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玩行里說「殺豬」

古玩行里說「殺豬」

前不久買錯一件東西,仍處於反思之中,回想走過的收藏曆程,打眼吃藥對藏家來說,是一種歷練,只有痛徹心扉,才能大徹大悟。

古玩市場出現贗品,不是新聞,出現真品,才是新聞。在古玩市場裡面淘寶,猶如大海撈針,想不吃藥(買到假貨),幾乎不可能。在景德鎮,高仿的師傅都是躲在家裡,偷偷仿製,相互之間少有交流,經常導致一件高仿出現,能夠騙過高仿同行。

景德鎮人說的「殺豬」,包含兩個方面:

1,仿品本身的欺騙性。

2,賣主的欺騙手法。

1

聽信咀咒發誓,初學買到現代工藝品

93年,我已經參加工作了,工資只有一百多,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大筆錢,平常沒有什麼開銷,除了存錢,唯一的愛好就是買一些瓷器。

94年的古玩市場,新貨比較少,大部分都是老的,只是破的居多。在一個地攤上發現幾個霽藍釉瓷質小動物,很臟很舊的模樣(後來才知道這些生肖玩具根本沒有仿古,純粹的現代工藝品),覺得挺可愛就問價,攤主開價15元,見我遲疑,攤主說:這是從鄉下收過來的,如果是新的,我全家死光,我做烏龜,在地上爬......

平時吃一塊10元的巧克力,也要思想鬥爭一陣,這時候卻相信攤主不會為了幾十元錢,咒死自己,於是以十元一個的價錢,買下了三個。

幾年後在景德鎮,我發現同樣的霽藍玩具成堆賣,10元可以買一套12件,才驚呼自己上當了。真應了那句老話,叫「人微言輕」,沒有實力的賣主,不值得信任。

很多初學瓷器的朋友問我:要不要去鄉下收購啊?

我說千萬別去,古瓷在鄉下最貴,在大城市最便宜。朋友都不理解,怎麼會這樣?。。。。

有一次跟著領導開車下鄉尋寶,跑遍了偏遠的十里八村,最後只見到一隻半截的破瓶,我勸告領導:這種瓶子,完整的很多,也不貴,這樣的破爛普品別買。領導還是不甘心,說跑一趟不容易,總的買點,於是竟然出價3000元,就這樣,老鄉還是不賣。

一個月後,這位老鄉拎著破瓶來到省城,所有的古玩店都不收,擺地攤也無人問,老鄉就納了悶了:在鄉下,多少販子搶著出價,估計在省城應該更值錢,怎麼連問的人都沒有了呢?

這就是行里常說的:貨到地頭死!在偏遠鄉村的封閉環境里,這件破瓶就是最好的古董,買主辛苦趕來,完全沒有挑選的餘地,不買就要虧路費,成本全部建立在買方,賣方可賣可不賣,反正沒有成本費用。

而到了省城,情況完全顛倒過來,賣方負擔了所有成本費用,買方選擇餘地很大,都挑最好的,哪裡會要一個破瓶?賣主如果不賣,就要虧路費,因此哪怕是國寶,即使虧本,也要賣掉,不賣連飯錢都沒有。

由此我想到了賣魚的情況:在菜市場,普通鮮魚5元一斤,買主還挑挑揀揀,伺機還價;在郊區魚塘,還是普通鮮魚,釣魚是10元一斤,想還價門都沒有!

我覺得混業餘大學,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成本分析。買賣兩方,誰負擔了高昂的成本費用,誰就處於劣勢,完全沒有了底氣。從藏家和商家兩方來看,藏家幾乎沒有負擔費用,天然處於強勢,商家負擔了最大的費用,天然處於弱勢,怪不得有些人看起來很聰明,結果卻越玩越窮。

2

破衣爛衫生意好,形同乞丐最迷人

96年,我已經是地攤的常客,但眼力實在太差,一對少軒款淺絳彩方帽筒,全品,四面花鳥畫得真漂亮!要價700元,我咬牙出到500元,差了一口氣!王步青花花鳥筆筒,口沖,100元,不懂也看不出哪裡好。

看見一塊文革瓷板,畫的是紅衛兵形象,那時剛興起收藏文革瓷,我就問價,要100元。但我對文革瓷完全無知,只能看攤主什麼樣子了:那是兩個年輕人,黝黑的膚色,估計起碼一個月沒洗過澡,衣服打著補丁,骯髒破爛。看情形應該是鄉下來的農民工,不是職業販子,心裡多了一份信任。

30元,想不到這兩位竟然肯賣,應該是餓了。買下後有撿大漏的感覺(其實這個感覺最值錢),人飄飄然的,一位朋友看到我「撿漏」了,追著我,願意加價20倍,我哪裡願意放手,就是加到100倍,我也不賣!

兩年後,走在景德鎮樊家井的小巷(多少藏友夢想的終結之地),滿眼都是「紅衛兵」瓷器,瓶子、罐子、瓷板......要什麼有什麼,看到這些,人飄飄然的,不要說加到20倍,就是原價30元,我也願意放手。

古玩這一行,自古不打假,為什麼?因為是筆墨官司,沒有統一標準。你撿了漏,賣主不能索賠,打了眼,也沒辦法找賣主索賠,如果賣主肯退貨,起碼也要損失一半。

我的一位朋友,從來不在乎吃藥,買到500元的假貨,600元賣掉,2000買的假貨,5000賣掉,他的座右銘是:假貨不可怕,掙不到錢最可怕。吃藥一樣掙錢,人就會麻木,他的下一顆「葯」代價將是5萬。

如果吃藥都不心痛的話,真偽之間就沒有分界線了,也就永遠學不會鑒定,也將永遠為景德鎮打工。我呢,因為一次慘痛的吃藥經歷,讓我認定:贗品一定帶來痛苦,收藏真品才有快樂。

3

世事如棋,當局者迷。

97年,我在市場上已經小有名氣,買到不少好東西,人也漸漸驕傲起來,總認為自己的眼力不錯,不會買到假東西。當時玩的都是晚清瓷器,清三代的不多,明代青花還沒有接觸過。

一天,市場上來了一個外地人,看到「鄉下猴子」來了,市場上的地頭蛇圍了上去,幫他開箱,拿出來的都是老東西。忽然,一個地痞拎出一件青花罐子,激烈地與「鄉下猴子」討價還價。

聽到叫嚷,呼啦一下人全圍了過去,我也去湊熱鬧。原來是一個破的青花罐子,畫的是魚藻圖,很典型的明代紋飾,底款是「大明嘉靖年制」。我一想,像這樣的東西應該是明代官窯啊!

殺豬,殺豬,被殺的還真是一頭豬!當時我對明代官窯完全不了解,首先是不了解其稀有程度,看到博物館裡面很多,以為自己也能撞大運,其實博物館裡面的明代官窯,基本都是故宮調撥,再就是建國半個世紀以來,從明代藩王墓出土的,民間存世極罕。

地痞正在還價,「鄉下猴子」堅持要1500元,地痞最多出1000元,僵持不下。這時候,我果斷出擊,看地痞一放手,我趕緊把罐子接過來。

古玩市場的規矩,東西在誰手上,誰才有資格談價,旁人不得插嘴,只有等別人放手,才能拿到東西接著談價。當時地痞的出價,很有可能成交,無緣無故放棄,我竟然沒有一點懷疑,要知道,明代官窯的價值,不是以千為單位的。

接過罐子後,我開始了「鑒定」,由於對明代瓷器完全不了解,我只能用鑒定晚清瓷器的方法,手感挺沉,釉面磨損嚴重,看樣子年紀是很老,棕眼,粘渣,稚拙的畫筆,這些「絕對」仿不了,必真無疑!

於是我開始還價,剛才還緊繃的價格,忽然軟了下來,「鄉下猴子」很爽快答應1200成交,但我身上只有100元,我要求付定金100元,這時來了一位熟人,主動願意借給我1100元。

買下後,正好碰上文物商店的羅老師,羅老師看了看我的罐子,建議我馬上退掉,但我哪裡聽得進,總認為自己沒有買錯。

回家後,爸爸說今天市場上議論紛紛,都說我被「殺了一刀」,而且那個主動借錢給我的「好心人」,事後分到了100元,聽到這裡,我猛然醒悟,難道這個罐子不對?

當時沒有瓷片標本,也沒有實物可供對比研究,只有一些館藏的圖片資料。整整三天,我是越研究越心痛,越研究越後悔,1200元啊!那是我足足兩個月的工資,我在反問自己:我是不是不適合收藏?應不應該繼續收藏?損失還有可能挽回嗎?

痛定思痛,我覺得這1200元學費不能白交,於是總結了七條硬傷,就是罐子的七個破綻,五個軟傷,就是我在購買過程中犯的五個錯誤,100元買一條教訓!並且,我發誓:我的1200元損失流入了古玩市場,我要讓古玩市場100倍補償我!

猴子與毒蛇,勾結起來做局,殺到了我這頭肥豬,「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古玩市場我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購買古玩,要拿出衝鋒陷陣的勇氣,也要有老謀深算的智力,上市場就是上戰場!

經過了這次打擊,古玩市場上的一顆「新星」隕落了,父親為了保護我,給我設定了「防火牆」:今後不允許買超過500元的瓷器!這件罐子成了我心中的「傷疤」,每次看到都難過好一陣子。

過了兩年,這件罐子的餘熱散盡,一個做生意的朋友說可以幫我代賣,問我賣多少錢?我覺得這東西做出來不會很貴,隨口說260元吧,這位朋友當即表示可以付錢,我覺得奇怪:怎麼假東西你這麼快掏錢?

誰知朋友回答:你說假就是假的嗎?我看是明代真品,只不過是民窯的。第二天天沒亮,這位朋友就擺攤,罐子一拿出來很快成交,600元,被開店的老闆拿走,老闆剛離開,一個福建人追上店老闆,加價至2600元成交,然後迅速消失在朝陽中。

看到這一幕,我傻了眼,看樣子還是贗品的魔力大,贗品能夠滿足人的發財慾望,是否真的發財不重要,關鍵是這種強烈的慾望是否被滿足。想想也是,為了滿足慾望,明知果汁是添加劑,我們照喝,明知香煙有毒,我們照吸.......

那個仿嘉靖的罐子,讓我傷得很深,為了不被市場淘汰,我是苦練內功:

1,硬體方面:凡是中文版的古瓷鑒賞類書籍,全部買下,買不到就借,通讀三遍然後複印。《古陶瓷辭典》都翻爛了,幾乎能夠背下來。哪件重要的國寶在哪家博物館,心裡基本有譜。

2,軟體方面:國人必讀的四大名著,《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三國演義》,《厚黑學》,我是讀得津津有味,過目不忘。另外,對於哲學,文學,宗教,醫學等等,也是廣泛瀏覽,我就是要把社會參透,把人看清。

經過幾年的訓練,我發現鑒定古瓷,就像舉重比賽,三百斤的重器,只能舉200斤的人容易扭傷腰,能夠舉500斤的人則很輕鬆。在層出不窮的仿品面前,一定 不能高估了自己的鑒定能力,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採取層層推進的戰略,先買便宜的標本,再買略貴的殘件,有把握以後還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

4

三十六計加厚黑,明槍暗箭都能防。

98金融危機以後,大量古瓷精品堆積在市場上,我得到了迅速擴張的歷史機遇,結果把「老婆本」都墊上了,那時候看不上的東西,現在根本看不到。

2002年的古玩市場還是不太景氣,時常有精品閃現。一次,進入一家古玩店,店主跟我比較熟悉,攀談中拿出一件青花筒瓶。筒瓶是典型的細路崇禎青花,花鳥畫得很精細,肩部和足部帶暗刻忍冬紋,但口部有缺損。

我已經玩了很多明代民窯青花,深知崇禎細路帶暗刻筒瓶的珍貴,看到此瓶畫工,發色都極好,而且我還沒有這類器物,於是忍不住問價。老闆表示暫時不賣,已經有人出了1600元,潛台詞就是不讓還價,我估計可能要2000左右,擔心夜長夢多,就找了個借口出去取錢,想殺個回馬槍,一舉搞定。

等我取了2000元,興沖沖回到店裡時,發現另一個店主正在看這個筒瓶,那個店主說這個筒瓶很難得,你是搞收藏的,如果你不要我就買了。

這不明擺著是「激將法」嗎?這麼珍貴的東西讓給我,對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來說,可能嗎?現在已經不是價格問題了,我馬上對這件筒瓶的真實性提出懷疑。

我彬彬有禮地回答:你是長輩,而且是先看這個瓶子,總有個先來後到,東西這麼好,不買真的很可惜。然後快步踏出店門,腦子裡在飛速旋轉,這件筒瓶的破綻究竟在哪?

一周過去了,店老闆都沒有拿出筒瓶來,我還指望著免費學習呢。第二周,不甘寂寞的老闆終於沉不住氣,把筒瓶放在櫃檯上展示,我帶著懷疑的眼光,再一次對其進行鑒定。

比較明顯的破綻就是暗刻,崇禎的暗刻刀法均勻,此瓶卻是「半刀泥」,是仿製青白釉的刻花師傅,臨時趕鴨子上架。筒瓶偏重,而且重心居中,崇禎的筒瓶重心在下。釉面欠潤,氣氛單一,釉面劃傷分部均勻,顯系人為做舊。花鳥畫得雖精細,但筆路很緊,有臨摹痕迹.......

為市場作奉獻的肥豬,行內是看不起的,一些有錢人被這些商販哄得姓什麼都忘了,被殺豬還覺得有面子,拿著恥辱當光榮,不過我認為他們真的很光榮,為社會解決了很多就業崗位。到手的肥豬溜掉了,再見到我,店老闆的眼神里有些敬畏。

一個月過去了,筒瓶不見了,還是應了那句老話:新東西永遠比老東西好賣!

昨天和幾個朋友聊天,聊得很晚。朋友們聽說我玩了20年,竟然沒有買過超過5000元的東西,表示大惑不解,都什麼年月了,通貨膨脹成這樣,你怎麼還在幾十幾百撿啊?是不是很窮啊?

我笑答:我的現金儲備不低於十萬,但從來不買超過5000的東西,這裡面有兩個因素,是我長年摸索出來的,一個是心理因素,一個是經濟因素。

先談心理因素:

賣主就兩種狀態,懂貨,不懂貨。一件十萬的東西,如果賣主不懂,可能只賣幾百元。舉個例子,98年武漢文物商店收購的元青花四愛梅瓶,僅用了500元,因為賣主找不到參照物。

如果賣主一旦知道了一件東西的重要性,要價一定會超過行情,正常人永遠不會放棄可見的利益。如果是一件100萬的東西,只有兩個可能性買到,一種是撿漏,幾百或一千就買下來,一種是高價,出到120萬以上,沒有中間價格存在的可能性。

很多有錢人犯了一個心理學錯誤,想以幾萬或十幾萬去撿價值百萬的東西,現在是信息化社會,東西就怕研究,高價的東西賣主都會做深入的研究,漏就沒有了。如果價值百萬的東西,只賣10萬,幾乎不用看,必假無疑,哪個豬頭會無緣無故出讓90萬利潤?

再談一下經濟學因素:

古代是階級社會,社會呈金字塔形,處於塔頂的是皇帝和權貴,他們才能享受高檔藝術瓷。每年市場上出現的真品,也呈金字塔形,塔頂是低價格高利潤,塔腰是高價格低利潤,塔底部是高價格無利潤,我只選擇塔尖,一年有3萬就夠啦。

外表看似「撿破爛」的收藏行為,裡面包含了潛在的心理分析以及成本與利潤的計算,我的自信,有一整套的《收藏經濟學》作為支撐,不是一時衝動或執迷不悟。

回到主題吧!細節決定成敗,在交易過程中,有猶豫不定坐失良機的,有一鄭千金頭破血流的,怎樣把握呢?我就形成了一套「規範」的交易流程:從來不攜帶超過500元現金,防止自己衝動,如果碰上超過500的東西,就去借錢,或交定金,給自己一個反思的餘地。

5

時間,再多給我一些時間。

地攤上的東西,貴的很少,一般交易時間都很短,而在古玩店,交易時間就可以拉得很長,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進行分析和思考。

一次,進入一家裝修豪華的古玩店,店裡分為前後兩間,前面都是古瓷普品,後一間清一色仿品,老闆為了甄別客戶,真是用心良苦。(看你是人還是豬)

在前一間,我看見一隻五彩筆筒,初斷是康熙五彩,畫的是福祿壽三星。我們知道,康熙筆筒藝術價值很高,五彩尤其難得,這隻筆筒有長沖和裂紋,人物畫工細緻,底部還有刻字。

看胎應該沒有問題,彩面磨損嚴重,已失亮,我認定真品無疑(在03年,高仿的康五彩還不多)。老闆開價6000元,我為了爭取時間,慢慢還價慢慢鑒定,討價還價40多分鐘,我出到3000元,說不賣就走了。

就在我走出店門的時候,老闆說再加200吧,我同意了,但身上只有100元,我說要不要定金?老闆說不用。取款的銀行不是很近,我邊走邊考慮。

筆筒的樣子逐漸在腦海里清晰起來,胎是老的,不代表彩就是老的,那一道長沖很奇怪,怎麼覺得是新裂開的?彩面怎麼全部失亮?種種疑問環繞著我,3200元,又是我兩個月的工資啊。

已經走到了銀行門口,STOP!謹慎起見,立即中止交易!有疑點的東西堅決不能碰!

藝術品交易,一定要給自己充裕的猶豫時間,匆忙中下決定是錯誤的開始。賣主為了私利,往往故意壓縮買主的思考時間,製造一些有人競爭的假象,引導買主犯錯誤。

一個月,我都不敢進這家店,後來跟朋友一起又去看了這件筆筒,老闆也是心知肚明。筆筒確實是老胎,但五彩色料與真品有差異,畫筆很細但僵硬,為了掩蓋後加彩的火光,彩面經過酸蝕,完全失亮,至於筆筒的長沖裂紋,是後加彩入爐時,老胎在高溫下炸裂造成。

「芳菲過眼已成空,寂寞籬邊見幾叢。顏色只從霜後好,不知人世有春風。」

6

紙上演兵是空談,經驗原自吃藥來。

2001年,隨著高仿的大量出現,我逐漸意識到了瓷片的重要性。以前收集的瓷片,要麼是自己在工地撿的,要麼是花個幾元幾十元買的,50元以上的瓷片從來沒有買過。

特別是元青花和明初官窯這一塊,由於這些瓷片的價格很高,造成這一塊對於我來說,始終是一塊空白,怎樣才能填補這個空白,取得突破呢?

書上的圖片資料,參觀博物館,只能是「望梅止渴」,完全沒有質的感受,要說收藏元青花和明初官窯整器,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這一點我還是比較清醒的。

看來唯一的途徑就是購買瓷片了,我籌劃著去一次景德鎮,跟傳說中的永宣官窯來一次「親密接觸」。景德鎮離南昌不遠,那時候高速公路還沒有修通,乘火車要5個多小時,來迴路費和食宿都精算了一下,預計要80元。

那時候,景德鎮的地攤在廣場,古玩店在陶瓷館裡面和對面,由於地攤常有稽查,地點不固定,我就直接去了古玩店。古玩店裡面瓷片不少,但民窯瓷片我基本不看,專看官窯瓷片,尤其留心有無永宣官窯青花。

忽然發現一隻青花高足碗的整足,足內心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足身有許多土銹。我已經聽說過,高價瓷片有假的,於是緊張起來,面對明初官窯,沒有做足功課的我是個外行啊。

這片多少錢?店主是位女士,她不知道,要問老公。電話通了,老闆要價300元,我還價80元,這個價碼已經是我的「新紀錄」了,老闆不答應,女士接過電話,又聊了一通。

「這樣吧」,我從牙縫裡擠出一句話:最多100元。女士看我已經盡了全力的樣子,說看我好學,就讓給我學習了,並且承諾保真包退。

買下這片「宣德官窯」以後,我進其他古玩店搜尋,正好碰上了熟人,一位專營瓷片的古玩商。我把剛才的收穫給他鑒賞,這位朋友認真看了以後說,這片是假的,就是前面那個店的,我們都知道他從哪裡搞來的。我慌忙詢問假在哪裡?結果這位仁兄說不出疑點,只是一口咬定是假的。

中國人和老外考慮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老外認為「疑罪從無」,你說不出假在哪裡,那就是真的,這樣做有可能放跑罪犯,但不會冤枉一個好人。《潛伏》裡面的余則成,就利用了這一點,長期被懷疑,一直沒有鐵的證據被暴露,國民黨因此丟了天下。

我還是不放心,拿著瓷片想多問幾個高手,找到專門搞瓷器攝影的朋友,也懂一些瓷片,他說釉質這麼肥潤,晶晶亮的,土銹很自然,應該是真的。我再次琢磨起來,書上說的宣德官窯特徵,這塊瓷片幾乎都有,沒有可以值得懷疑的地方啊?

好吧,就暫定為真品。但我這個人,有一個缺點,也可以說是優點,就是多疑。「疑罪從有」,是很殘酷的一件事,雖然不會放過一個罪犯,但可能冤枉許多好人,難道我要學曹操,這簡直太可怕了!

瓷片是標本,瓷片是老師,一旦瓷片都買到假的,等於是「認賊作父」,受害胡底啊!於是我抱定「用片不疑,疑片不用」的原則,凡是不放心的瓷片標本,只用來欣賞,絕不參與比對鑒定。

對於質疑和爭議,很多網上的朋友看得很重,我算是過來人,一個人在不同的認識時期,他對同一件東西的鑒定結論很有可能相反,首先應該質疑的是自己,能練就「左右互博」的功夫,需要多大的勇氣。

過了8年,也就是09年,明初官窯瓷片在我的體系中逐漸豐富起來,見多才能識廣,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反思,我對明初官窯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明清瓷器鑒定》裡面的那一套,不能說過時了,起碼是落後了。

這件宣德款青花高足瓷片,疑點漸漸明朗起來:

1,胎土顏色偏灰,這個偏灰的色調很難把握,需要做大量的比對工作。偏灰的原因是沒有使用天然「麻倉土」,又不敢大量加入增白劑。

2,胎質偏緊密,宣德官窯真品的胎質是較松呈粉末顆粒狀,這片胎質是經過刻意配製的,不認真分析容易被迷惑。

3,底足處理不自然,與真品相比,這片修足有明顯差距。

4,款識較僵硬,這也需要見多識廣。

09年,一位玩元青花和明初官窯的高手來玩,我拿出這片給他鑒賞,他一口咬定是真品,我請他再看看,他仍然認為沒錯。最後,我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他還是認為東西沒問題。看來,這件標本如果拿去賣,絕大多數人都會看真了。

但我的觀點不會因此改變,在這件瓷片的真偽爭議上,我投入了很大精力,鑒賞水平也因此得到提高。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有時候長的這一智,可能是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可能是學術的最前沿,可能是景德鎮仿古殺豬的「秘密武器」。

多疑是古玩收藏的必備素質,但過於多疑,容易錯失良機。

07年的一個周日,記得是早晨五點半,天還沒亮,在地攤上發現一塊壁盤,新粉彩青綠山水,署名「汪小亭」,並且品相極好,連小崩都沒有,可謂完美無瑕。

我看畫得不錯,但這麼完整,要價僅600元,讓人頓時疑慮重重。汪小亭是「小八友」之首,真品比較難得,贗品是屢見不鮮,一件完美的壁盤,要價這麼低,會不會有問題?

室外的地攤,天還沒亮,借旁人的強光手電筒一打,亮光刺眼,什麼都看不清,還是謹慎為妙,我決定等天亮再看看,就在放開壁盤的一霎那,我隱約有一種不祥預感:如果這件是真品,那就太可惜了,也許等不到天亮,就被人撿走了。

只過了兩分鐘,壁盤就被「金金蟲」拿到了。金金蟲,是景德鎮的玩瓷高手,由於經常撿漏,人送外號「金金蟲」,與「人精」是一個意思。

金金蟲也對此盤抱有懷疑,但他比我聰明,從100元開始還價,故意把還價的時間拉長到40分鐘,這時候,天已經大亮,看清楚了,金金蟲以500元買下此盤。

我趕緊去看,發現此盤筆墨精到,確屬小亭佳作,心中暗暗後悔。於是希望金金蟲轉讓,金金蟲開價12000,我還價3000,其實我心裡對此盤的估價是3萬,3000已經是我的最大能量了。

金金蟲說:我是便宜給你,如果我拿回去,還會多賣錢。我哪裡不知道這裡面的利潤,也不是拿不出1萬元,但我恪守自己的「防火牆」,無論什麼東西,一定不能突破5000,別說是3萬,就是30萬,也誘惑不到我。

戒心過重,加之技不如人,一下子損失了一年的工資。機會就是這麼短暫,如果我的功力真的過硬,那就是不用看,摸一下就OK了。一年後,碰到金金蟲,他告訴我關於這件壁盤的故事:拿回景德鎮後,很快就賣了18000,買主一個月後轉手,5萬,最近一次轉手,8萬!

看來我的神經擰得過緊了,我一邊調整心態,一邊加強對民國瓷的研究力度,再也不能重蹈覆轍了,還讓人家看笑話。誰知,一個小笑話剛結束,一個大笑話不期而至。

7

擁有重器不稀奇,杜絕贗品難上難。。

錯失汪小亭壁盤,讓我得到一個經驗:如果東西很便宜,初看沒有大問題的話,可以先買再研究,如果買對了,就是大漏,如果買錯了,也虧不了本。

07年下半年,地攤上又出現一件壁盤,畫的是「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新粉彩人物畫工非常精細,邊款已磨掉,底款紅彩篆書印「希平草廬」。這不是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畫室嗎?

我初看感覺有可能是真品,先問價,攤主開價2000元,我估計還價以後,成交價可能在一千多一些。1000多元,恐怕很難做一個新的,於是我放心大膽地還價,最後以1320元買下來。

以我對景德鎮仿古產業的了解,仿品要往精細里做,意味著要付出更多成本。仿古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銀子堆出來的,收集古瓷樣品,胎釉的配製,彩料的試製,窯火的控制,繪畫寫款,做舊包裝,流通銷售,把十多個環節的成本加起來,高仿的成本令人咋舌。

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我的觀點。2010年,隨著我對民國瓷器研究的深入,我越發感覺這件盤好像有哪裡不對,因為缺乏同類標本實物參考,一時間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就想請行內的高手看看,聽取一下他們的意見。

有一次,找到了玩民國名家的高手,我拿了幾件名家瓷器給他們鑒賞。看到這件盤,高手開口了「很好!東西不錯!釉色也好!畫工很細!」聽了這些,我的心裡頓時蔫了。

「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在鑒定古玩的時候,中國人把言辭的意境發揮到了極點,褒義詞可以貶義說,貶義詞可以褒義說。高手看到真品精品,本能會產生強烈的佔有慾,但又必須克制這種佔有慾,因此評價真品精品的時候,多使用暗貶的詞語:還行...畫得還好但是破得厲害...不是很少見...這個不貴...

在「貶」的時候,說明這東西人家想要,東西其實是特別好。如果把東西大大地誇獎一番,就完了,說明東西不好或不真,沒人想要。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拿藏品給高手鑒賞的時候,如果不是知心摯友,一般是得不到真話的,為了「榨取」高手的真話,不但要「察言觀色」,必要的時候還要編幾個「扣子」,把高手的真話用反話「套出來」。

經過深入的心理摸索,我發現高手心裡沒有佔有慾,已經給這件盤子「判了死刑」,得到了結論,我並不死心,既然是贗品,破綻我還沒有找到呢。

民國瓷的鑒定先從白胎開始,我立即著手收集民國白胎壁盤,收了兩件以後,發現民國白胎有特殊的「柴窯」味,白度,潤度,亮度,手感,都與現代仿品有很大差距。

民國新粉彩的彩料也很有特點,色調與高仿其實存在一些細微差距,使用真品比對就很容易發現。至於筆墨,就需要深厚的修養了,民國瓷畫大師,手上不是一般的功夫,出新出彩不說,其氣韻和意境,豈是俗手能及?

再回頭看看這件壁盤,畫工精細有餘,氣韻不足,沒有任何發揮的餘地,顯然是臨摹的作品,我還找到了原件,是王大凡畫的一件凈手盆。

看穿了這件贗品以後,我似乎找到了一把鑒定民國瓷器的鑰匙,有些拍賣行拿出來的東西,簡直不堪入目,一些大藏大行的東西,不是葯就是雷,看來我這顆價值千元的葯,還真沒白吃。

撤!假東西一定要從我的藏品序列裡面撤出來,全世界這麼多博物館,大藏家,好東西數不勝數,但完全沒有一件贗品,全部藏品經得起推敲的收藏機構,能有幾家?

撿漏還是吃藥?是古玩收藏的永恆話題,葯,給智者吃,會更聰明,給愚者吃,越吃越蠢。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怎樣減少吃藥?降低吃藥的成本,從吃藥裡面學到經驗。最後,感謝朋友們閱讀,祝大家開心每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你怎麼知道它是老的?
老行家解讀:康熙琺琅彩15個知識點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