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某些中國人,是不是越老越壞、越老越沒素質?

某些中國人,是不是越老越壞、越老越沒素質?

某些中國人,是不是越老越壞、越老越沒素質?

喬志峰

有人地鐵車廂里剝蒜,她是這樣做的。近日,天津地鐵車廂內,一男乘客肆意剝起大蒜,蒜皮撒了一地。一名身著校服的女孩默默蹲下,把地上的蒜皮都收在手中,帶出車廂,整個過程不到5秒鐘。女孩說:「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呀!」(央視)

視頻中,老年男子肆無忌憚、車廂剝蒜,如入無人之境,把地鐵當自家的大雜院了,蒜皮四處橫飛,搞得四周雜亂不堪。小女孩則蹲地收拾衛生,默默帶下車去。一老一小、一粗鄙一文明,形成鮮明對比。有網友感嘆「一個大人活得還不如一個孩子」,有網友甚至表示:「中國人的素質提高到發達國家看來還有一段距離,把新一代培養好,把老一代送走,幾十年會(後)可能會好吧。」

實際上,值得說道說道的還有當時車廂里的其他乘客。其他人都躲得遠遠的,只有一位孩子默默地蹲地清潔。當時滿車廂的成年人,是否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差距,進而生出幾分羞愧、幾許震撼?或許有,但這份震撼似乎只停留在淺層次上,並不足以讓他們站出來幫「地鐵好女孩」一把,一起去清理垃圾;更不足以喚醒他們的勇氣和責任感,對老頭的無良行為予以制止和呵斥。讓所有的人都文明起來,需要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如果大家在遇到此類不文明行為的時候,都不再做保持沉默的「好好先生」,而是勇敢地站出來進行譴責和制止,這樣的人和事就會少很多。

「地鐵好女孩」讓很多人感動,而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擔憂:別人都無動於衷,只有「地鐵好女孩」一人孤軍奮戰,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不久的將來她會不會也被同化,泯然眾人?

這並非危言聳聽。此前,有武漢媒體做過一個關於文明素養的調查,發現小學生比大學生守規矩。無獨有偶,幾年前,上海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一份中小學生公共倫理素質調查報告,在公共關懷上,高中生素質不如小學生。對於「在公共汽車上是否該向老弱病殘者讓座」問題,有近1/3高中生表示「說不清」,近1/6高中生碰到老弱病殘者可穩穩就座,而七成以上小學生表示認同。

好多年以前,我寫過一篇題為《想起小時候》的小文,原稿已經找不到了。大意是:我在上小學的時候,真心真意做好事,以幫助別人為樂;長大後,卻日益冷漠,以幫助別人為「傻」。武漢、上海兩地分別由記者和專家調查出的結果,跟我的「成長曆程」基本吻合――因此,對這樣的調查結果,我是認可的。

並且,我還想更進一步提出一個觀點:當前社會,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年齡越大、素質越差」的現象,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再到踏入社會,很多人的文明素質是呈遞減趨勢的。

人之初、性本善,凝視初生嬰孩清澈的眼眸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為其中的真純讚歎、感動。上小學的孩子還是單純的,他們相信老師、相信書本上的一切,像是一張沒有被污染的白紙。等上了中學,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日益增長,也更多地接觸到了社會,於是,他們變得「聰明」起來。等到上大學,尤其是踏入社會之後,社會這所大課堂教會了他們很多現實的東西,他們終於「長大成人」了……

也許,有人會說,我以上所說的「成長曆程」是個別的,並無「普遍性」可言;也許,有人會駁斥我的「謬論」,甚至說我是「憤青」。那麼,請你心平氣和做個調查好不好?某些中國人是不是越老越壞、越老越沒素質,有事實為證。或者你連調查都不用,夜深人靜的時候捫心自問,回想一下自己從小到大的「心路歷程」就行了。正視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諱病忌醫怎能進步。

為什麼會出現部分人「年齡越大、素質越差」的現象?為什麼「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恐怕不單單是個人的原因,教育、社會環境都難辭其咎。柏楊有一個「醬缸文化」的提法,荷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人若想「處醬缸而不污」似乎很難。而現在的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確有「醬缸文化」的存在,不斷污染和同化著置身其中的人。「我們希望我們有充足的智能認清我們的缺點,產生思考的一代,能夠有判斷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才能使我們的醬缸變淡、變薄,甚至變成一壇清水,或一片汪洋。」――這20多年前的吶喊,今天聽來依然是那麼的迫切,那麼的振耳發聵、催人猛醒。

「地鐵好女孩」們能否永葆初心?這不僅是對他們個人的考驗,也是對整個社會風氣的詰問和期待。改變「越老越壞、越老越沒素質」的反常現象,請從我們自身做起。我們可以變老,卻可以拒絕變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喬志峰評論 的精彩文章:

王興為什麼要接摩拜的「爛攤子」?
教育部嚴禁「炒狀元」,有人聽嗎?

TAG:喬志峰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