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芯到雲,紫光更名後正式進軍公有雲!

從芯到雲,紫光更名後正式進軍公有雲!

日前,長江存儲慶賀存儲器基地正式移入生產設備,5月8日,紫光國芯的證券簡稱正式更名「紫光國微」,公司在紫光集團「從芯到雲」總體戰略的部署下,從事集成電路設計相關業務,明確了紫光聚焦微電子領域的核心業務定位。紫光國芯是紫光集團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企業之一。目前,該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集成電路晶元設計與銷售,包括智能安全晶元、特種集成電路和存儲器晶元。

目前存儲器市場的現狀

2017年,存儲器和邏輯電路銷售額分別為1239.7億美元和1022.1億美元,占集成電路總銷售額的36.1%和29.8%。而DRAM和NANDFlash是存儲器的兩大支柱產業,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其中,NANDFlash產品幾乎全部來自國外,主要用在手機、固態硬碟和伺服器。過度依賴進口不僅會面臨斷供的風險,還有時不時地漲價。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存儲晶元價格暴漲也讓國內終端廠商苦不堪言。

紫光的晶元研發之路

在國內晶元企業中,紫光集團布局較廣,涉及產業鏈上的設計、生產到封測等環節,但國內整體晶元布局處於比較早期階段。「我們現在基本上完成了面上的一個布局,但是在更多細節上進入到高端還有很大距離。」紫光集團副總裁、紫光展銳首席運營官王靖明表示,目前紫光的產品並不全。

在晶元的自主研發之路上,紫光展銳研發的SC9850KH具有突破性,是國內首個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手機晶元平台。此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未來10年紫光集團將以1000億美元投資晶元製造領域。現階段預計將籌集到3700億元人民幣。

紫光集團下屬的長江存儲正試圖實現中國存儲晶元的突破,但離真正的規模量產仍需時間。國內首顆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3DNANDFlash)由長江存儲耗資10億美元,歷時2年研發。2018年,武漢長江存儲基地開始移入生產設備,實現小規模量產。到2019年,該公司64層128Gb3DNAND存儲晶元才會進入規模研發階段,並且會根據市場需求量產。

智能安全晶元是紫光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財報顯示,2017年,紫光國芯的營業收入為18.3億元,其中,智能安全晶元、特種集成電路、存儲器晶元和晶體元器件分別佔總營收的44.47%、28.22%、18.30%和8.82%。

紫光晶元布局的遺憾

在目前紫光的晶元布局中,並沒有電腦和伺服器的處理器。紫光集團聯席總裁、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於英濤說道:「CPU的問題沒辦法,無解。英特爾太強大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CPU市場基本都由英特爾壟斷。在伺服器CPU領域,英特爾的佔有率更高達九成以上。

「95%的錢都被英特爾一家公司拿走,全球的伺服器都是給英特爾打工的。再牛的戴爾、HPE,國內的新華三、華為、浪潮、曙光都是給英特爾打工的,這就是現實。我們一方面非常憤怒,一方面也無可奈何。」於英濤說。

對於紫光集團在晶元上的布局,王靖明總結道,目前的產品並不全,紫光的晶元設計產業涵蓋的主要是通信、智能卡、FPGA和一些特種用途的產品,「這距離晶元的全面布局還是有差距。」

從產業鏈角度看,紫光在設計(紫光展銳、紫光國芯)、生產製造(長江存儲等)和封測[控股上海宏茂微電子,收購矽品科技(蘇州)]也都有布局,但生產都集中在存儲,而且尚未大規模量產。「存儲跟設計之間的分量哪個都不輕,一定程度上,存儲在紫光集團承擔的壓力會更大,因為投資強度極大,經濟風險也很大。」

紫光進軍公有雲

紫光稱,晶元產業可以提升紫光集團雲計算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而雲計算產業又可以為晶元產業提供應用市場。於英濤表示,國內目前有三類廠家在提供雲服務,一類是以華為、新華三、浪潮、曙光等在內的傳統ICT廠家所推廣的私有雲和公有雲;一類是以互聯網公司BATJ為代表的雲廠家,以及UCloud、青雲QingCloud等小眾的專業雲服務商。後兩者除了在線上提供IaaS、SaaS及PaaS服務以外,更多在集中向企業級雲服務發力。

在今年舉行的「H3CNAVIGATE2018領航者峰會」上,紫光集團宣布投資120億元,正式進軍公有雲市場。趙偉國表示,雲產業是紫光「芯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於英濤稱,紫光集團公有雲的產品會在6月30日正式上線,並稱紫光公有雲在企業級客戶細分領域可以做到前兩位。

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整體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整體規模超過10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近七成。2017年上半年,阿里雲IaaS層營收5億美元,佔據47.6%中國市場份額,隨後是騰訊雲、金山雲、中國電信和Ucloud。

(國際電子商情微信眾公號ID:esmcol,本文綜合第一財經,觀察者網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子商情 的精彩文章:

國內最大集成電路大矽片項目開工 今年內試產
Gartner:201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首超4000億美元

TAG:國際電子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