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8部最值得推薦的戛納獲獎電影

18部最值得推薦的戛納獲獎電影

前面的話

正是第71屆戛納電影節開幕時間,當然又是一次紅毯秀和數華人星星的時間。

不過,作為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已經成立,而且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三大電影節之一,希望各位看官也不要只是看熱鬧,特別是在國內影壇剛剛還鬧過一陣「退票」風波、導演與某知名影業互掐的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降低姿態,關注到電影本身,好好地取經?(且忽略好萊塢的醉生夢死)

所以趁著今年戛納獎揭曉之前,小編整理了戛納影史上拿到最高金棕櫚獎的幾部,或被忽略、或被遺忘、或被津津樂道的傑作,嚴肅推薦,以供觀摩學習。

其中有控訴戰爭,有大玩心跳,有纏綿愛情,有視覺盛宴,也有歡樂歌舞……總有一款你會喜歡。

第71屆戛納電影節開幕,圖片@視覺中國

10部

戛納影史上鮮為人知的偉大電影

1.

1953 |第6屆金棕櫚獎

《恐懼的代價》

法國懸念大師亨利·喬治·克魯佐享譽甚高的驚險片經典作。克魯佐也被稱為「歐洲的希區柯克」。

一家美國石油公司的油井燃起了熊熊大火,為了滅火,必須有人駕駛著裝有十噸硝化甘油的卡車開往此地。這無疑是自殺的舉動,因為只要有任何一點點的顛簸和受熱,十噸硝化甘油就將化為十噸威力無比的炸彈。身為混混的馬里奧等人,為了2000美金,駛上了危險與恐懼並存的不歸路。

影片經營緊張氣氛的手法十分高明,尤其是影片後半段,完全以視覺呈現出危機四伏的山路,令人提心弔膽,這些困難包括一段稀鬆的泥路,一座腐朽的弔橋,一塊擋路的巨石,還有一個巨大的、充滿油污的水坑……

此片是第一部同時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影片。

2.

1958 |第11屆金棕櫚獎

《雁南飛》

影片拍攝於50年代末蘇聯文藝環境寬鬆期間,片中沒有絲毫政治說教色,是一部經典的詩電影。

大量升降鏡頭,遠鏡極為高超,黎明前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男女主角的戀愛戲極為迴腸盪氣。無論是畫面還是光線的運用,都可以看出攝影的匠心獨運,大雁南飛的雙重隱喻給電影有了更為明確的定位與藝術品格。

本片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整個世界影壇,以其絕美的光影對比,絕佳的鏡頭運用,一舉榮獲1958年戛納金棕櫚獎和攝影大獎。

3.

1960 |第13屆金棕櫚獎

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

「有理論認為,費德里科·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分列了人類的七宗大罪,場景包括羅馬的七座山峰,時間跨越七個夜晚、七個黎明。」

「1959年,費里尼在羅馬的威尼託大街(Via Veneto)上拍攝了《甜蜜的生活》,這條大街以夜總會、路邊咖啡館和夜間遊行而著稱。影片男主角馬賽羅是一位八卦專欄作家,專門記錄破落貴族、二線影星、上了年紀的花花公子和商界女強人的『甜蜜的生活』。」

「三年之後,費里尼又創作了姊妹篇,比《甜蜜的生活》更為圓熟的自傳式作品《八部半》。」

(摘選自《偉大的電影》)

4.

1961 |第14屆金棕櫚獎

《維莉蒂安娜》

《維莉蒂安娜》是西班牙國寶級大師布努埃爾「宗教三部曲」之二,和此片共同摘得第14屆金棕櫚的還有法國導演亨利柯比執導、作家杜拉斯編劇的《長別離》。

影片暗示宗教的理想主義跟現實之間的矛盾,諷刺宗教的虛偽。片中乞丐吃飯一場戲明顯模仿最後的晚餐,而且坐耶穌位置的那人正是最遭人恨的那個瞎子。

本片被廣泛認為是布努艾爾最偉大的作品,由於對天主教進行了直接而辛辣的攻擊和嘲諷,當年在西班牙被禁,也因為涉及宗教敏感問題遭梵蒂岡抗議。

5.

1962 |第15屆金棕櫚獎

《諾言》

第15屆戛納電影節佳片諸多,與巴西導演安塞爾莫?杜阿特的宗教電影《諾言》一同競逐的是安東尼奧尼的《蝕》、布列松的《聖女貞德的審判》、布努埃爾的《泯滅天使》。

窮人賽唯一的家產就是一頭驢。當他的驢子患重病時,他許願,只要驢子能康復,他會像耶穌那樣扛著十字架,一直從家鄉到省府。後來驢子真的痊癒了,他便上路還願,但教堂的教士拒絕接受。賽固執地在教堂外守候,甚至成為新聞人物,驚動了主教。他的妻子與人通姦的醜聞引起了一場暴動,他在混亂中喪生,人們將他的屍體放在十字架上,了卻了他生前的心愿。

儘管獲得金棕櫚,且被許多專家給予極高的地位,本片仍是影史遺珠。(豆瓣僅217人評價)

6.

1963 |第16屆金棕櫚獎

《豹》

本片是義大利著名導演維斯康蒂對歷史的沉思。維斯康提將自己的現實心境(貴族後裔)帶入這部家族興衰史中,心同此景,造就一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史詩巨作。

最後一場豪華舞會,導演用長達一小時的篇幅來造成視覺上的震撼,以映襯薩里納王子的孤獨心境,那種對生命接近終點的無奈,對所屬時代即將流逝的悲涼。

另外劇本有力度,主角配角均十分出色,德龍與卡汀娜的數個鏡頭都已成影史經典。

7.

1978 |第31屆金棕櫚獎

《木屐樹》

本片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描述十九世紀末期,義大利北部貧窮困苦的農村中好幾戶農家生活的點滴。

義大利電影導演埃曼諾?奧爾米一向以曲高和寡的藝術電影為創作方向,此片他身兼編、導、攝影、剪輯於一身,對當時的民生疾苦作了生動的描述,但冷靜客觀,並沒有對貧苦不公的社會現狀作出控訴。

《木屐樹》是導演埃曼諾?奧爾米最著名代表作。

8.

1980 |第33屆金棕櫚獎

《爵士春秋》

第33屆金棕櫚的歸屬有兩部,另一部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影子武士》,但《影子武士》相對知名,所以在此推薦一下美國導演鮑勃?福斯的《爵士春秋》。

鮑勃?福斯大概音樂劇迷都知道,著名音樂劇《芝加哥》《歌廳》的電影版即是由他編劇並導演。《爵士春秋》就是一部集七十年代爵士樂之大成的電影,片中諸多經典金曲。

同時,此片堪稱福斯的預見性自傳,片中描寫的內容在上映十年後變成了現實。影片主角是一位我行我素、才華橫溢的百老匯資深導演喬,講述他醉生夢死的生活和浮生若夢的結局。此片帶有濃厚的自戀傾向,但絕對沒有一味粉飾的偏頗。

除了獲得第33屆金棕櫚獎,本片也摘得了52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樂三項金像獎。

9.

1985 |第38屆金棕櫚獎

《爸爸去出差》

影片發生在南斯拉夫與蘇聯關係破裂大肆搜捕政治犯「史達林主義者」時期,一個6歲男孩的父親因為言論不當而被捕,媽媽告訴男孩:「爸爸去出差了。」

整個故事由這個6歲男孩講述,透過他的成長,側批了這段歷史。全片淡淡的敘述,卻帶了點輕喜成分,可愛的童星與濃郁的鄉土風味使得本片娛樂性亦相當豐富。

這是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裡卡的第一部金棕櫚,十年後,他憑藉巔峰傑作《地下》,一部更加袒露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喜劇電影,獲得二封。

10.

1998 |第51屆金棕櫚獎

《永恆與一日》

1998年,有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美麗人生》、侯孝賢的《海上花》、道格瑪運動的開山之作溫特伯格的《家宴》、拉斯馮提爾的《白痴》,最終還是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諾斯的《永恆與一日》勝出,被認為是一部永恆的影像之詩。

影片故事僅僅是癌症晚期詩人亞歷山大的最後一日,但電影用回憶、幻想、現實進行三重交織,延續了導演前作《霧中風景》、《雁足空懸》、《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中關於生命與永恆的命題,此外也道出人類所欠缺的情感交流、回歸家庭的必然。

導演慣用長鏡頭,本片是他感情最為內斂、但表現力豐富的作品。或許此片與普魯斯特有異曲同工之美。

8部

最為知名的戛納金棕櫚

以下電影因多有耳聞且多有看過,就不多做贅述了,若未看過,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還不快去補?

美國導演科波拉《現代啟示錄》與德國導演施隆多夫《鐵皮鼓》共同獲得1979年第32屆金棕櫚獎。

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影子武士》與前面提到的美國導演鮑勃?福斯的《爵士春秋》共同獲得1980年第33屆金棕櫚獎。

1983年戛納集結了塔可夫斯基的《鄉愁》、布列松的《金錢》、大島渚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卡洛斯紹拉的《卡門》,最終日本導演今村昌平《楢山節考》獲得金棕櫚獎。

德國新電影四傑之一文德斯《德州巴黎》獲得1984年第37屆金棕櫚獎。

中國導演陳凱歌《霸王別姬》與紐西蘭的女性獨立導演簡?坎皮恩的《鋼琴課》共同獲得1993年第46屆金棕櫚獎。除了王家衛《春光乍泄》、楊德昌《一一》、侯孝賢《刺客聶隱娘》這三座戛納最佳導演,《霸王別姬》是至今唯一一部拿到得金棕櫚的中國電影。

美國獨立導演昆汀《低俗小說》獲得1994年第47屆金棕櫚獎。

南斯拉夫導演庫斯圖裡卡《地下》獲得1995年第48屆金棕櫚獎。

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鋼琴家》獲得2002年第55屆金棕櫚獎。

以上圖片及部分評論均整理自網路。

坐下聊聊

還有什麼戛納好電影是你特別想推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理想 的精彩文章:

不插電的民謠旋律:湯垚x李知蹊專場
一顆衣索比亞的果子掉進了你的咖啡杯

TAG:看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