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三國中的曹操始終都未能統一天下?無非六個原因

為何三國中的曹操始終都未能統一天下?無非六個原因

一、與對手對手不同

曹操前期的對手袁紹、呂布都是當世之英雄。曹操平定他們已耗去了大量時間。而後期的對手不同,孫權是個守成之主。雖說他不如其兄孫策那樣開疆拓土、能征善戰,但要論守江山,孫權絕對是歷史上的佼佼者。與曹操周旋一輩子的劉備更是狡猾。雖然劉不能夠統一天下,但是絕對可以擾亂天下。每一個遇到他都會頭疼。遇到以上這兩位也是曹操一生的無奈。前期耗去了大量精力、時間,後期又遇到兩個人傑,不只是曹操,換誰來誰無奈。

二、郭嘉去世

曹操唯一一個有陽謀遠見的郭嘉去世,其他如賈詡,荀彧都不能給曹操一個完美的戰略框架。荀彧本身就不會反漢朝!因此曹操如果能得卧龍鳳雛早便統一天下!只可惜劉備坐擁兩大能臣沒有一點大的成就。

三、曹操本身問題

曹操好色,喜怒無常,多疑,視人命如草芥。他的「另可我負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負我」也成了千古名句。總之在曹操的時代,各三國的實力都起鼓相當,就算是曹操,也不能滅掉其中的一家。就算魏能滅蜀,吳也必幫之!

四,出身問題

曹操出身不好,其父為宦官養子,正如陳琳所言,父嵩乞丐攜養。祖父為中常侍大長秋曹騰。所以曹操一直被人輕視,雖經個人努力和權謀,攜天子以令諸候,統一了北方,但沒有得到士族大家的支持,一統天下談何容易。

五、最大絆腳石漢獻帝

曹操的最大障礙其實就是漢獻帝。漢室雖衰,但必竟綿延四百年,根基雄厚,士族大家承受皇恩優惠,找一人代漢其實很難。曹操打壓門閥,起用寒士,就是積取力量,為代漢做準備,可惜天不假年,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英雄倍出,曹操只能做周文王而矣。做魏王加九錫為自己兒子鋪路,為代漢做準備,其實就是一個勢字,因勢而為,因勢利導,才能水道渠成,最後三國歸晉,是門閥找到了司馬氏做了代理人,才能完成大一統。最後士族大家笑到了最後。

六、關鍵人物

關鍵人物魯肅,是東吳的強硬主戰派。小強劉備嘛,讓阿瞞追了半輩子,沒有孫劉的結盟之前,曹操是所向披靡。自孫劉結盟以後,曹操就像是門角里打拳,有力氣也施展不出來。

曹操的勢力在三國之中最強,但是這些勢力還不足以令曹操進一步擴大版圖。任何一個勢力,想要同時抗衡另外兩大勢力來進行超長線多頭作戰,在當時來講,把所有的兵種都算上,每一端的前線起碼要達到20萬軍力,才足以打持久戰而不是輕鬆被消滅。為了保證其他方向沒有後顧之憂,這種持久戰至少也得打個5、6年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為何美國要在世界大戰中萬里迢迢參戰?歸根到底利益二字
印度人口之多,領土之廣,為何歷史上始終成不了一流大國?三個原因

TAG:歷史智囊 |