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文傑:淇縣無耳朵獅子初探

李文傑:淇縣無耳朵獅子初探

淇縣無耳朵獅子初探

/

作者/李文傑

淇縣有首家喻戶曉的民謠:「牛抵日,狗咬雲,無耳朵獅子活麒麟。」其中的「無耳朵獅子」是雕刻於明代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的一對石獅,「牛抵日」和「 狗咬雲」是這對石獅底座的精美圖案。無耳朵獅子以其獨特的藝術形象和精湛的石雕技藝聞名遠近,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

筆者利用一年半的業餘時間對淇縣無耳朵獅子進行了全面考察。期間查閱了淇縣縣誌、新鄉鳳凰區區志、石獅研究專著、期刊、內部書籍等相關書面資料,通過知網、百度查看了相關網路資料。深入淇縣南關村、淇縣摘心台公園、淇縣縣誌辦、淇縣文物旅遊管理局、淇縣宗教局、新鄉鳳泉區進行實地考察和走訪,掌握了第一手資料。請教了石獅研究專家、石雕藝人、淇縣文物研究及管理人員,了解到石獅的專業知識及無耳朵獅子具體信息。下面就無耳朵獅子基本情況、有爭議的問題以及其奇特之處進行分析。

一、淇縣無耳朵獅子基本情況

(一)外形描述

無耳朵獅子呈蹲立狀,左右對稱,目前以東雄西雌的位置擺放於淇縣摘心台公園南門內,雄獅高282厘米,雌獅高270厘米,二獅長均為108厘米,寬均為76厘米。石獅整體結構嚴謹,線條流暢,裝飾華麗精緻,精神氣十足,頭部鬣毛工整捲曲,身軀瘦勁,挺胸翹首,弓腰收腹,前腿直立,後腿蹲屈,粗尾盤地。石獅佩戴項圈,項圈中間懸掛瓔珞,瓔珞兩旁各有一弔鈴。

無耳朵獅子面部雕刻尤為精緻,生動傳神,只見他們眼睛凸睜,鼻樑高隆,方口大張,舌尖高卷,雌雄二獅的頭均歪向裡面,雌獅凝視雄獅,笑意吟吟。雌獅腳下的幼獅仰面回視著母親,稚態可掬。雄獅平視右前方淺露笑容,情趣盎然而又不失威嚴。

連著獅子四條腿的小底座後面雕有圖案,雄獅後雕「牛抵日」,雌獅後雕「狗咬雲」。這兩幅圖案,巧妙地配合了雕刻石獅的目的——鎮災消難,保佑風調雨順,一方平安。「牛抵日」針對旱災,希望牛能把炙熱的太陽抵走。「狗咬雲」針對澇災,希望天狗能把雲咬掉。

小底座下面是一個高70厘米的大底座,四壁雕刻精美的吉祥圖案,有雲龍圖,牡丹,麒麟、鹿、兔子等。

(二)雕刻背景

無耳朵獅子原在淇縣南關村關帝廟門前,是該廟的守護獅。該廟的建廟背景又是如何呢?2011年該廟重建完工,並按原來廟內的碑文重新雕刻成碑,碑記內容如下:「重建關帝廟碑記:淇縣南關村關帝廟位於南門外約三百米處,正處南北要道之咽喉。據清十年淇縣誌載該廟為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一千六百零八年知縣劉學言所建。當時淇縣連年旱澇,民不聊生。劉知縣接受堪輿大師建議,言及朝歌城南北狀如一條蒼龍,因無龍首鎮不住邪惡,亟需在南關建一座能夠鎮妖降魔的關帝廟,方能保一方平安。這一番話使劉知縣茅塞頓開,於是規劃土地,籌措資金,大興土木,建造起來。」

1996版《淇縣誌》中的「大事記」章節印證了「當時淇縣連年旱澇,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記載如下:

明神宗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三月三日申時,淇縣地震,有聲如雷,城垛摧圮,屋宇動搖。

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春,淇縣人大飢,疫,人相食。

淇縣明代歸屬衛輝府管轄,離目前的衛輝城區不足40公里。《衛輝府志?祥異》中記有衛輝一帶歷年災荒的情況,詳情如下:

萬曆十三年旱。

十四年自春正月旱,至六月9日大風。

十五年大飢。三月三日申時地震,有聲如雷,城蝶催圮,屋宇動搖,大飢大疫。四月五月大旱。五月大風。七月大水,黃沁二河決。二十一、二日連日大風,田禾傷損,民益苦飢。

十六年大旱大疫。

二十四年二月璐府門火。夏四月雨雪。秋蝗,良禾殆盡。至嚙人衣,八月雨雪。

二十五年,沁河決,大水淹東、北二關,城半頹,東、西、北三門土塞。

三十四年秋,大蝗傷禾。

三十七年大旱,人攫食於市,死者相枕籍。」[2]

從以上資料可得知:因為「連年旱澇,民不聊生」,淇縣南關村建造了關帝廟,作為守護廟門的無耳朵獅子也就應運而來。

(三)位置變遷

1608年至1984年間,無耳朵獅子擺放於淇縣南關村關帝廟大門兩側。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文物進入「法制建設」的歷史階段,1982年我國頒布第一部關於文物保護的法律《文物保護法》。1984年國務院頒布《城市規劃條例》,規定城市規劃應當保護文物古迹。在此大背景下,1984年無耳朵獅子被移至淇縣摘心台公園南大門外側, 1995年又被移至該公園南大門內側,即無耳朵獅子目前的地方。

二、淇縣無耳朵獅子爭議問題探析

(一)雕刻無耳朵獅子的石材是什麼?

目前對無耳朵獅子材質有以下幾個說法:一是白石;二是漢白玉,三是白沙石。

考察認定:雕刻無耳朵獅子的石料是白沙石。白沙石具備這樣的特點:表面不穩定,軟硬不均勻,顏色差距大,硬的地方顏色深,軟的地方容易形成小坑坑。無耳朵獅子身上不規則的坑坑洞洞就是白沙石的典型特點。

(二)無耳朵獅子來自哪裡?

目前對無耳朵獅子來源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來源於潞簡王墓或潞王府。潞王臭名昭著,勢敗後衛輝府分散潞王相關財產,當時淇縣歸屬於衛輝府,南關村關帝廟因其廟大影響大而分得無耳朵獅子; 二是建造淇縣南關村關帝廟時專門定製。經過考察,得出以下結論:

1.無耳朵獅子不可能來自潞簡王墓

理由一:潞王陵建成至清末保存良好。潞簡王墓原歸屬地是新鄉市北站區的區志記載:潞簡王朱翊鏐墓建成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趙氏死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二月二十六日,萬曆三十年(1602年)二月二十六日遣使致祭。推斷西墳(次妃趙氏墓)建成時間當在萬曆三十年。直到康熙末年,仍然受到保護,並經常維修。清朝末年破壞。[3]

理由二:官方出面建成的廟宇,不大可能約三百年後才從外地運來守護石獅。

潞簡王墓清末被破壞時離淇縣南關村關帝廟建成已相隔約三百年之久,並且該廟由當時的知縣劉學言建成。按常理推斷,由官方出面建成的廟宇,作為其「配套設施」的門前石獅也應該同時配備,不大可能約三百年後才從外地運來。

理由三:從風水方面來說,潞簡王墓為陰,關帝廟為陽,陰陽兩界的物品不可能通用。

2.無耳朵獅子不可能來自潞王府

理由一:王府的財產一定有官方記錄資料,新鄉市博物館文物管理科科長賀惠陸指出「目前官方資料沒有潞王府獅子流失的記錄」。賀惠陸科長本人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親眼看過潞王府門前的石獅,後來該獅子才被盜走。

理由二:關帝是聖人,聖人不可能接受王爺的東西,等級不匹配,更不可能接受來自一個名聲不好的王爺的東西。

3.無耳朵獅子是淇縣南關村關帝廟建廟時專門定製

「關帝是由人們對三國時蜀漢大將關羽的靈魂崇拜演化而成的民間俗神。」[4]關帝廟的建立表達了人們驅災避難、祈福納祥的美好願望,明代關帝廟前塑造守候石獅已成為極其普遍現象。我查閱了廟宇相關資料,訪問了幾位石獅研究者和多名「看廟人」,了解到關帝廟以及其他廟宇前的石獅一般都是專門定製,鮮有借用其他地方石獅的現象。所以我認為:無耳朵獅子是淇縣南關村關帝廟建廟時專門定製。

(三)無耳朵獅子雕刻時間是怎樣被確定的?

無耳朵獅子是淇縣南關村關帝廟前的守護獅,清乾隆十年《淇縣誌》對淇縣南關村關帝廟有所記載,但並沒有提及無耳朵獅子。直至1996版《淇縣誌》中才出現了對無耳朵獅子的正式記錄。那麼目前人們公認的無耳朵獅子的雕刻時間究竟是怎樣來的呢?思考後我認為:該時間是後人根據《淇縣誌》記錄的南關村關帝廟建廟時間推斷而來。因史料沒有相關記載,人們只有推斷,明清時代石獅已被社會各階層廣泛運用,廟前立石獅的情況十分常見,石獅的雕刻時間和建廟時間應大致為同一時期。南關村關帝廟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於是無耳朵獅子的雕刻時間也就憑此被推斷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這樣的推斷也算合乎情理。

(四)無耳朵獅子為什麼沒有耳朵?

目前對無耳朵獅子無耳的原因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由於疏忽,工匠沒有給獅子雕刻耳朵」;二是雕刻者或設計者不想聽到社會的雜音,藉此表達「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思想;三是工匠個人的雕刻風格使然,他習慣於這樣處理石獅耳朵問題;四是無耳朵獅子並非無耳,只不過耳朵過於小或被遮擋看不見而已;五是工匠為泄私憤而故意在雕刻作品上做手腳。這些使壞的小手腳即便被發現也無傷大雅,工匠能夠自圓其說;六是雕刻這對石獅用的石料本身有毛病,工匠依據石料本身特點量身定做出無耳朵獅子。

目前流傳最廣泛的說法是第一種——工匠疏忽導致石獅無耳,我對此說法並不太認可。考察得知該說法的根據是淇縣南關村村民代代口耳相傳,然而我兩次對南關村村民進行採訪,村民中知道該說法的人少之又少,兩代「侍奉」南關村關帝廟的李秀泉老人也從未聽說此事(當然,一種說法流傳的不廣泛並不能完全否認一個事物或事件的存在)。再說,按常理推斷,創造一件藝術品前必然胸有成竹,不可能石獅雕刻過程中突然發現忘記雕刻耳朵,然後採取補救措施。我認為精美的「牛抵日」和「狗咬雲」圖案也應該是工匠動手雕刻之前總體設計的內容之一。

我個人比較贊同第六種說法——依據石料本身特點量身定做。該說法出自石雕藝術家張學英先生之口,在此我將他的分析呈現出來:「雕刻無耳朵獅子的原材料本身有暗傷,就是說石頭有胎帶的毛病。你看雌獅子左上方三個髮髻疙瘩齊刷刷地掉了下來,這就是石頭有暗傷的有力證明。雕刻的第一步是整荒料,這時雕刻作品就有大致模樣了。石匠在隨後的雕刻過程中發現石頭有暗傷,沒法雕刻耳朵,雕刻了它們也必定掉下來。這時候怎麼辦?一個辦法就是將石獅削低,重新雕刻。但這樣的話一般行不通,因為雕刻多高的石獅是有講究的,主家都有要求,你削低重做就不能符合主家的要求了。另一個辦法就是想辦法處理這個問題。怎麼處理呢?石匠就在耳朵位置的地方打了個大大的髮髻。沒人問耳朵的問題就罷,有人問他可以這樣解釋『耳朵藏在髮髻裡面了』。這就是所謂的『看著有特點,說起有理由』。反正我是那個石匠,我也會這樣處理這個問題。」

無耳朵獅子雕刻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在沒有史料記載的情況下人們只能對石獅無耳的原因進行推測,結論也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無論是哪一種推測,毫無疑問都包含著人們的思考和智慧。如果雕刻者知道自己的作品引發了這麼多人的思考,也許會非常欣慰吧。

三、淇縣無耳朵獅子奇特之處

(一)獅子無耳

「中國石獅研究專家」李芝崗先生和「石雕藝術家」張學英先生都指出除無耳朵獅子以外他們見過的石獅都刻有耳朵,這就給無耳朵獅子的奇特以專業水準上的支持。「物以稀為貴」,別管導致無耳朵獅子無耳的原因是什麼,客觀上已給這對石獅增加了「稀」和「貴」的成分,這對石獅有權利因其無耳而稱奇遠近。

(二)雌雄二獅不對稱因素

對稱是中國雕刻藝術最基本的形態。無耳朵獅子大致遵循對稱的格局,雌雄對稱,但其不對稱的因素也非常明顯。

不對稱首先表現在雌雄二獅高度上。這對石獅中雄獅高282厘米,雌獅高270厘米,雄獅比雌獅高出足足12厘米。

不對稱其次表現在雌雄二獅造型上。雌獅和雄獅都被雕刻成頭向里歪的形象,但它們並不是「面對面」之態,雌獅歪頭的幅度明顯大於雄獅,似乎在凝視著雄獅,雄獅卻並不凝視雌獅,而是平視右前方。雌獅舌頭上翹的程度比雄獅更甚,致使雌獅看起來要比雄獅笑得更加燦爛。

這些不對稱因素彰顯出無耳朵獅子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也映射出明朝男尊女卑的社會意識和封建思想。

(三)「牛抵日」「狗咬雲」圖案契合建廟目的

明清石獅已走向程式化和世俗化,其底座的圖案也越來越被雕刻得精美細緻,但這些底座圖案一般只起到裝飾作用。無耳朵獅子底座上的「牛抵日」「狗咬雲」圖案卻一反常態,超越底座「裝飾作用」的局限,與雕刻石獅的目的聯繫起來。淇縣南關村關帝廟因旱澇無常,多災多難而建,針對旱災,雕刻出「狗咬雲」形象,針對澇災雕刻出「牛抵日」形象。這些形象契合了南關村關帝廟建廟目的,顯示出雕刻者或設計者高超的藝術才華。

以「沒有耳朵」為標籤的淇縣無耳朵獅子,歷經時間的長河後愈加魅力四射,眾多爭議後愈加聲譽遠揚,它不僅是淇縣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附 淇縣無耳朵獅子圖片

(雌獅)

(雄獅)

李文傑

李文傑,女,河南省鶴壁市作家協會會員,淇縣教研室教研員。自稱「讀書人」,希望有天被稱為「文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陽雨文學 的精彩文章:

崔新志:新觀點
張旭:我喜歡上了靜靜的夜

TAG:太陽雨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