尿系統中形成結石。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質,經常大吃大喝的人很容易超標。

3.攝入過高嘌呤或吃太咸

體內有結石,可能是這麼吃出來的 看完這篇,就知道怎麼防治

嘌呤豐富的食物有海鮮食品、動物內臟等。嘌呤的代謝產物是尿酸,尿酸過高,可能形成尿酸結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時最好別喝酒,應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謝、排出。

如果攝入太多鹽分,在體內的高鹽分從尿液中排出時,也會相應增加鈣排出量,使尿鈣升高,易在尿液中與草酸結合形成結石。平時烹飪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鍋時再撒鹽,少吃鹹菜、醬類等高鹽食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