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別跟我談「為母則剛」,我用不著!
新的一期《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受到了很多網友的質疑。
一開始,是霍思燕教嗯哼學著使用筷子,立馬招來了很多批評:「嗯哼這麼大了還不會用筷子?」、「怎麼不早點教孩子用筷子?」
接著,在霍思燕和嗯哼的一段互動中,很多人注意到,在嗯哼家的床上有一大包的紙尿褲,質疑聲立刻又響起來:「這麼大的孩子還用紙尿褲嗎?」、「難道不進行如廁訓練的嗎?」
還有很多人覺得霍思燕和嗯哼之間:「互動太假」,「偶像包袱太重」,覺得嗯哼「太皮」,「沒有禮貌」……
自從當了媽,我們有誰沒有受過這樣的「非議」?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有人熱心的打聽你:「奶夠不夠吃啊?」「用紙尿褲還是尿布啊?」「孩子愛哭不?」
不管你怎麼回答,別人都可能會一聲嘆息,認為你這個新手媽媽做的不對,以「過來人」的身份指手畫腳的「教育」一番。
一千個家庭有一千種育兒方式,一千個孩子也有一千種脾氣秉性,孩子是我自己的,我想怎麼帶,到底關你什麼事?
一旦當了媽,總有人會用「為母則剛」這樣的話來形容媽媽。
前幾天,一位懷孕3個多月的准媽媽,因為煤氣泄漏燃爆,被嚴重燒傷。為了不影響胎兒發育,主動要求不用止疼葯和麻醉藥。
而被問及她家人的意見時,令人驚駭的是,醫生說:「他們和孕婦想法一樣。」
這位媽媽後續還將面臨手術治療,我難以想像,不上麻醉生生將皮膚割下來重新植皮的痛苦該如何忍受。
況且,這種堅強本來並不是必須。新聞一出,很多專業醫生開始質疑:「麻醉手段這麼多,有的根本不會對胎兒有危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當了媽似乎就要與「偉大」和「超人」沾邊。只要為了孩子好,當媽的在多苦都得忍著。不然就有人指責你「不偉大」、「不堅強」,甚至「不配當媽」。
可是,我明明只是給自家娃當媽,又不是給全世界當媽,憑什麼每個人都可以對我指手畫腳?
對於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我只想說一句:「省省心吧您吶。」
我們只是當了媽,又不是成了佛,犯不著偉大給全世界看。
做一個「完美媽媽」真的就是好的嗎?答案可能正相反。
著名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的一個理論叫做:足夠好的媽媽。
他所強調的是:「世界上不存在100分的媽媽,一個60分的媽媽就夠了。」
在嬰兒出生的初期,他需要媽媽完全適應他的需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媽媽需要逐漸的退出和放手。
足夠好的媽媽,反而是能夠慢慢地減少「把世界帶給孩子「的媽媽。給孩子和自己犯錯誤的空間,減少對孩子的替代,減少孩子的依賴感,讓孩子有機會在挫折中適應和成長。
作為媽媽,除了在孩子初生的第一年裡需要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照之外,在以後的時間,做好自己,成為更快樂的自己,對孩子來說更加重要。
·媽媽情緒平和,是孩子最好的幸福。
心理學家埃德·特洛尼克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靜止臉實驗」,當媽媽帶著笑容與孩子互動時,孩子很開心。而當媽媽忽然面部表情靜止時,孩子開始想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但發現媽媽始終面無表情時,孩子開始崩潰大哭。
媽媽的情緒是孩子世界的晴雨表,媽媽擁有平和的情緒和好心情,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孩子面前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強顏歡笑。
對於媽媽來說,不要忘記了給自己放個假,時常滿足自己的一些願望,取悅自己,適時的放下做完美媽媽的焦慮,你和孩子都將收穫更豐盈的幸福感。
·榜樣的力量,不要為了孩子放棄自我成長。
美國教育學博士傑恩·梅傑的著作《雙向養育》中強調:
「父母需要把養育的注意力從孩子轉向自身,唯有改變自己、豐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滿愛、價值感、尊重人際界限、擁抱改變的積極狀態,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在「凱叔講故事」APP的親子課堂中,有很多媽媽保持著旺盛的學習能力。她們藉由養育孩子,學習溝通知識、心理學知識、健康知識,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精彩。
·逐漸放手的愛,是更好的愛。
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說:「孩子本身的自我塑造就是一個傑作,他們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發掘潛能,培養一個創造型的天才。」
孩子在通過親身的體驗來學習事物,父母的包辦、替代和干涉,都會干擾到孩子的內在節奏。當孩子自身掌握的事物越來越多時,他們也將隨之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信心。
所以,我們不必做一個事無巨細為孩子著想的媽媽,大可放下那些惴惴不安,也放下自己「做的還不夠好」的焦慮感。
不必理會那些外界的閑言碎語,沒有媽媽必須「為母則剛」,沒有誰有資格要求媽媽天生做個超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沒有誰的愛比誰更勝一籌。
做一個愛孩子也愛自己的媽媽,就是「足夠好」的媽媽。解答媽媽育兒困惑,「凱叔講故事APP」,《媽媽是超人3》指定兒童故事品牌,眾多專家伴你科學育兒,幫助每一位媽媽的自我成長。
-END-
文|佟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